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10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10期

部委决策
 
国务院细化机构改革任务分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18日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研究加快推进机构改革,重点是抓紧把政府职能转变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有关专家说,继3月14日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后,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重点研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事项,体现了新一届政府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这也预示着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大幕已经拉开,并将持续推进。
  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务院直属机构和单位的设置;批准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铁路局,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国家能源局。会议讨论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铁路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三定”规定。会议要求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其他新组建机构和职能调整机构的“三定”规定。在机构改革过程中,要严肃改革纪律,严控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
  会议研究确定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任务分工,将《方案》内容分解细化为72项任务,逐项明确了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会议指出《方案》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加快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政府。各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从大局出发,抓紧开展相关工作,突出重点、分批实施、逐步推进。
  会议要求,今年各部门要按季度列出工作时间表,扎实推进改革,以一批实实在在的成果让人民群众见到实效。一是减少和下放一批投资审批事项,对确需审批、核准、备案的项目,要简化程序,限时办结。发布新修订的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二是下放一批国家采用补助、贴息等方式扶持地方的项目。三是取消和下放一批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物品的许可事项,取消一批对各类机构及其活动的认定等非许可审批事项,取消一批资质资格许可事项。四是除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有明确规定的外,取消达标、评比、评估和相关检查活动。五是减少、合并一批财政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下放一批适合地方管理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六是提出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等放宽工商登记条件的方案。七是取消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八是出台规范非许可审批项目设定和实施的具体办法,抓紧制定对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实行民政部门直接登记制度的方案。九是整合房屋、林地、草原和土地登记的职责。整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职责。
  会议要求,《方案》确定的其他改革也要积极有序推进,成熟一个推出一个。
  会议强调,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发展市场经济、法治经济的保障。要把职能转变作为新一届国务院工作开局的关键,把减少行政审批作为职能转变的突破口。大幅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真正向市场放权,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从根本上遏制行政审批边减边增问题,严格事中事后监管,管住管好政府该管的事。同时,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把更多精力集中到事关长远和全局的重大事项上来,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
 
李克强部署政府工作
 
  据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20日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务院工作规则》,对政府工作进行了部署,新一届政府开始全面履责。
  李克强说,关于今年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都作了全面部署,关键在抓好落实。要把今年工作和今后工作结合起来,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一是持续发展经济,做到稳增长、防通胀、控风险,促进经济转型,切实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二是不断改善民生,围绕保障基本民生,做到织好网、补短板、兜住底,让人民群众安心创业就业。三是促进社会公正,从制度上为所有人、所有企业创造公平竞争、公平发展的机会。四是建设创新政府,各部门都要有改革的举措,用制度创新来推动发展。五是建设廉洁政府,要坚决落实国务院向社会承诺的“约法三章”,勤俭过日子。六是建设法治政府,各项工作都要依法行政,对不符合科学发展、有碍社会公正的法规政策和规则进行清理。
  李克强强调,这次机构改革力度不小,要抓紧落实改革方案,保证改革中各项工作“无缝对接”。但转变职能的任务更加艰巨,这是新一届政府开门要办的第一件事。各部门都要自觉行动,限期完成职能转变各项任务,绝不能“换汤不换药”。把不该管的微观事项坚决放给市场、交给社会,该加强的宏观管理切实加强,做到事前审批要多放,事中事后监管问责要到位。这对促进民间投资、扩大就业、提高企业竞争力、激发经济社会活力等都是一剂“良药”。
  李克强着重就做好政府工作提出了六点要求。
  第一,有全局意识。各部门都要从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群众利益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这样留下的业绩才是久远的。如果被部门和局部利益牵着走,不仅损害全局,从长远看对部门也是不利的。
  第二,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中央的政策要尽可能符合地方的实际,少搞一刀切,让地方有施展空间,更好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地方要强化全国一盘棋的理念,自觉维护党中央、国务院的权威,做到令行禁止。
  第三,在谋大局当中抓重点。各部门要抓住矛盾最集中、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围绕国务院工作全局,突出重点,力争一年解决几个关键问题,积跬步至千里,让人民群众心中有希望。
  第四,锐意改革形成长效机制。做工作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干对当前有用、对长远有利的事情。要注重发挥体制机制的作用,机制的建立要符合长远的方向,不能今天建明天改,不能使今天的改革成为明天改革的障碍。
  第五,把有限的钱花在建机制、增效益上。未来财政收入很难持续高速增长,而民生等领域的支出是刚性的,这就要求把钱花在刀刃上。而且要注重“花钱换机制”,机制建设要尽可能完整,不能“碎片化”,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以减少和避免腐败。
第六,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和效率。要加强政府政风建设,树立风清气正、办实事、能干事的形象,这样政府才有公信力,人民才会和政府一道攻艰克难。政府说到就要做到,不能“放空炮”。国务院做出的决定一定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决不能搞变通,各级都要加大督查力度,没有做到的要问责,不能当无所作为的“太平官”。
 
李克强明确政府三大主要问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17日在回应有关本届政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时指出,主要有三个目标: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
  关于持续发展经济,李克强说,可以料想,未来中国经济环境依然是严峻复杂,我们要居安思危,也要处变不惊,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防范通货膨胀,控制潜在风险,使中国经济不发生大的波动。要努力去实现2020年的目标,测算一下,这需要年均增长7%的速度,这不容易。但是,李克强指出,我们有有利的条件,有巨大的内需。关键在推动经济转型,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关于改善民生,李克强说要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持续地扩大中等收入的群体。他指出,如果说政府也是民生政府的话,就要重点保障基本民生,来编织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其中包括义务教育、医疗、养老保险、住房等,努力逐步把短板补上。还要坚守网底不破,通过完善低保、大病救助等制度,兜住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李克强强调,这些人如果陷入生存的窘境,很容易冲击社会的道德和心理底线,所以政府要尽力,并且调动社会的力量,保障人们的基本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
  关于促进社会公正,李克强指出,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我们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他强调,要促进社会公正。公正是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也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李克强指出,我们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应有的回报。不论是怎样的财富创造者,是国企、民企还是个体经营者,只要靠诚信公平竞争,都可以获得应有的收获。
 
李克强强调城镇化不能高楼与棚户并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17日在2013年全国两会记者会上表示,中国的城镇化规模之大为人类历史所未有,中国的城镇化道路不仅对中国的发展很重要,而且会影响世界。
  李克强指出,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会带来经济和社会深刻的变化,需要各项配套改革去推进。在推进过程中,还会遇到并且必须解决各种问题。现在中国每年有一千多万农民转移到城镇,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广大农民的愿望。城镇化不仅可以带动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还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中国城镇化的大门已经为农民打开,农民可以进城从事二三产业,也可以留在农村,通过适度规模经营增收致富。
  李克强称,中国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数据显示,现在中国大约有2.6亿农民工,让这些人逐步融入城市,要有就业支撑,有服务保障,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他指出,城镇化不是“摊大饼”,要靠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地推进。他还强调,城镇化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
  就棚户区改造,李克强还表示,为解决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降低城镇化的门槛,本届政府要再改造一千万户以上各类棚户区。他称,新型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保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
 
发改委称城镇化发展规划出台尚无时间表
 
  据悉,在3月18日举行的“2013年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表示,城镇化作为未来中国发展的大方向已经明确,但相关规划还没有时间表。“因为涉及改革,要经过广泛的征求意见和广泛的讨论”。
  中国过去的城镇化发展受益于一系列的制度变革,但目前城镇化推进伴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制度、行政区划管理制度等,因此新型城镇化需要一系列新的制度变革。而这些制度变革,将在正在编制中的城镇化发展规划中给出答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户籍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
  在推动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李铁认为,首先要以那些举家迁徙的人口为重点,其他的农民工分期分批进行。即便其他农民工没有取得城市户籍,也还是要不断解决和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务差距,比如社保、子女教育、医疗、保障房、各种就业限制等。“2020~2030年,如果城市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服务上的差距缩小为零的话,户籍制度的存在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但解决农民工市民化,不仅要逐步解决进城农民和城市居民如何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水平的问题,也涉及原有城镇户籍居民的利益结构调整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努力而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李铁称,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只有农民从土地上脱离出去,才能增加农村的人均占有耕地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如果人均占有水平达到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农业的现代要素才有可能进入。也因此,城镇化要解决农民进城,特别是定居落户,并允许农村承包地流转。
  李铁说,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除了要从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增长转变,重点解决农民工的公共服务问题,还要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转变,防止严重浪费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一是从政策上提高对资源稀缺性的认识,通过政策调整,解决地方乱占土地,低价征地,造成大量短期行为的问题;二是通过制度方式,提高占地成本,从利益上制约占地的冲动。”
  “造楼盖房是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城镇化的理解,但并不是中央政府所提倡的。”李铁说,未来的城镇化政策中需要解决和澄清相关问题,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我国党政、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细则将于上半年出台
 
  中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审计署总经济师李勇库日前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将出台党政领导、国企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细则。
  据了解,201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落实“八项规定”情况成审计重要内容
  “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的。
  作为中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如何理解这句话,又将如何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为更好地监督权力运行构建“笼子”?对此,李勇库说,要进一步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在不断扩大审计覆盖面的基础上,突出对重点部门和重点单位领导干部的审计,突出对重点事项和重点资金的审计,并将各地区各部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相关要求的情况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
  推动完善干部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
  李勇库表示,审计中,重点关注权力行使与责任落实,促进健全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的监督机制,促进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推动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李勇库说,要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逐步扩大党政领导干部同步审计,探索不同类别领导干部各有侧重的审计内容、方法和标准,逐步健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和水平。
  李勇库说,中办、国办关于《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已两年多了,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两办《规定》,今年上半年将制定两办《规定》的实施细则,就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评价、责任界定、结果运用和组织实施等内容进行细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5 下一页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