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34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34期

部委决策
 
李克强称中国将继续走改革开放之路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9日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称,中国已经不可能沿袭高消耗、高投入的老旧模式,而是必须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中国将保持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将继续走改革开放之路。
  李克强称,将继续推进行政管理、财税、金融、价格等改革,坚持改革就是创新。
  文章相继提出,扩大内需是主攻方向,包括促进信息产业发展,例如扩展宽带和4G牌照等;在关注消费的同时,也要保持合理的投资力度,重点是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中西部铁路项目和市政设施建设等。服务业是新支撑点,今年对众多小微企业其中大部分是服务业暂免征收增值税和服务税。
  同时,城镇化为长期扩大内需提供巨大潜力。“未来十多年,中国将有上亿人口融入城市,这是极为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变化过程,需要新的协同发展政策。虽然有许多困难,但这将成为我们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由之路。”文章就城镇化如此表述。
  文章重申,中国政府明确了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上限”和“下限”,防止过度波动。明确“下限”是要稳增长、保就业,GDP平稳过渡到今年的7.5%,既是经济规律的趋势,也是主动调控的结果。明确“上限”是要防通胀,今年CPI涨幅3.5%左右。使经济运行保持在这一合理区间,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可以给市场和社会一个稳定的预期。
  国家统计局9月9日早间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CPI同比增2.6%,符合此前市场预期,环比上升0.5%,较7月0.1%的环比增幅扩大;而8月PPI则同比下降1.6%,降幅收窄,环比上升0.1%,为5个月以来环比增幅首度转正。
  李克强认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上半年GDP同比增7.6%,5%的调查失业率和2.4%的通胀率,均处于合理、可控范围。
针对近期一些发达国家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导致大量资金回流发达市场导致亚洲各国股市汇市大幅波动的现象,文章提出,亚洲各国已大大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汇率形成机制更加灵活,外汇储备水平普遍提高,“中国对此有信心”。
  此次是李克强第3次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第10次在国外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也是他今年3月就任总理以来第4次在国外媒体发表文章。
 
李克强强调要寻找“牵一发动全身”改革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1日在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要实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靠改革。不仅要有勇气,而且要有智慧,要寻找、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要让储蓄、投资者对未来有稳定的、可预期的回报。
  李克强说,中国经济要实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靠改革。全面改革包含着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当中一项重要内容是金融改革,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正因为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也表明中国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攻坚阶段。我们不仅要有勇气,而且要有智慧,要寻找、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我们不畏难,也不惜力,并不是想仅做巧事,事半而功倍,但我们还是愿意求得出一招能够影响全局乃至满盘皆活的效果。在金融体制改革中,抓住重点和难点或者说是关键问题,将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会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利于促进全面改革的深化。
  他说,下一步要推进的金融体制改革,关键还是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取向,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汇率的市场化,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而且要推进金融机构的改革,特别是要放宽市场准入,让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也使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得以培育。
  李克强说,下一步,我们还要积极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培育发展。中国现在的储蓄率比较高,这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们正在不断采取措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而且希望通过有效的措施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这需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让社会、企业、个人有更多的投资渠道。也就是说,要拓宽投融资的渠道,使社会、企业、个人有更多的选择,市场更有活力。
李克强说,在讲到金融改革的时候也不能忘记必须同步推进金融监管。其实,加强金融监管本身也是一种改革。要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增强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性,择机推出存款保险制度,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让储蓄、投资者对未来都有稳定的、可预期的回报。说到底,金融体制改革就是要惠及实体经济、有利于结构调整,使更多的人民群众受益。
 
李克强强调城镇化真正惠及农民这根弦一定要绷紧
 
  据报道,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组织上百位专家历时1年多就城镇化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批成果,希望和国务院领导进行交流。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门邀请两院院士及有关专家到中南海,听取城镇化研究报告并与他们进行座谈。
  工程院课题组大样本抽样调查显示,现在“80后”和“90后”新生代农民工普遍不愿再回乡务农,他们迫切希望成为真正的城里人。城镇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李克强说,从国际经验看,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城镇化会面临更多挑战,需要放在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来把握。我们既要清醒认识这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又要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
  叶大年院士拿出自己最近手绘完成的地级市分布图向总理介绍,经过长期历史沿革,我国自然形成了呈网格规律分布的200多个地级市,依托这些节点推动就近城镇化大有可为。郭华东院士也谈了城镇化布局中应注意的问题。李克强听后说,我们一定要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子。因地制宜、尊重规律,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东部如何提升城镇化质量,中西部地区怎么培育一批城市群,实现人口就近就业,都需要在实践中探索。
  朱高峰院士提出要处理好城镇化和产业、就业的关系,李克强接过话头说,兴城首先要兴业,有产业支撑才能有就业,特别是要发挥好服务业这一最大就业容纳器的作用。如何做到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这新四化融合发展,实现产城相融、互促共进,是我们需要解决好的一大课题。刘彦随研究员向总理反映,对土地流失、农村空心化等“乡村病”,应高度重视。李克强说,新型城镇化要突出统筹城乡,根本前提是要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安全。这样才能使城镇化成果真正惠及农民,这根弦一定要绷紧。
  座谈中,不少院士认为,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取得了长足进步,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确实存在质量不高、缺乏科学规划等问题。尤其是城镇化率虚高,1亿多农民工进城后享受不到同等公共服务,只能算是“半城镇化”。李克强表示,对于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以人为核心,以质量为关键,以改革为动力,使城镇真正成为人们的安居之处、乐业之地。这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钱易院士和唐孝炎院士提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资源、环境、生态等问题也不容忽视。李克强赞同道,新型城镇化,要树立集约高效绿色理念,努力寻求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办法。
  李克强最后说,现在社会上对城镇化有各种讨论,这些都是为了让新型城镇化之路走好走顺。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科学论证,周密谋划,使实际工作趋利避害。当前,要选择棚户区改造等已经形成共识的重点领域,一步一步加以推进。他还请院士专家们就科学衡量城镇化水平、优化人口与经济空间布局、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产消费模式等重点难点问题做进一步研究,帮助政府科学决策。
 
李克强称中国将推进资本市场多元化发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0日在大连会见出席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企业家代表时说,中国经济改革当中必然要包含金融改革,推进金融改革的决心是坚定的。
李克强说,中国30多年来的改革一直是渐进式、探索式的前进,也因此使中国经济包括中国的金融能够稳健地又是具有相当速度地向前发展。
首先将继续推进利率的市场化。取消贷款利率的下限,这只是利率市场化进程当中的一步,还会继续往前走。
  其次,还将推进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因为中国整体来讲间接融资比重较高,融资的渠道还不够丰富。所以,还要继续推进改革。前不久推出了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措施,这也会继续推进。
  第三,要继续推进金融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比如,正在推进村镇银行的试点。同时,也会继续推进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可兑换。目前已经发展了人民币的离岸业务,还会有更多的选择。当然,改革的进程要与中国经济的实力、金融体系成熟的程度和我们的监管能力相匹配。
  李克强强调,改革当中一个重要问题是要防范金融风险。目前在不断推进监管体系的完善,使它更加科学、有效。而且,也在研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把防范风险的工作做到位了,金融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就会进一步加快。
  在谈到应对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时,李克强说,有一种选择就是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增加赤字,放松货币,这可能会起到短期效果,但是对未来未必有利。
  “我们选择的是另外一种——就是保持定力,沉着应对,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李克强指出,特别是突出释放改革最大的红利,激发市场的活力,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使它们和稳增长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些目前已经见到成效。
李克强说,瑞士的金融界向他发出了一个比较动听的声音,就是希望在瑞士发展人民币的离岸业务,乃至成为人民币离岸业务的中心。这个建议中国会认真考虑,当然这也要一步一步地进行。
 
国务院部署落实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措施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有效落实引导民间投资激发活力健康发展的措施。
会议认为,2010年以来,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细则陆续出台,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政策措施在许多方面落实还不到位,主要是: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仍遭遇不少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部分实施细则不具体、操作性不强或门槛设置过高,实践中很难落实;对政策落实缺乏考核监督,一些法规规章也没有及时作出调整等。这些都影响了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政策效应的有效发挥。
会议指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发展,关键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共同承担社会责任的环境,让社会资本释放巨大潜力,为中国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增添持续动力。
  会议强调,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切实转变观念,全面落实好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
  一是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评估反映出的问题,逐条研究、逐项分解,按照“定目标、定事项、定责任、定时间、定结果”的要求,限期拿出细化实化已出台实施细则的改进措施。需要配套政策的,要抓紧制定出台。
  二是认真落实新一届政府推出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措施,以更好服务企业需求为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目标,创新管理方式。凡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事项,不再设定行政审批;凡可采用事后监管的不再前置审批。需要审批的,也要严格规定程序和时限。坚决打破各种对民间投资制造隐形障碍的“玻璃门”、“弹簧门”,彻底拆除“表面迎进去、实际推出来”的“旋转门”。
  三是尽快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民间资本推出一批符合产业导向、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并在推进结构改革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四是全面清理和修订有关民间投资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制定清晰透明、公平公正、操作性强的市场准入规则,多设“路标”、少设“路障”,为民间投资参与市场竞争“松绑开路”。同时依法加强对各类所有制企业的监管,维护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
  五是各部门要强化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考核,注重引入社会力量开展第三方评估,接受各方监督,不能“自拉自唱”。对工作不力的,要严肃问责。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举一反三,系统梳理今年以来国务院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切实采取有效办法,确保这些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发挥实效、不放“空炮”,确保政令畅通,令必行、行必果,兑现政府对人民的承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下一页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