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48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48期

专家论点辑要

▲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有五大看点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12月10日发布报告称,中国的经济增长开始有了起色,2013年宏观经济有以下五大看点:
  ——经济增长发生温和反弹。虽然明年全球需求水平仍将保持疲软,我们依然认为经过2012年第四季度的经济触底,2013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将恢复到8.6%,高于市场一致预期的8.1%。由于近期大量新项目上马,基础设施投资将获得新的动力。同时,受益于住房销售的回暖,房地产投资正趋于平稳。此外,消费支出仍保持活力。以上多方面因素的结合将推动明年及未来经济增长的反弹。
  ——通货膨胀保持温和。相比2009年的V型复苏,这次的经济增长反弹会更加温和,经济仍将继续在潜在经济增长水平之下运行,并抑制通货膨胀回升空间。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仍将保持宽松。基于未来温和的通货膨胀预期和2012年经济触底反弹的判断,我们预期2013年央行将保持利率水平不变(之前预测利率水平下调25个基点)。预期在2013年央行将主要通过逆回购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目前我们预测下调的幅度为合计100个基点)等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M2的增速在14%左右。要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明年财政支出需要继续扩大,同比增速可能超过16%。
  ——金融改革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债券市场扩容和资本账户开放、财税体制改革、以及在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能源、电信和收入分配体制等领域的改革有望加快,并对民营经济开放。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继续加快。

▲中国GDP增长潜在水平将调整至7%至8%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12月10日在香港出席“香港经济峰会2013:新导向经济现新姿”时表示,2012年是内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转折点,内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在进入转型和调整期。
  张燕生表示,中国经济目前的宏观走势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潜在水平将调整至7%至8%,对外贸易增长降至“个位数”,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已经减速,劳动力、土地、能源资本等要素价格进入全面上涨时期。
张燕生说,虽然今年发展总量减速,但内地前三季度就业形势依然良好。城镇新增就业1024万人,全年预计突破1300万人,城镇人均实际收入增速9.8%,农村人均实际收入增速12.3%,均超过了过去十年的平均值。这些数据说明,内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在进入转型和调整期。

▲中国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12月12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报告2012》。根据该机构统计,从1991年以来的20年中,中国的经济结构失衡指数总体处于次级不均衡状态,中国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今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的背景下,外部经济的持续低迷以及内生动力的不足,使我国经济结构失衡问题日益凸显。
  据悉,财经战略研究院自主构建了“经济结构失衡指数”。该指数区间为0-1,0代表完全均衡,1代表完全失衡。其下又分为投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金融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和国际收支结构五个二级指标。如果指标值落在0.75-1之间,则意味着该指标出现预警提示,处在非均衡状态。
  根据该机构测算,中国经济结构失衡指数从1991年的0.5644下降到2000年的0.4513,然后提高到2011年的0.6173,总体处于次级不均衡状态,2011年更是进入完全失衡的边缘。该报告称,中国长期推行的政府主导型需求管理政策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不断加剧经济结构失衡程度。
  数据还显示,在这20年间,投资消费结构和金融结构失衡最为严重,国际收支结构失衡也非常严重,收入分配结构失衡指数虽然未出现预警提示,但近年来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报告建议,如要改变上述严重失衡的状况,政府应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加快从需求管理向稳定需求与供给激励相结合的总量政策的步伐,积极推进中性货币政策实施,以内生增长代替拉动增长,以结构化升级代替过分依赖消费、出口和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
  不过,也有学者表达了不同观点。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副研究员王天龙12日表示,社科院的上述研究对我国经济结构性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和探索,但他认为并不能绝对地一概而论。
  “只能说,我国需要找到最适合现阶段国情的经济结构,至于三大产业究竟该占多大比例算‘平衡’,没有客观标准。”他说。

  ▲中国应尽快制定实体经济发展总规划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在12月9日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经济论坛上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两个大问题:第一,不是所有的人对当前我国实体经济的复兴和崛起认识一致,有的人还缺乏紧迫性和危机感;第二,没有把实体经济的发展作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强有力引擎,也没有以之作为抢占世界经济制高点的切入口。
  魏建国表示,要搞好中国实体经济,可以从以下六方面着手:第一,建议国务院从机制上成立一个以推进实体经济发展为核心职能的大部委,以切实推进实体经济振兴;第二,尽快制定一个3到5年的实体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没有规划就无从做起;第三,要在3到5年尽快培养一支2000万到3000万的以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工为主的核心人才队伍,和500到1000家能够在国际上作为领头羊的国有大型企业、民营中小型企业;第三,尽快出台一部国家级的真正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第四,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包括财政支持;第五,要走出一条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道路;第六,要加强同世界上一切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的合作。

  ▲专家建议将城镇化与产业化同步推进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任陈耀近日在第十二届中国经济论坛上表示,我国城镇化的推进不能只是圈地造房,而要与产业化同步推进。
  陈耀表示,近10年来我国城镇化存在冒进的问题,大量的空间扩张,但支撑这个空间扩张的产业却没有发展起来,人口的集中完全靠建房子,人口集中之后却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
  我国的城镇化出现两个极端。之前是城镇化滞后,往往是先有企业后有城市。而近十年来,地方卖地的积极性高涨,通过经营土地获取高收益,圈地造房之后,产业却没有及时跟上,造成很多“睡城”。
  “这样做的结果是形成钟摆效应,对城市的交通造成巨大压力。”陈耀说,现在要把产业的发展与城镇的发展一体化规划。
  他表示,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今年关注到一家名为华夏幸福基业的企业,也是做房地产起步,但经过几年的发展转型为培育产业的载体,在多地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园区基础设施,促进产业的招商,使这些地方能够在产业载体产业培育上、产业促进上,以及后续的融资平台后续服务政策服务上,为企业提供好的产业发展生态。
  陈耀表示,在今后城镇化的推进中,产业的选择很关键,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要排除,诸如风电等已经过剩的产业要慎重选择。

  ▲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需体制改革配合

中金公司12月10日发布的宏观经济研报提出,中国未来增加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将有利于扩大城乡居民消费,促进消费率上升,但未来城镇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作用将弱于以往。如何在改善分配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率,将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挑战。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水平大幅升高,但既有城镇化模式可能难以为继。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等在报告指出,既有城镇化模式主要体现为,经济增长和城镇化相辅相成:经济高速增长致非农产业扩张,对非农劳动力需求大增,带动大规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后者反过来又提高总体劳动生产率。然而,人口红利见顶回落、劳动力转移经历刘易斯拐点在即,未来中国非农产业劳动力供给趋紧。报告称,这意味着中国经济供给面改善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已然终结,供给扩张将成为未来城镇化的新瓶颈。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对非农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仍将相对快速扩张。中金预计,城镇化率将继续提高,而且,强调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叠加劳动力供给趋紧因素,将会改善以往收入分配不平衡状况。
  就新型城镇化的政策指向,报告指其具体内涵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公共服务均等化、农业现代化等,着重于分配领域,有利于扩张国内需求、改善需求结构。然而,需求扩张须与供给扩张相辅相成。
  “成功的新型城镇化政策,必然是一方面通过促进效率,保持总供给能力一定的增速,同时通过改善分配来拉动总需求增长。”报告称。
  中金据此提出,新型城镇化需要更广泛的经济体制改革加以配合,改善经济供给能力,具体领域包括:财税改革尤其是结构性减税,鼓励民间投资、增加竞争、破除垄断,控制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以及改变基建融资方式等。
  报告称,过去十年,中国城市房价上涨挤压其他行业,地价上涨抬升生产成本,也构成经济潜在增长率下行的压力源之一。

  ▲美国预计2030年前中国成全球最大经济体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 12月10日发布报告称,在2030年之前,随着亚洲实力超越北美和欧洲,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西方两个多世纪以来在全球范围内的主导地位将被颠覆,美国和欧洲国家将不再享有霸权地位,而是可能在一个多极化的世界中与充满活力的新兴经济体分享这种地位。这是国家情报委员会题为《2030年全球趋势:替代的世界》(Global Trends 2030: Alternative Worlds)的报告所作的判断。该报告每四年发布一次,旨在为即将上任(目前的情况为连任)的政府提供未来形势演变的预测。
  报告称,基于本地生产总值(GDP)、人口规模、军费开支以及技术投资来看,到2030年亚洲实力将超越北美和欧洲的总和。
  尽管在新的全球力量格局中,美国仍可能是“领军者”,但国家情报部(Department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认为,中国经济可能会在2030年之前几年就超越美国。
  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加快了全球力量重心从欧美转向新兴经济体的进程,同时也抑制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并引发了欧元区一系列主权债务紧急事件。
  上述报告预计,未来二十年,欧洲、日本和俄罗斯经济体将延续相对下滑的态势,而中国、印度、巴西以及哥伦比亚、印尼、尼日利亚、南非和土耳其等区域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而言将变得尤其重要。
  随着人口和中产阶级扩大,全球能源需求预计将增长50%,然而由于对新发现的天然气资源加以利用,美国或将于2030年之前成为能源独立国。

中小企业

银监会将持续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转型升级

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日前在“2012年APEC中小企业峰会”开幕式上表示,持续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转型升级,须坚持“三个导向”、把握“四项重点”、加快“五个转型”。
  所谓“三个导向”,一是指专业服务导向,引导大型银行努力打造扁平化、批量化、流程化的小微企业专业服务模式,推动中小银行着力打造“立足当地、立足基层、立足社区”的服务小微企业专业品牌;二是指商业持续导向,重点支持符合国家政策、满足商业可持续条件的小微企业,帮助那些暂时遇到困难但长期前景较好的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提供高附加值综合服务,力争银行业发展与小微企业成长良性互动;三是合作联动导向,积极推动企业、银行、社会、政府形成合力,落实并改进各项财政贴息、税收优惠和费用补贴政策,推动各地财政主导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构建小微企业征信和信用担保体系等。“四项重点”:一是指机构为主,积极推动设立专营机构;二是机制为重,推动建立专门的利率风险定价机制、独立核算机制、高效审批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专业培训机制和违约通报机制,积极创新还款机制;三是政策引领,积极实施差异化监管政策,如适当调整机构业务准入、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允许发行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等;四是目标先导,积极推动信贷目标落实。
  阎庆民强调,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加快“五个转变”:一是融资渠道要从单纯的债务融资向多元化融资模式转变,更加充分地利用股票市场、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渠道融资,推动解决小微企业“借不到、借不起、借不长”等问题。二是担保体系要从单纯的商业性担保向政策性担保转变,加快政策性担保机构建设,进一步增强担保机构的风险缓释功能,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三是创新创业科技型小微企业要从完全依靠自主积累向部分依靠财政贴息转变,加大专项补贴力度,并部分补贴到银行,推动破解融资障碍。四是金融机构要从单纯的融资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打造集融资、结算、理财、咨询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五是政策支持重点要从中小企业向小微企业转变。
  阎庆民同时透露,目前已有100多家商业银行成立了专营机构,新设800多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截至今年10月末,已批复小微企业金融债3195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4.35万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1.72%,连续三年实现持续增长目标。

上一页 1.. 3 4 5 6 7 8 9 10 11 ..15 下一页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