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45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45期

劳动用工

初次分配改革勿依赖工资法规

近日,有关《工资条例》夭折、将分拆出台的消息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不少人担忧初次分配领域的改革事宜,也或将因此受阻。对此,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近日表示,初次分配领域的改革,不能全指望某个工资法规,而要统筹谋划,系统设计,配套改革才能取得成效。
  在他看来,中国收入分配领域里的很多问题都是来自初次分配领域,改革内容众多。
  苏海南认为,深化改革首先应规范初次分配领域的市场行为。一方面,要转变政府职能,减少不必要的审批手段,减少寻租空间,降低中小企业的负担,让市场主体能够更好的生存、发展、运作;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完善法制、加强执法监察力度,惩戒市场主体不守法、不合规的行为,如克扣、拖欠工资等。
  而这其中尤其重要的一点,是规范资源配置制度。苏海南举例,早些年在山西,国有的煤矿资源以低价承包给个人,此种不合理的资源配置,给某些行业、企业带来暴利。如果资源配置公平合理,且制度化、规范化,市场主体能够平等、依法的竞争,“那么后续的收入分配问题会明显减少”。
  初次分配领域的第二大改革,苏海南认为是利用经济手段,对某些垄断性行业、企业的暴利或高收益进行调节。如资源占用税制度,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上缴制度等。提高相关税负、利润上缴标准,并严格征收执行,苏海南认为这样可以从源头上调节行业之间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第三方面的改革,则是要健全相关薪酬分配制度。苏海南举例,建筑行业某些企业根本没有薪酬管理制度,工人按“行规”每月领取生活费,年底才能拿到工资。而行业内分转包现象普遍,工人工资被拖欠后,往往连债主都找不到。这样的单位亟需建立薪酬管理制度、工资支付保障制度。
  对于非公有企业,苏海南认为需要沿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通用做法,建立劳资平等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进而逐步建立正常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而目前的难点则是如何在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建立这一机制。苏海南解释,因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大好,企业收益差、附加值低。因此,政府方面首先应该利用政策杠杆,改善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帮助解决融资难,促进技术革新改造,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还有继续减免税费等。“只有做好这些措施,才能让这些企业把蛋糕继续做大,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分好蛋糕。”
  至于国有企业,苏海南认为要进一步规范工资总额调控制度,并建立完善的高管薪酬监管制度,避免、杜绝高管自定薪酬的现象发生。
  苏海南尤其强调,在相关制度建立中,还要关注到农民群体。对于农民增收,也要建立相应的基本农产品补贴制度、绿色通道等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的制度等等。
  “初次分配领域的改革工作很多,量很大,是一个系统工程。”苏海南表示,工资立法仅仅涉及到初次分配领域内的部分法治建设,不可能以此解决所有问题。

节能减排

发改委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2年度报告

  据报道,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多哈会议前夕,中国国家发改委11月21日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2年度报告,介绍中国2011年以来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政策与行动及取得的成效。报告指出,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自2011年起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目前北京、上海、广东三省市已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报告显示,2011年,国家发改委在北京、天津、上海等七省市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各试点地区建立专职队伍,编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实施方案,研究制定管理方法和基本规则,培育和建设交易平台。2012年,北京、上海、广东分别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为规范各地的交易行为,2012年,国家发改委出台《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确立自愿减排交易机制的基本管理框架、交易流程和监管办法,建立交易登记注册系统和信息部制度,鼓励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保障有关交易活动的有序开展。
  报告称,2011年,中国继续推进低碳省区和城市试点,将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指标列入各地区发展评价体系,同时开展低碳产品、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探索不同地区和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经验和模式。
  为加强低碳发展顶层设计,国务院发布《“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明确了到2015年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提出了推进低碳发展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开展了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研究。
  当天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当前,绿色低碳发展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中国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之路,是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十二五”期间,中国应该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争取在今后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证监会正研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顶层设计

证监会副主席姜洋11月17日在2012财新峰会上表示,建立碳交易市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应有序推进多层次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的建设,中国证监会正在与国家发改委共同研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顶层设计。
  姜洋表示,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际气候谈判的背景下,低碳经济的发展更具紧迫性和重要性,鉴于中国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和较低的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向低碳型经济转型,亦是中国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中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逐步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姜洋表示,建立碳交易市场,可以满足不同碳排放成本企业的需求,也可以通过价格信号,推动社会资本向低碳领域流动。证监会支持碳排放交易权试点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规范发展,将坚持市场总体规划框架下推进区域性试点工作。
  姜洋介绍,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当年,欧洲市场就同时推出了碳期货和碳现货交易,且发展迅速。他表示,中国碳交易试点刚刚起步,碳排放权登记注册系统正在建设,排放权核定核查的第三方审定机构需要时间培育和发展。因此,中国碳交易市场应以现货交易为主,同时开展碳期货的可行性研究。
  姜洋提出,应注重发挥金融机构在碳交易市场中的作用。他表示,在国际碳市场中,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是跨国碳交易的主要组织者,在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应认真研究金融机构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同时,目前欧元是碳交易的主要计价结算货币,应积极研究发展人民币作为碳交易的计价结算货币,争取人民币在国际碳排放交易中更大程度的发挥作用。
 
两类节能产品推广细则发布

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11月20日联合发布《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配电变压器推广实施细则》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容积式空气压缩机推广实施细则》。两类产品推广期限暂定为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
根据《细则》,根据产品类型的不同,变压器推广财政补贴标准为4至40元/kVA不等,空压机推广财政补贴标准为45至200元/kW不等。

商务部将鼓励光伏企业赴非开发市场

据11月22日召开的“2012年全球光伏产业领袖峰会——非洲专场”披露,在欧美“双反”阻击中国光伏企业“出海”征程的当下,中国商务部正在拟定政策,推动中国光伏企业远赴非洲40多个国家开发光伏发电市场。另悉,中央财政未来3年内将拿出2亿元用于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主要帮助非洲国家开展节能减排产品推广与能力建设方面合作。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国际合作处处长黄问航介绍,非洲大陆尤其是撒哈拉沙漠附近地区,因为靠近赤道,太阳能光照条件为全球之最。同时,根据国际能源署研究报告,非洲对电力的需求在未来20年内将扩大10倍。而从目前来看,在全球截至2011年底27.7GW的光伏装机量中,非洲大陆所占比例不到千分之一。部分国家有一些太阳能模组制造工厂,但它们的生产能力仅局限在几十兆瓦。有鉴于此,黄问航表示,未来,国家将鼓励国内光伏企业抱团出海,下一步在中国与非洲的“南南合作”项目当中,将把太阳能光伏产品纳入到援助非洲的产品范畴。
  晶科能源海外系统项目副总经理胡成刚表示,目前,在一些非洲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及相关税费优惠政策可以保证以较低的融资成本投资建设光伏电站项目,内部收益率能达到20%以上,这比在国内乃至欧美投资光伏电站项目回报率都高。
  不过,胡成刚所指的光伏项目融资成本低的国家,目前仅限于南非、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等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国家。而在大半个非洲大陆,目前仍有大部分人口生活在无电地区,连传统能源都未充分利用,政府为投资可再生能源所创设的投资环境还远未到位。
胡成刚表示,在目前光伏发电传统市场遭遇欧美“双反”打压的背景下,非洲市场尽管市场潜力无穷,但政府在大力推动的同时,还须帮助企业建立起相应的融资机制。这也是目前企业普遍关心的核心问题。

我国光伏依赖症面临三大风险  

11月初,美国“双反”尘埃落定,欧盟继反倾销调查以后,又对我国开展了反补贴调查。业内人士日前分析,由于我国光伏行业对于政府和海外市场过度依赖,一旦欧盟也对我国做出不利裁决,我国在产业、金融、就业等方面蕴含难以控制的巨大风险。
  光伏行业谋划产业外迁
  如果欧盟仿效美国进行“双反”调查并做出终裁,可能会引起国内光伏企业新一轮“倒闭潮”,光伏行业将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应对欧盟反倾销政策,河北、江苏、江西等地光伏企业,已开始谋划产业外迁。这将造成我国实体经济外流。
  业内人士分析,欧美打压中国光伏产业,目的就是要遏制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确保欧美在未来战略性产业方面的领先地位,使中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进程中止步。
  光伏企业英利集团总裁苗连生说,“美国‘双反’已经尘埃落定,如果欧洲‘双反’也积极仿效美国,那么我国光伏企业将被迫把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生产,造成我国实体经济外流。将失去领先世界的产业发展机会。”
  梁田说,“为了有效应对欧美国家双反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不得不选择在欧美或东南亚投资建厂。我们正在积极考察和摸索一些国家的市场规律,包括就业情况、劳动力成本和产业配套情况等。”
  万亿资金存在坏账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生产亏损、库存增加以及货款回收困难等多因素叠加,大部分光伏企业正面临资金链条断裂的风险。如果欧盟“双反”立案并做不利裁定,必将引发关联企业破产、银行受损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整个光伏行业大约万亿金资金存在坏账风险。
  江西省工信委表示,目前江西省龙头光伏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基本正常,年内订单饱满,部分中小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但光伏产品价格仍在缓慢下跌,导致企业盈利微薄,资金链紧绷。
  江西省工信委副调研员刘大钧表示“资金困难仍然是当前光伏企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并且正随着市场形势的恶化而日益加剧。账款回收期过长、流动资金紧张,给江西省光伏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巨大的压力,严重影响了企业稳定发展和项目的推进。”
  有业内人士直言不讳地指出“光伏行业是‘光’着屁股被政府‘扶’上去的?一些地方政府要靠企业营造政绩,几乎全面插手包办,而企业要靠政府全力支持,发展才能‘一路绿灯’,双方深度融合。特别是利润空间大有发展前景的项目,政府与企业更是一哄而上。心态普遍浮躁,焉有不败?”
  河北吉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王会贤认为,因为南方的一些企业投资光伏行业,企业自身出资都没有超过20%,大部分都是用政府和银行的钱。
  英利、尚德、阿特斯、赛维、天合等国内光伏龙头企业,每年都有300多亿贷款,资产负债率高达80%。
  暗藏大面积裁员压力
  业内人士指出,过去10年,我国太阳能光伏行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我国光伏行业直接从业人员约30万,加上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整个就业有百万之众,欧盟“双反”调查标志着欧洲市场大门关闭,刚刚晋升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久的中国光伏业将遭受致命一击,我国光伏行业大约80%的工人即将面临停薪留职或失业。
  河北光为绿色新能源有限公司大约1800名员工,首席运营官计友强说,“如果形势持续恶化,也就是对外销售这方面持续走低的话,我们也会让一部分人员带薪休假。如果再恶劣的话,我们肯定会采取裁员等措施。”
  据知情人士透露,因开工率不足,河北已有企业已开始给员工放假,只发基本工资,保障其日常生活。如果企业的经营状况持续恶化,裁员是必须的。
  永益源光伏科技公司是江苏泗洪县的一家小型光伏企业,于去年投资4000万元筹建,目前已裁员近三分之二。企业董事和骈永介绍,“光伏产品的价格雪崩式下滑,现在工厂基本属于停产状态,我们只是为了留住技术骨干才偶尔接点订单。”
  河北晶龙集团拥有员工近三万人,员工以80后、90后为主。晶龙集团副总经理安增现说,“80后员工生活比较优越,在结婚后,大多都是贷款买车、买房,一旦失业,生活压力会骤增。”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4 下一页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