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11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11期

劳动用工
 
济南启动失业预警试点
 
  日前,济南市启动失业预警试点工作,将在全市确定200家重点监测企业,通过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岗位流失状况持续跟踪监测,提前制定应对失业风险的工作预案,有效防范失业风险。
  由济南市失业预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政府相关部门代表、有关人民团体代表组成的失业预警专家委员会,将在全市确定200家重点监测企业。其间,通过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岗位流失状况持续跟踪监测,结合就业失业、社会保险及其他人力资源指标,参考宏观经济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本地区失业状况。
据了解,失业预警警报分为三个级别:Ⅲ级警报(黄色)、Ⅱ级警报(橙色)、Ⅰ级警报(红色),并分别制定了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严重失业问题,将迅速成立应急处置机构,负责指挥、组织、协调、动员各方面力量进行先期处置,并及时对其危害程度、影响范围、防护措施、发展趋势等进行评估上报,启动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采取实施治理失业的具体政策措施,尽快消除或缓解失业问题可能带来的各种经济社会风险。
 
人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
 
中央党校文史部副教授、文学博士范玉刚3月24日在《瞭望》杂志撰文指出,人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定性因素。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文化资源,但更取决于文化人才及其创意创新这一决定性因素。
  就现实而言,我国人均GDP已超过6100美元,这表明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迅速增长。据测算,与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每年文化消费可达4万亿,但去年实际消费才1万亿多点,文化产品供需矛盾和“结构性短缺”突出。一方面文化市场出现产品过剩——大量同质化和山寨版文化产品与服务泛滥,无论是传统的演艺市场、现代的文化旅游市场,还是新兴的网游与动漫市场,看起来很热闹,实质上少品牌、低附加值、产业链短,只能依赖加工复制和粗放式经营当地文化资源来博取文化利益,这与我国千姿百态的山水景观、丰富的民间故事、传奇、人物形象极不相称。一方面文化产品存在“战略性短缺”,文化领域成为我国少数几个总供给还不能满足总需求的领域之一。
  突破文化产业发展的低端同质化竞争的困境,就必须洞悉何谓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定性因素。
  文化产业作为最先进生产力的表征和产业发展的高端形态,依托文化创意和创新作为驱动力。正是文化创意驱动着不断创新创造的经济,不断催生对物质与精神产品的更新换代。可以说,当前世界主流产品大多是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的产物,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产品中审美的心理的艺术的比重越来越高。文化的竞争不仅显现于文化产品和文化资本,而且不断延伸拓展到国际产业链的分工体系中,进入到品牌主导竞争的时代。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文化资源不是核心要素。因此,发展文化产业要从依赖物质资源和历史文化遗存,向历史文化价值趋近。这样才能摆脱发展文化产业要么搞制造业,要么搞复古、讲祭祖、嫁接旅游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当下很多地方不择手段地争夺所谓“名人故里”,甚至西门庆也成了抢手货,这是对文化产业的肤浅理解,亟需从制造业思维向高端服务业转型。
  文化产业说到底是以人力资源创造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是先进生产力的表征,是人脑与电脑的融合,无形的资产高于有形的资产。在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中,人才、创意以及技术支撑下的文化创新至关重要。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及其商业开发,从根本上讲,都离不开人的创意和创新,离不开文化的产业化能力、专业化水平和创新意识。只有把文化符号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创造经济价值,文化资源的价值才得以凸显。正是人才重新赋予文化资源与时俱进的内涵和时尚价值,及其具有时代特征的表现形式,使其成为社会主流的文化消费产品,如《印象·刘三姐》《功夫传奇》等,才能兑现文化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
  人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定性因素。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文化资源,但更取决于文化人才及其创意创新这一决定性因素,以及公共文化环境和市场的完善。纵观世界文化和国内文化产业发达城市,皆因有着丰富的人才甚至创意阶层的存在。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公众可以接近的公共资源,以及对当地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合理开发,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特别是基础性的教育。在文化产业热的背景下,讲产业发展多,讲完善教育支撑体系少。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文化产业第一强国,殊不知支撑美国文化影响力的是激发人们创造热情的教育体制、层出不穷的创造性人才、有吸引力的文化产品。目前,全球排位前100的大学中美国占了一半;全球获诺贝尔奖的人数美国占70%;国际文化市场中美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占43%。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拥有比资金的拥有、市场的占有更为重要。人才是未来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是新一轮经济竞争的焦点。如何培养高层次文化人才?
  首先,培育创新文化环境。如香港城市大学原校长张信刚教授所言,人才培育环境至关重要:第一,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人应该受到社会的重视;第二,对科学和艺术的评价要基于互相比较和公开讨论;第三,需要有鼓励创新的法律和经济激励制度。这契合了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其次,进行制度创新,激发艺术家的创造力,在文化内容管理上做到精细化和法制化。
 
节能减排
 
环保部要求抓好以治理PM2.5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3月25日在环境保护部常务会议上强调,要以节能减排作为环保工作的硬抓手,突出抓好以治理PM2.5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
会议听取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汇报。会议研究确定,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环保工作:
一是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重点推进PM2.5污染防治。要加快产业结构和城市能源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严格环境准入,做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实施工作,推动PM2.5纳入污染物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全力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完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机制,深入开展“同呼吸,共奋斗”全民行动。
  二是解决水污染问题,重点推动饮用水安全保护。认真落实《全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和《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加大饮用水源保护、污染源排查清理力度,定期发布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进一步加强重点流域和地下水污染防治。
  三是解决农村环保问题,重点推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深化“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扩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范围,强化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加强农药化肥使用环境安全监管,开展农业环境保护绩效评估试点和农业源污染监测试点,扎实推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四是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提高机关行政效能。进一步清理行政许可项目,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减少行政审批环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社会力量在社会事务管理中的作用。会议要求,根据部常务会讨论的意见,对《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方案》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按程序报请国务院审批。
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实施的意见》、《环境保护部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选拔培养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办法(试行)》,经进一步修改后发布实施。
 
工信部力推两大节能环保工程
 
  工信部3月26日印发的《2013年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通知提出,今年将重点推进实施电机能效提升和涉铅行业绿色发展两个专项计划。专项行动实施的目标为:实现全国工业用电节约1%(300亿度左右),同时扭转涉铅行业分散、混乱的局面。
  据了解,目前我国电机消耗工业用电总量的75%。电机能效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年节约用电260亿度左右。初步估算,全国电机系统年节电潜力1300亿-2300亿度,相当于2-3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提升电机系统能效成为当前工业节能的主要抓手。
  根据实施方案,今年工信部将从推广高效电机、淘汰低效电机以及既有电机系统节能技术改造等6个方面入手,推广、淘汰和节能改造电机及电机系统1亿千瓦,扩大高效电机市场份额,促进电机产品升级换代和产业升级。
  此外,在涉铅行业绿色行动方面,工信部目前已印发促进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产业规范发展的意见,除严格实施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管理外,还将部署《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实施工作,并将建设铅再生循环利用示范工程,铅再生循环利用比重提高到40%。
  分析指出,电机系统节能一直被认为是“十二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中最具市场潜力的细分领域,此番工信部再发文予以推进,则意味着其市场空间将进一步加速释放。据测算,“十二五”期间电机系统节能每年创造的市场效益可达近500亿元。而涉铅行业专项行动无疑将加速这一行业集中度提升,有利于行业龙头企业。
 
五部门发文促进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产业规范发展
  
3月26日,工信部联合环保部、商务部、发改委和财政部发布《关于促进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产业规范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指出,要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严格行业准入和生产许可管理。同时,将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并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意见》指出,要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把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行业作为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行业,立即淘汰开口式普通铅酸蓄电池生产能力,并于2015年底前淘汰未通过环境保护核查、不符合准入条件的落后生产能力。禁止将落后产能向农村和中西部地区转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集中度。
  《意见》明确,将严格行业准入和生产许可管理。按照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行业相关准入要求,对现有企业逐一进行审查,并向社会公告通过审查的企业名单。严格铅酸蓄电池生产许可管理,申请或重新核发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应当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和行业准入条件;因不符合相关要求而被依法取缔关闭的,要注销其生产许可证。外贸企业出口的铅酸蓄电池应为具备有效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的产品。研究建立再生铅行业生产许可管理制度。
  《意见》还指出,要强化项目审批管理。加强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新、改、扩建项目备案管理,禁止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铅污染超标区域和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内新、改、扩建增加铅污染物排放的项目;在非重点区域内新、改、扩建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企业要符合区域铅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建设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企业集聚园区应当开展规划环评,强化园区规划控制,严格落实防护距离要求。
  《意见》指出,将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加强双极性密封电池、超级电池、泡沫石墨电池等新型铅酸蓄电池的技术研发,推广卷绕式、胶体电解质铅酸蓄电池技术。采用内化成、无镉化、智能快速固化室、真空合膏、管式电极灌浆挤膏等先进成熟工艺技术对现有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开展铅酸蓄电池拉网式、冲孔式、连铸连轧式板栅制造工艺技术应用示范。加快废铅酸蓄电池规模化无害化再生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与应用。
  同时,要强化环境保护核查和监管。开展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行业环境保护专项核查,并向社会公告通过核查的企业名单。建立健全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企业环境管理档案和信息管理体系。制定更加严格的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行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定期对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企业进行监督性监测,对企业周边环境开展经常性监测,对超标排放的企业要依法采取限期治理等措施,确保达标排放。对发生重特大铅污染事件的地区,要依法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意见》还提出要规范企业环境行为。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企业要落实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的铅烟、铅尘、酸雾和废水收集、处理设施,并保证设施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要逐步安装铅在线监测设施并与当地环境保护部门联网,逐月报告日常监测情况。严格执行固体废物分类贮存、处置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等制度,含铅废渣、污泥等危险废物应按规定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处置。要制定重金属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加强职工劳动保护,健全血铅定期检查制度,改善工作场所环境,维护职工身心健康。
  《意见》规范了回收利用行为。依法规范个体商贩废铅酸蓄电池回收行为,严厉打击非法拆解和土法炼铅等行为。完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制度,鼓励生产企业通过其零售网络组织回收废铅酸蓄电池,支持生产企业、销售企业、专业回收企业和再生铅企业共建回收网络。加强对废铅酸蓄电池收集、储存、运输全过程的监管。支持规模化、规范化的铅再生利用示范工程建设。
  《意见》还提出将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2012-2015年,中央财政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对全国范围内的铅酸蓄电池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予以支持。加大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符合准入条件、排放达标的企业运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改造现有生产能力。
此外,还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继续对利用废铅酸蓄电池生产再生铅的企业,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研究完善再生铅行业鼓励政策,加大税收扶持力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4 下一页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