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27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27期

▲乳业兼并重组细则有望8月公布
 
据知情人士7月23日透露,由工信部牵头的乳业兼并重组细则已制定完成并递交至国务院,有望8月对外公布。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高国内乳企的竞争力,细则强制国内龙头乳企推出高端奶粉产品以博弈外资品牌,而相关的鼓励政策也将在随后发布。
  上述人士透露,促进乳业兼并重组方案细则7月6日就已上报国务院,原定于7月20日对外公布,但可能因为文件制定过程中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出现分歧,需要进一步协调,导致出台时间暂时推迟到8月。而在已经递交的细则中,明确将会运用经济杠杆,通过财政、金融、税收政策来推动,而乳企GMP技术改造也会获得财政支持。另外,扶持建设大型乳企的政策在细则中会体现,并将是文件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在6月消费品工业司副巡视员高伏就曾表示,工信部将在两年时间培育形成1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乳制品企业集团。
  与过往行业政策不同,本次乳业兼并重组细则可谓极具实操性,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工信部甚至在细则征求意见过程中,直接表达了希望蒙牛、伊利、完达山和高原之宝四家乳企分别推出一款高端奶粉品牌,与外资乳企相博弈,并承诺将给予一定的鼓励政策,这也得到了上述企业的认可。
 
国资改革
 
邵宁强调政府在产业升级上不能越位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7月22日在2013年复旦管理学院国际论坛上坦言,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下行压力很大。
  邵宁表示,过去的增长方式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难以持续,这主要是因为以往过度的依靠低成本、国外技术来发展,而如今居民收入提高,已经不可能永远拥有低成本优势。除招工以外,最近能源、土地、环保成本都在上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直接。
  他说,在低成本优势难以为继的前提下,技术来源也已经出现问题。尤其是对于央企,购买国外技术越来越难。同时,新产业发展中也将遇到找不到新技术的难题。
  邵宁表示,除技术来源以外,当前的挑战主要是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问题。邵宁认为,政府在应对上,可以用好财政金融杠杆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手段,防止经济过度减速;动用一切资源和手段,促进产业升级、自主创新,尤其是创新的体制和环境;处理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问题,让该退出的落后产能尽快退出。
  他强调,政府解决这些问题要从政策上优化产业升级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投资、上项目去实现产业升级,定位要准不能越位。
 
劳动用工
 
报告称中国劳动力供需正发生逆转
 
据悉,海通证券研究所近期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即便经济软着陆至6.5%左右的增速水平,中国也不会出现对政策构成硬约束的“就业红线”。
  这份报告作者为陈勇、姜超。他们通过量化分析方法,估量了中国劳动力供需现状及未来变化情况,并量化分析人口和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趋势。
  劳动力供给方面,报告指出两个比较确定的趋势:一是2012年以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二是劳动年龄人口加入就业大军的比例亦即劳动参与率,会缓慢降低。
  由此估算,2013年开始,中国劳动力供给开始减少。2014年开始,每年减少规模超过100万,2020年以后每年减少超过400万。
  劳动力需求方面,报告分别分析了非农就业和农业就业。首先,中国非农就业需求增长稳定。“非农就业—GDP弹性”指标自2006年以来趋于稳定增长,这反映中国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逐渐走向成熟:非农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在经济增长和就业吸纳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即便在GDP增速6.5%的假设下,非农就业需求每年增加超过1000万。”
  其次,报告采用耕地面积所能吸纳的就业人口数据,通过国际类比匡算中国农业部门的就业需求,得出结果为1.2亿-1.4亿,“这一规模可能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估算供需之后,总体就业形势呈现清晰图景。报告认为,首先从边际变化看,中国劳动力的供需正在发生逆转,2013年以后,每年新增劳动力需求在1000万以上,而劳动力供给每年减少100万以上。
  其次从存量看,相对于中国劳动力有效需求,劳动力供给还是较大,两者2010年的比值为0.78。然而,在劳动力供给相对过剩的情况下,城市就业市场还是呈紧张态势,海通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每年从农村转入的劳动力平均不到1400万,而城市新增劳动力需求接近或超过这个水平。这决定了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城镇就业持续处于紧平衡状态。
  “能不能期望农村转出的劳动力规模更大?难,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一些客观因素限制。”报告称。
  报告并提及,2010年中国农业就业共2.8亿人,其中0.4亿来自城镇,2.4亿为农村居民。农村居民中只有0.8亿-1.0亿从事农业的“有效劳动”,另外的1.4亿-1.6亿劳动力“被就业”,这部分剩余劳动力仍有待转移到城镇。
  按当前人口增速,海通预计,上述“被就业”的1.4亿-1.6亿农民将在2020年前后被吸收殆尽。届时,中国经济将完全跨入一元经济时代。
 
日企下岗人才成中国IT厂商争夺目标
 
据《日本经济新闻》7月25日刊载的报道称,连续裁员的日本电子厂商的人才成为中国和印度各大IT(信息技术)与电子厂商的争夺目标。中国和印度企业的雇用方法还存在粗放性,但从中可以看出为实现增长而如饥似渴争夺全球优秀人才的姿态。
  在最近4-5年,松下和夏普等裁掉的人才超过5万人。中印企业正积极吸收日本的尖端经验,这让人联想到过去依靠日本裁掉的人才和退休人员一跃成为世界巨头的韩国企业。亚洲企业对日本人才的争夺竞争已经迎来第2幕。
  一位曾在日本大型家电厂商工作的60多岁男工程师在3年前来到中国,现在在中国家电厂商负责节能技术设计指导。中国企业为这位工程师配备了专职翻译,同时提供食宿,而工资也高于过去的工作单位。这位工程师顺利拿到了工作签证,最近决定将合同期限延长1年。每天奔波于研究所和工厂之间,但感受到了生活的意义。
  此外,还存在因为具有实力而得到重用的案例。在中国最大液晶面板企业京东方科技集团(BOE)的北京办公大楼,首席技术官米田清的办公室就在首席技术官(CTO)董友梅的旁边,该公司的技术人员经常光顾米田清的办公室。
  米田在三洋电机曾多年从事液晶和有机EL面板的开发。约3年前接到京东方的邀请。米田说:“当初虽然有些犹豫,但希望在中国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在北京的研发基地,为2014年量产有机EL面板,米田负责对京东方的技术人员提供指导。
  夏普和索尼分别裁员1万人,而富士通则裁员9500人。最近数年来,日本电子和IT巨头接连裁员,对于亚洲企业而言,这提供了吸收人才的绝佳机会。
  “日本的研发人员目前只有40人,仍然非常短缺”,生产智能手机和基站等通信设备的中国华为技术将于10月把日本的研发基地从东京转移到横滨市,并将人员增加至100人。此外,还将以日本法人的员工为对象,提供赴总公司培训的机会。日本法人人事本部长李军军表示,“将构建日本人也能获得晋升的环境”。
  中国台湾鸿海公司则吸收了日本大型电子厂商的重要技术人员。鸿海设在大坂的研发基地的负责人起用了曾领导夏普液晶生产部门的矢野耕三。此外还邀请到索尼前副会长森尾稔担任顾问。
  与此同时,印度企业也参与日本人才争夺战。印度最大IT企业塔塔咨询服务公司将把在日本法人工作的日本人比例提高至一半以上。此外,印孚瑟斯技术(Infosys)也已开始全面招聘日本技术人员。据称已经有日本IBM的员工等跳槽到该公司。据日本猎头公司Race Group统计显示,孟加拉国和缅甸等国企业对日本技术人员的招聘正在迅速增加。
  这一趋势有可能导致日本技术流向中印的竞争对手企业。日本一家半导体厂商制订了防止员工在1-2年里跳槽到其他竞争公司的内部规定。但对于成为裁员对象的员工来说,这是涉及到生计的问题。员工有时会发泄不满,认为这样难以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遭到解雇还不能跳槽,这种规定非常过分。当然企业默认员工跳槽到竞争对手企业的情况也很多。
  不过,日本企业不断裁员也开始导致人才呈现过剩征兆。2000年代,在韩国企业争夺日本技术人员之际,曾给出以上亿日元为单位的年薪。一名在中国企业工作的日本技术人员说,现在“年薪一般在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1.26万元)”。
  一名从日本大型电子厂商跳槽到中国通信设备巨头中兴通讯(ZTE)日本法人的30多岁男子经过1次面试就得到了录用。虽然年收入增加了1成,但这名男子说:“由于需要在短时间里获得成果,需要经常住在公司加班。”一名知情人士说,亚洲企业在完成技术吸收之后,“有时会在合同期内解雇员工”。
  日本企业也已开始在亚洲雇用当地人才。中国和印度企业的雇用方法还存在粗放性,但从中可以看出为实现增长而如饥似渴争夺全球优秀人才的姿态。
 
节能减排
 
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公布在即
 
环保部部长周生贤7月20日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上透露,由环保部牵头制定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于7月底8月初全文公布。计划一共分十条,包括35块,主要有五个方面内容。
首先是控制产能过剩,两高一资,特别是钢铁、水泥、平板玻璃、氧化铝等高排放。“中央决心很大。”
第二是实行能源结构的调整。“中国当前环境问题特点是煤烟型,任何环境问题都与烧煤有关系。所以限煤增气多用电,这将改变污染增加。”
第三是在控制煤的同时增加其他方面的能源,如风能、水能等。
第四是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提高机动车用油的油品质量。“初步考虑,车的问题从国四标准全面提高到国五标准,油的问题从国三标准普遍提高到国四标准。”
第五,实行多种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周生贤认为,全世界有三种不同的环境治理导向:一是以污染因素控制为导向,就是现在控制氨氮等主要污染物;二是以环境质控制为导向;三是以环境风险防范为导向。
“我们现在还处在以控制污染因素为导向的阶段。PM2.5的控制就说明,我们从对污染因素的控制进入了以环境质量控制为主的新阶段。所以要协同控制,加大这方面的工作,主要依靠节能减排,”周生贤说。
  周生贤说,本届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要做好三件事:第一,以PM2.5为主的大气污染防治治理问题;第二,以清洁水为重点的水的污染防治治理问题;第三,以农村环保和土壤污染为主的专项行动。
 
民航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项目公布
 
  民航局近日公布了《民航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项目指南(2013-2014年度)》,作为民航业各单位2014年12月31日前申请民航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项目补助的指导。
  根据指南,高效锅炉改造、变频泵节能应用、供热/供冷管道保温、水(冰)蓄冷技术改造项目、地源热泵技改项目、热点联供项目等成为此次民航业节能的一大阵营,入选国家节能机电设备目录的技术设备将被优先选择。此外,电动车及配套建设充电站项目也被鼓励建设。
  根据指南,专项资金项目共分八大类,包括民航节能技术改造类、民航管理节能类、节能产品及新能源应用类、新能源及节能地面保障车辆购置及改造类、机场废弃物/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设施改造类等。
  值得注意的是,节能产品及新能源应用类包含的供热/制冷改造及管网敷设改造项目包括高校锅炉改造、变频泵节能应用、供热/供冷管道保温敷设改造三个子项目,均要求优先选择《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及《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中的技术设备;供热/制冷新技术应用类包含的水(冰)蓄冷技术改造项目、地源热泵技改项目和热点联供项目,也要求优先选择上述两个目录中的技术设备。
  而在新能源及节能地面保障车辆购置及改造类项目中,重点鼓励使用纯电动或依靠电能实现地面保障功能的车辆,并提出要建设相应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项目。
  机场废弃物、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设施改造类项目中,提出要购置机场污水处理/雨水回用设施升级改造和飞机除冰液回收的相关设备。
  去年8月5日,财政部和民航局联合下发了《民航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专项资金从公共财政资金和民航发展基金中安排,用于支持民航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民航局各地区管理局、直属事业单位、航空公司、机场公司及航空运输保障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且未享受中央财政其他相关补助资金支持的,均可按本办法规定申请专项资金补助。
  去年也是民航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下发的第一年。根据项目公示,17家航空公司和33家机场的254个项目入选,项目总金额为29968万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4 下一页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