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16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16期

我国避免“硬着陆”须重树体制改革

今年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稳中求进”,即国民经济增长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同时,力求增速仍维持在一个相对较快的轨道上运行。该目标的潜台词是,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应尽量避免经济发展出现“硬着陆”的局面。对此,上海证券报4月24日发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长安文章表示,让人感到担忧的是,一系列统计数据表明,今年经济“硬着陆”的风险正在逐步加大。这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是GDP增速出现连续回落。数据显示,去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速已经下滑到9%以内,为8.9%。而今年第一季度GDP仅增长8.1%,经济增速连续五个季度回落,创近两年新低。去年全年增长9.2%,也比2010年的10.4%下降了1.2个百分点。而今年的经济增长态势也并不乐观,预计增速仅为7.5%,创8年来的最低值。
  二是带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乏力。投资历来是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功臣,但今年投资的力度有一定程度下降。今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名义增长20.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8.2%),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2.9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双双回落,同比分别下降10.6个百分点和14.6个百分点,呈现开发和销售双回落。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也低于预期,仅为14.8%。而出口更是低迷不振,增速仅为7.6%,贸易顺差只有6.7亿美元。
  三是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的效益大幅下滑。今年前两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月份实现利润6060亿元,同比下降5.2%,比去年12月下降近37%,这是自2009年11月以来工业企业利润首次出现负增长。其中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国企、股份制企业和外企利润下降,是前两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景气的主要原因。而企业家的信心也备受打击,根据今年3月份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PMI的初值已经回落到48.1,不仅低于50分水岭,更是创下数月新低。
  四是财政收入迅速下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增长14.7%左右,比去年平均增速24%左右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而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制造业集中的发达城市,财政收入一改往年大幅增长的趋势,竟出现了极为少见的集体低增长甚至负增长情况。地方财政状况恶化固然跟土地财政收入大幅下滑有关,但与实体经济陷入低谷紧密相关。
  以上情况表明,中国经济陷入“硬着陆”的可能性在增大。然而,按照年初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今年的宏观调控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但从实际安排的规模来看,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均有不同程度地缩小。在财政政策方面,财政支出的规模有所减少,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为80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1.5%左右。这说明财政政策实际上有所收缩。在货币政策方面,广义货币预期增长14%,也比去年16%的预期增速下调了两个百分点,和今年一季度实际增速13.4%相比旗鼓相当。这意味着今年的货币供应量也并不会比去年宽松。
  实际上,这种宏观政策的配合主要目标是为了抑制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去年以来,由于2008年过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后遗症,物价涨幅大大超过了预期目标。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的CPI达到5.4%,超过年初4%预期目标1.4个百分点。在一系列紧缩政策的打压下,物价快速上升的势头终于得到遏制。今年一季度,CPI同比涨幅为3.8%,要低于实际控制目标。
  文章认为,今年中国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更为复杂,防通胀依然不可松懈。目前通货膨胀率虽然暂时有所下降,但未来反弹的可能性很大。在中国CPI的构成中,食品价格占有较大的权重,这就使得中国的通货膨胀与食品价格的涨跌紧密相关。近期部分农产品价格又开始出现暴涨行情,其他农产品也不能排除再次跟风,推动CPI指数不断攀升。
  更应该注意的是,今年的经济增速有可能掉入长期均衡点之下,宏观调控已从过去的既快又好变成了保增长控物价,再调整为稳增长防物价。如果物价形势再次反弹,在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情况下,那么中国经济极有可能陷入“滞涨”的陷阱之中。
  而一旦“滞涨”的态势形成,那么必然将使中国顺利实施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增加障碍,并使诸多政策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因为按照经济学中“菲利普斯”曲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在保持增长和治理通胀方面往往容易顾此失彼,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这就说是,如果想要保持经济增长,就必须容忍更高的通货膨胀率;而为了抑制通货膨胀,那就要以较低的经济增长作为代价。
  文章称,对于中国而言,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下,保增长显然要比抑物价更为重要。换句话说,当前宏观调控应以保增长为核心目标,并将通货膨胀设定在一定的合理和可容忍的范围之内,努力实现保增长和控物价的双重任务。
  这是因为,相对于当前较低的通胀率来说,不断下滑的经济增速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冲击更大。受经济下滑首当其冲的就是加剧就业形势的紧张。据测算,如果GDP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将导致近百万劳动者失去工作岗位。此外,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将进一步恶化,并有可能加剧地方债务违约的风险。事实上,如果经济持续下降,以速度换改革的目标并不能实现,反而会增加经济社会发展中积累的各种矛盾。
  从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来看,中国经济“硬着陆”的现象只出现过一次,即上世纪80年代末期至九十年代初期。当时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从10%以上骤降到4%点多,经济改革也几乎停滞。另有一次曾经面临着“硬着陆”的巨大风险,即上世纪90年代末期。但在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之下,“硬着陆”的风险得到有效化解。
  文章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又一次面临“硬着陆”的风险,并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与以前相比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正确选择宏观调控的组合政策,将是对管理层的一大考验。
  一方面,应将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进一步细化,最好能有具体配套措施将其落到实处,努力做得有保有压,有针对性地操作。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要区分究竟应该对谁积极和扶持,但同时又对哪些方面应该坚决抑制和控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加区分地搞一刀切。这样才有利于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性,避免由于政策的模糊而对经济活动主体误伤的事情发生。
  另一方面,尽快培养和发掘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是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要想使中国经济不发生“硬着陆”,就要尽快找到推动经济重新起飞的新动力。毫无疑问,重树体制改革大旗是十分必要的。对中国过去的经验研究表明,制度改革和变迁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目前中国的经济体制再次走到了需要改革的十字路口,只有下大力气坚定决心,将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进行新一轮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使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春天。这样不仅能够防止中国经济“硬着陆”的现象发生,还能使发展中积累的各种矛盾得到有效化解,从而为未来中国经济保持更持久更稳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家论点辑要

▲今年我国经济增速将达8.7%

  中国社会科学院4月25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12年春季报告》预计,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回落,经济增长速度8.7%左右,增速比去年回落0.5个百分点。
  报告认为,今年我国通胀压力将有所减弱,预计2012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5%,涨幅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可实现增长速度适中、民生不断改善、物价涨幅回落、国际收支更趋均衡的良好局面,其条件是继续实施和完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大力推动改革攻坚,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继续优化投资结构。

▲我国经济增速三季度起有望明显回升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首席经济学家范剑平4月20日在“上证·第二届全球基金峰会”上表示,预计今年经济增速环比在一季度见底,同比在二季度见底,三、四季度有望出现明显回升。
  范剑平认为,尽管一季度我国经济数据低于预期,但8.1%的增速仍然处于合理区间。目前的经济增速下降已非前期为了抑制高房价而采取的政策紧缩,而是处于自发的收缩状态,因此何时见底至关重要。
  范剑平依据工业增加值、发电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财政收入、M1和出口总额6大指标判断,我国经济增速环比将在今年一季度见底,同比二季度见底,而中国经济明显回升将会发生在三季度以后。
  在他看来,美国经济的好转将带动全球经济下半年好于上半年,这对下半年我国外贸出口形势好转帮助很大;与此同时,基建投资的增加,一、二季度的预调微调政策都将在三四季度显效,也是支撑我国经济增速下半年回升的重要因素。
  据国家信息中心测算,我国四个季度的经济增速将分别达到8.1%、8.2%、8.5%和8.8%,由于四季度的经济体量占到全年的三分之一,所以全年的增长速度可达8.5%。

  ▲中国外部失衡减轻但内部失衡恶化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4月26日在“财新圆桌:展望中美经济”会议上提出,“过去几年,中国外部失衡显著减轻,但由于采取了错误的路径,导致内部失衡没有明显改善,甚至更加恶化。”中国外部失衡缓解主要是因为实际投资快速增长,尤其是从2009年开始的经济刺激方案带动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
  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已从2007年的约10%降至2011年的不到3%。“这是非常显著的下降,我们乐见其成。”但拉迪指出,中国储蓄率仍然相对较高,长期来看,居民消费比重下降,仍然是长期的结构性问题,这对中国经济的未来非常重要。
  着眼于长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拉迪建议,未来几年中国应采取协调连贯的战略来增加居民消费。“如果耽搁了提振私人部门消费支出的政策,这可能成为中国未来的问题所在。”
  谈到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拉迪称,“我一直坚持认为所有权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最关键是建立市场结构和竞争。”以银行部门为例,不能打破大银行垄断的原因,主要是资金价格、即利率不能自由浮动,所有没有太多竞争。打破垄断的解决之道是在市场中形成竞争,“对于银行部门,就是进行利率自由化的改革。”

  ▲中国“人口红利”或将终结

  波士顿咨询公司和瑞士再保险联合4月24日发布的报告称,中国的“人口红利”时代即将终结。报告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规模将不断扩大。到2050年,被称为“银发人群”的上述人口比例将占到中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高达4.39亿。
  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Robert Wiest称:“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金砖四国中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且老龄人口规模巨大。”
  中国的经济增长将因此遭受挑战。波士顿咨询公司在其报告中称,过去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劳动力增长和生产率提高驱动。如果不能再生产率方面实现重大突破,那么经济增长将受到劳动力增长放缓乃至负增长影响而呈现减速态势。中产阶级的崛起,计划生育政策,“四二一”家庭结构和城市化进程更加重了上述问题的影响。
  报告称,中国的目前社保体系将面临两方面压力:人口的迅速老龄化和预期寿命的增加。在未来数十年中,该体系将应对大量离开劳动力队伍的退休人员。这些人员将需要长期的养老金支出和医疗保健服务。如果不能进行重大改革,目前的社保体系将难以为继。数以百万级的中国人口在晚年可能缺失充足的养老金、医疗服务或家庭支持。
  瑞士再保险中国业务发展部负责人郝京炜表示:“包括中国政府,企业和保险公司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方需要共同努力,以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特别是保险公司将需要发挥更大作用。”

中小企业

国务院发布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意见

  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努力缓解小型微型企业融资困难,创造有利于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意见》要求,进一步落实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继续完善财政资金支持政策;进一步落实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金融政策。其中,首次明确商业银行可自主确定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确定政府采购预算比例,支持符合条件的小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鼓励和引导小微型企业进入教育、社会福利、科技、文化、旅游、体育、商贸流通等领域均是亮点。
“《意见》最大的两个特点就是‘全面’和‘新意’。”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经济学家陈乃醒对本报记者说,《意见》涉及扶持小微企业的方方面面,涵盖面之广实属罕见。同时,在延长税收优惠、解决融资难题等方面也有不少新意和亮点。
  事实上,今年以来国家一直把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作为工作重点之一。2月初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曾研究部署进一步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健康发展,明确从完善财税支持、缓解融资困难、加快技术改造、加强服务管理四个方面出台具体的支持措施。《意见》则较此前会议提到的措施内容更多、更细致。
  《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到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安排不低于年度政府采购项目预算总额18%的份额专门面向小型微型企业采购等。
  对融资难问题,《意见》从五大方面提出了缓解小型微型企业融资困难的办法,包括拓宽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小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推进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发挥债券市场对微观主体的资金支持作用;适当放宽民间资本、外资、国际组织资金参股设立小金融机构的条件等。
  《意见》还指出,要进一步推动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央预算内投资扩大安排用于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小型企业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要尽快出台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政策的实施细则,促进民间投资便利化、规范化,鼓励和引导小型微型企业进入教育、社会福利、科技、文化、旅游、体育、商贸流通等领域。
  此外,《意见》也在加强小微企业服务领域提出不少措施。《意见》指出,为加大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开拓市场的力度,要改善通关服务、简化加工贸易内销手续、开展集成电路产业链保税监管模式试点。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的公共服务,大力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指导协调和统计监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4 下一页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