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24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24期

国家酝酿构建稀土整合新版图

国资委内部人士日前透露,由工信部牵头制定《推进稀土行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方案》的相关工作已启动,工信部、国土资源部、国资委、地方政府等都将参与文件的起草。
  力促稀土行业兼并重组一直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布局。据了解,国务院曾在去年5月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二十二条”),这份稀土行业“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要用1到2年时间基本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稀土行业格局,南方离子型稀土行业排名前三位的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达到80%以上。文件同时要求,积极推进稀土行业兼并重组,支持大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大力推进资源整合,大幅度减少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企业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稀土行业兼并重组要坚持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兼顾中央、地方和企业利益,妥善处理好不同区域和上下游产业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文件已经提出,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推进稀土行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方案。
  上述人士说,目前工信部正在牵头制定的稀土行业兼并重组实施方案,实际上就是在“国二十二条”总体原则之下制定一个细化的操作性指导方案,工作5月份刚刚启动,目前还是讨论的初级阶段,其中国资委主要负责稀土整合方面涉及央企的部分,上述实施方案也将涉及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相关内容。
  “不是要行政指派或者‘拉郎配’,而是要制定切实可操作的规则引导企业,帮助企业解决整合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让企业自由地发挥市场机制参与稀土整合。”一位接近工信部的人士披露,稀土原矿生长的特殊性,加上行业长期形成的“散、乱、差”的格局,导致构建真正意义上健康的产业链条并非易事,需要中央、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企业等多方配合,也正因为如此,一直以来稀土整合都面临很多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国家酝酿政策谋划稀土新版图的同时,一些省份打造“地方稀土龙头企业”的力度空前。6月13日科力远的一纸公告透露,由湖南省属国有投资方控股的湖南省稀土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暂定名)即将成立,拉响了稀土 资源争夺中湖南地方军团“出兵”的号角;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布《关于推进我省稀土行业整合的意见》,对广东省进行稀土资源以及稀土产业链的整合提出时间表,明确广东省稀土产业集团为整合主体,打造国家级稀土企业集团;作为掌握我国95%中重稀土产量的南方稀土重镇赣州,其以赣州稀土矿业公司为主导的稀土整合一直都在按部就班地向前推进,目前原矿主产区仍在停产整顿。
  “地方国企崛起将成为稀土资源整合步入加速期的重要特点。”东兴证券有色金属行业首席分析师林阳表示,地方大型国有企业由于占据先发优势,并获得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地方稀土资源整合中迅速崛起,并将受益稀土资源的整合。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表示,后期稀土整合一定会提速。相比较地 方国企的种种优势,中色股份、包钢稀土、五矿集团以及中国铝业这样的央企进军稀土,除了资金优势外,都或多或少存在仅有分离产能而无矿山资源的情况。

发改委促查企业债风险

知情人士6月19日称,随着内地债券市场的不断扩大,违约风险也随之上升。鉴于此,国家发改委要求建立全国债券发行人偿债风险失查责任制,对全国二○一二年至二○一三年到期兑付和涉及回售的企业债发行人进行排查。对于违反规定造成违约的发行人,发改委将不再受理其发债申请;对负有监督责任的地方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将暂停审核其负责转报的其他企业发债申请;对负有保荐责任的主承销商,发改委将暂停或停止受理其负责承销的其他债券。
  事实上,随着五月底内地宏观政策基调转向稳增长,企业债作为地方融资平台的主要直接融资工具之一,六月份企业债发行已出现加速的迹象。据悉,仅六月前半个月就已发行14只,达到五月前半月发行量的两倍以上;而在六月前半月发行的14只企业债中,有8只企业债募集资金用途为保障房建设。截至六月十八日,内地今年的公司债发行增长达148%,至5110亿元(人民币,下同)。
  在此之前,企业债发行在今年三月份一度出现放量。据Wind资讯统计,三月企业债发行了72只,发行总额超过千亿元,达到1027.5亿元。随后受中国银监会加强对管理类地方融资平台新增负债的管理等因素影响,企业债发行量在四月和五月有所回落。数据显示,四月份企业债发行数量降至47只,五月份这一数字继续降至23只。
  企业借新债还旧债
  事实上,随着企业债发行有所加快,对于负债率并不低的地方融资平台而言无疑是及时雨,尤其是稳增长背景下正上马新项目的地方融资平台,其融资需求更为突出。今年五月底以来,国家发改委加快了项目审批速度,多个地方机场、钢铁基地、清洁能源等项目获得了批准。某券商投行部负责人亦指出,“根据该行了解的情况,近期一些地方融资平台类的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需求明显增加。”
  虽然企业债发行加快对缓解一些地方政府的资金难题有一定帮助,但本已负债率较高的地方政府进一步举债所蕴含的风险也不容小觑。据悉,在六月前半月发行的14只企业债中,有多只企业债将募集资金的一部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比如二○一二年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债券总共募集资金9亿元,其中1.8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不过,业界预期,企业债发行提速除了将缓解一些地方政府的融资困境外,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在六月七日宣布降息,下半年企业债发行利率也有望走低。

银行间债市有望大松绑

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下称交易商协会)有关人士6月17日证实,交易商协会有望继续扩大短融、中票合并计算超过净资产40%的企业范围扩容至AA级企业。
  “应市场机构要求,考虑到AA企业的资质也不错,所以放宽了这一限制,交易商协会的发债门槛不会比其他监管机构的门槛更高。”这位人士强调。此前,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AAA以上的企业已突破“40%净资产红线”。
  “这相当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几乎完全放开40%净资产红线限制,因为约95%的信用债都是AA级以上的。”一位商业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表示。据一位评级公司人士介绍,在整个债券市场,约20%发行企业信用评级为AAA,信用评级为AA(含)以上的发行企业约占75%。
  事实上,《证券法》规定的“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累计债券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40%”早已名存实亡。此前发改委审批的企业债发行并不计入短融额度;证监会审批的公司债发行,则短融和中票的额度都不计入,而交易商协会在计算短融和中票的发行额度时,则会计入发行人公司债和企业债的额度。
  交易商协会上周(6月11日-17日)召开了第二届专家委员会一次会议,讨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估值报价以及扩容问题。会议决定将对评级在AA(含)以上的发行人,不区分民企国企,允许其短融、中期票据发行额度互不占用,该决议还需上报央行批准后正式执行。此外,还要求企业若为双评级,则执行孰低原则。双评级是指在债券发行过程中,两家评级机构同时对债券发行人或所发债券进行评级并各自独立公布评级结果。
  国外债券市场并无类似“40%净资产红线”的规模约束。中国的《证券法》于1998年推出,“当时中国的信用约束制度并未建立,信用环境不好、企业债发行人资质也不好,所以才有这一约束,现在,市场环境和制度建设已经大大改善,这一条规定早就应该修订了。”多位市场人士称。
  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新规一旦实行,将会大大影响私募债市场。此前无论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私募债,还是近日证监会刚刚推出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其发行都不受“40%红线约束”,这也是发行人发行私募债的原因之一。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私募债发行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

中国将启动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

中国银行业的一位高管6月19日表示,在寻求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的途径之际,中国预计将很快启动试点,允许银行将信贷资产证券化,从而为信贷投放释放出资金。
  该高管表示,此次证券化试点可能会使至多人民币500亿元(合79亿美元)的贷款移出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目前已获得中国银行业监管部门以及中国财政部的批准,这意味着中国在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上又迈出了一步。
  另外,这一试点的推出恰逢中国努力提振经济之时。由于久治不愈的欧洲债务危机损害了中国出口业,中国政府正加大努力,应对日益严重的经济放缓问题。本月初,中国央行自2008年以来首次宣布降息,并放松了对银行存贷款利率的控制。
  每当中国经济放缓时,政府通常会号召国有银行发放贷款以刺激经济活动。但这一次,令人越来越担心的是,银行自身也面临融资困难,而企业在市场需求难料之际不愿申请贷款。
  银行业高管表示,通过允许银行将部分贷款移出资产负债表,证券化试点将有助于为银行发放更多贷款释放出资本。
  中国监管层对于证券化一直心存顾虑,因为有人士认为证券化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此前的全球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之前,西方国家银行曾将高风险的房地产抵押贷款打包成证券,给全球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
  中国政府此番出手显得十分谨慎,首期信贷资产证券化额度为人民币500亿元,占银行业总贷款余额的不到1%。
  实际上,中国最初提出资产证券化的想法是在大约六年前,但随着2008年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倒闭、全球金融市场一落千丈,中国只好搁置了这一计划。上述一位银行高管表示,监管层对于证券化采取了非常审慎的态度;其重点是加大对优先行业的信贷投放。
  上述银行业管理人士称,根据试点方案,银行可转移至表外并打包成可投资产品的贷款包括基础设施项目贷款、中小企业贷款、优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以及保障性住房项目贷款等;中国四大银行、主要政策性银行、以及部分中型银行一直希望在资产证券化方面分得一杯羹,预计首期信贷资产证券化将在一两个月内影响到市场。
  不过,尽管中国监管机构出手谨慎,信贷资产证券化仍可能使中国银行系统面临不良贷款缓冲减少的风险,这是因为在仍不发达的中国资本市场,购买上述打包产品的或许还是银行自身。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驻北京的资深银行业分析师章怡(Yvonne Zhang)表示,在中国,证券化所带来的风险转移将是有限的,因为购买这些证券资产的将大多是银行,因此,多数风险仍保留在银行系统之内。
  章怡还表示,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释放出的资金后,如果银行继续扩大新增贷款,那么也可能会加大银行系统的风险。
  银行业管理人士表示,随着中国开始向利率市场化迈进,监管机构正考虑允许中资银行发行定存单作为一种融资渠道。
  过去一年,包括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中资银行在香港发行了大量定存单,以建立其在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存款基础。但目前,中资银行不允许在大陆市场发行定存单。
  研究公司及数据提供商ChinaScope Financial驻上海的研究部门负责人Zhu Chaoping表示,一旦上述限制被取消,定存单可帮助银行业吸收存款、向储户提供更好的利率及更多流动性。

上海证交所拟推出基于单个证券的期权试点

据知情人士6月20日透露,上海证券交易所计划推出基于单个证券的期权试点。这一期待已久的金融工具将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在市场波动情况下控制风险和获得赢利的新渠道。
  中国于去年推出了人民币期权交易,并于5月启动了商品期货期权仿真交易。此次基于单个证券的期权交易试点是政府通过拓宽金融工具种类来发展国内金融市场的举措之一。
  上海证交所5月份曾表示,正在研究适时启动基于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与个股的期权产品模拟交易,但未具体说明模拟交易将于何时启动。
  知情人士称,上海证交所可能不久就会推出模拟期权交易,但并未给出时限。
  除上海证交所以外,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也计划推出期权交易,但仅限于股指期权。引入新型金融产品有助于各交易所拓宽收入渠道,也可以在投资放缓之际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发展。
  来自某证券公司的一位知情人士称,该公司5月19日接到上海证交所的通知,要求他们对客户进行期权投资方面的调查。另一位知情人士称,上海证交所已选择中国工商银行和上证50 ETF的股票作为首批期权标的。他补充说,上证50 ETF与上证50指数挂钩,评估在该交易所交易的50只蓝筹股的表现。
  买入期权的投资者有权在未来某个确定期限以确定价格买入或卖出标的证券。
  该人士称,上海证交所选择中信建投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国信证券和海通证券参与试点,但未说明试点何时开始。
  5月份,大连商品交易所启动针对该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全部品种的期权仿真交易。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称正致力于推出包括股指期权在内的新金融衍生品。
  中国于2011年4月推出人民币期权交易,为企业提供了对冲汇兑风险的工具。随着中国放松对人民币的管制,企业面临的汇兑风险出现上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3 下一页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