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29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29期

中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五大矛盾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8月7日在《环球时报》撰文指出,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调整结构的关键时期,充分认识经济形势中“潜伏”和已经显露出来的问题十分必要。他认为,实体经济发展面临五大矛盾。
  第一大矛盾是资本和产业之间的关系近年来由朋友转位成对手,甚至敌手。中国的一些企业玩弄资本,不怕公开违约,不惜恶意废债。第二大矛盾是垄断和竞争之间的矛盾近年越演越烈。第三大矛盾是市场规律和行政管理之间的恩恩怨怨。第四大矛盾是发展方向和实现手段之间的不平衡和不协调。我们的发展方向是尽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而为实现目标,各地都在采用自认为正确的方法。其实,“条条道路通罗马”在经济领域并不一定行得通。
  笔者认为,目前在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第五大矛盾是最主要的:实体不实。试想,如果实体经济不实,而是进行虚拟的生产、贸易和交易,那么统计数据中的数字意味着实体经济中存在不可知的“黑洞”。而之所以把实体不实作为最主要的矛盾,是因为它已在破坏中国经济的安全底线。近几年发生在美欧的金融危机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改善,究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国家的实体经济在这几年中未能得到真正改善。
  笔者曾访问一家样板企业,它是这样“空转”运营的:母公司在境外设立多家子公司(如甲和乙),并在保税区存放一些商品货物。母公司把保税区的商品从子公司甲买断,再转卖给境外子公司乙。于是,一切贸易就在这些“母子”公司之间循环进行着。在拿到母公司(进口方)开具的信用证或其他支付凭证后,子公司利用离岸账户进行人民币贴现融资,贴现率远低于国内;或者选择利率极低的美元贴现融资。这样该公司通过利率差和可能的汇率差价获得利润。母公司则利用回流到国内的境外低成本的资金在国内市场进行收益较高的理财或融资,使原有资金的利润最大化。这种交易循环进行,就这样用自己卖给自己同一批货物的方式,一年中多次进行同样的融资套利,每年净赚的“黑钱”轻易高达千万元。货还是同一批货,而这些所谓的交易,也会被反复计入进出口贸易总量之中。
  类似的“空转”牟利早已不是新闻。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这样的所谓“实体经济”无法从根本上清除,因为产生这个畸形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利率差和汇率差的存在。中国有一大批这样的企业,它们最主要的任务除了数钱就是花钱,根本不可能在产品研发创新上投一分钱。这样的“空转”企业究竟有多少,恐怕没人愿意去查个水落石出。
 
专家论点辑要
 
  ▲社科院报告指公共服务存在三大不均衡
 
8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发布《中国政治发展报告2013》(下称《报告》),中国长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导向,使得政府财政支出重经济发展而忽视基本公共服务。而当前的公共服务政策主要由行政力量推进,缺乏法律法规体系。这一方面无法有力保障公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另一方面无法约束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寻租行为。政府既是供给者,又是决策者和监督者,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缺乏足够的透明度,既难以对公共服务的供应进行考核,又难以应对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
  《报告》认为公共服务的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地区间的发展不均。城乡二元体制的长期存在,使得农村成为基本公共服务的薄弱环节。财政转移支付体制的不完善,导致地区间财政收入差距问题无法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得到有效解决,区域经济差距不断拉大的结果,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也在扩大。《报告》尤其指出,“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侧重点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对社会层面的民生问题关注度较低,并没有改善区域间公共服务供给的差距。
  第二大不均衡,是各类基本服务之间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上学难、看病难”等社会热点问题最受政府和公众关注,因此国家在教育和医疗两个领域的投入也比较高,而环境保护和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投入则相对较少。
  第三类不均衡存于群体之间。《报告》指出,垄断型行业和机关单位及部分企业员工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远远高于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社会底层人员。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以身份为基础确定享有的权利、待遇和服务的体制还没有改变,另一方面是因为缺乏明确的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导致处于社会底层的公民享受到的公共服务水平较低。
  《报告》认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是中国下一阶段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这一方面需要加大“供给”,如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重构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公共服务的多元供给机制,鼓励社会、市场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更要建立城乡统一、区域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实现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国家信息中心预计下半年外贸与消费增速将放缓
 
  国家信息中心8月7日发布报告预测,下半年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人民币汇率升值滞后影响显现,进出口增速将进一步下滑。在消费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下滑将不利于消费稳定增长,但政策助力有望形成新的消费增长引擎。
  报告初步预计下半年外贸进出口增速将进一步下滑,全年出口增长9%左右,进口增长7.3%左右,贸易顺差达2800亿美元。报告建议,短期内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中期内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建立由市场决定汇率的机制,由汇率“中间价”逐步市场化入手,增加汇率弹性。同时,注重调整贸易结构,保证一定贸易增长速度。
  在消费方面,报告认为,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消费者信心不足和高房价的“挤出效应”将抑制下一阶段消费增长,但国家着力培育信息消费等新增长点、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推进有助于消费稳定增长。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3%左右,实际增长11.3%左右,下半年名义增长略快于上半年,实际增长略慢于上半年。
 
中小企业
 
福建推动金融资本服务中小微企业
 
  据悉,为解决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福建莆田市政府、福建省证券期货业协会日前举办对接会,为金融资本服务中小微企业出谋献策。
  莆田市副市长李辉龙在会上表示,政府将帮助中小微企业拓展私募债、资产证券化、区域集优债等直接融资新渠道。他提醒参会企业在选择国内A股上市和境外上市融资的同时利用借壳并购重组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上市捷径。
  对接会上,福建证监局局长助理胡绳建议,目前还达不到公开发行上市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可以利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进行定向融资或股权转让,在解决融资问题的同时,逐步规范公司治理,为今后公开上市打下坚实基础。
 
经贸态势
 
欧盟继续对华光伏产品展开反补贴调查
 
  欧盟委员会8月7日发布公告称,由于与中方达成“价格承诺”协议,一些中国光伏企业将被免于征收高额反倾销税,但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及相关部件产品反补贴调查仍将继续。欧盟暂不会采取临时征税措施,最终调查结果将于今年年底公布。
  公告说,暂时不会对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产品征收临时反补贴税,但最终是否征税需要等调查完成后才能确定。“年底将向相关利益团体公布双反调查的分析结论,待结论通过这些团体同意后,欧委会将在12月5日前最终公布是否征收反补贴关税的决定。”
  欧盟针对中国太阳能电池产品发起的反补贴调查与反倾销调查同时始于2012年11月8日。欧盟从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欧中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妥协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欧委会7月宣布,欧盟与中国就光伏贸易争端已达成“友好解决方案”。对此,中国商务部和大多数中国光伏企业表示欢迎。
  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称,数量众多的中国光伏企业同意为出口至欧盟的光伏产品设置最低限价,这些企业对欧出口额占中国对欧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的70%,这些企业无需缴纳惩罚性关税,没有参加协议的企业则需要向欧盟缴纳47.6%的反倾销税。
  中欧光伏贸易争端是中欧贸易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摩擦案,是当前中欧经贸关系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欧盟批准中欧光伏价格承诺
 
  欧盟委员会8月2日发布声明称,中欧双方就光伏产品达成的“价格承诺”协议得到了28个成员国的一致支持,欧盟就此正式批准相关的“价格承诺”协议。该协议将于8月6日起正式实施,有效期至2015年年底。
  欧盟委员会在声明中指出,欧盟接受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商提交的“价格承诺”方案,对于那些参与该方案的中国企业免征临时反倾销税,中欧双方达成的承诺价格有助于稳定欧洲光伏组件产品市场。据了解,该“价格承诺”协议设定了每年出口欧洲的中国光伏产品限额,超出限额的中国光伏产品还需要交纳47.6%的反倾销税。另外,中国有超过90家的光伏企业签订了该“价格承诺”协议,而没有参与签订的中国光伏企业,将向欧盟缴纳高达47.6%的反倾销税。
  6月4日,欧盟委员会决定从6月6日起向中国输欧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欧盟向中国输欧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期两个月,从6月6日至8月6日,该阶段的反倾销税为11.8%。如果中欧双方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未能达成一致,欧方将从8月6日起,在随后的4个月时间里,向中国输欧光伏产品征收平均税率为47.6%的临时反倾销税。
  而在两个月“缓冲期”最后关头的7月27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等5家行业组织宣布,中欧双方已经就光伏产品出口达成了“价格承诺”。
  价格承诺是指,中方承诺出口到欧洲的光伏产品不低于某个最低价格,并设定具体时间期限。中方承诺将每年出口到欧洲的组件限定在一定的规模范围内。而作为交换、欧盟将不对中国光伏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
  欧盟8月2日在声明中指出,根据欧盟有关法律规定,为了防止人为操控市场价格的行为,中欧双方都不会公布最低限价和出口年限额的具体数字。不过此前有消息称,中欧达成的最终价格承诺安排将光伏产品最低限价设定为每瓦0.56欧元,出口限额为每年7GW。
 
马来西亚愿助中国清真企业国际化
 
马来西亚政府部门8月6日在与赴当地考察的中国清真企业团座谈中表示,该国愿意加强与中国清真企业的合作,拓展相关国际市场。
  由33家中国大型清真企业组成的商业考察团6日在吉隆坡与马来西亚国家清真工业发展局代表举行座谈。参加座谈的马来西亚工业发展局副主席马利克·穆沙拉夫表示,目前,世界穆斯林人口已经达到了18.8亿人,国际清真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他说,清真产品不仅包括清真食品,还包括清真药品和清真用品等多个行业。
  马利克说,马来西亚拥有完善的清真产品产业链,可以为中国的清真企业提供最完善的服务,协助中国清真企业以马来西亚为中心,开拓国际清真市场。
  马来西亚巴生港自贸区清真产品中心负责人夏宝文表示,中国清真企业虽然近几年发展迅速,但占整个国际清真市场的份额仍然较小。中国清真企业拥有很多优势,比如充足的原材料、优良的技术和相对低廉的劳动成本,再加上中国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指导,相信中国清真企业的国际化前景光明。他希望中马企业可以多考察、多对接、多创新、多合作,共同开拓国际清真市场。
中国清真企业团代表苏岩表示,希望可以与巴生港自贸区清真产业中心合作,共同发展他们位于中国吉林省的绿色清真园,将这次考察的成果落到实处。
 
巴西宣布恢复100种商品原有关税
 
巴西财政部长曼特加8月1日宣布,为了应对美元升值对本国工业的冲击,政府决定终止去年实施的提高100种商品进口关税的做法,并将这些商品关税降回原来的8%至12%。
曼特加解释说,在本币升值的不利情况下,政府去年通过提高关税保护了本国产业。现在形势发生了变化,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预期令美元持续走强,使得降低进口关税成为可能。同时巴西工业需要进口的资本货物,正在因美元升值受到影响,也需要通过降低关税加以应对。
  经济界普遍认为,政府此时降低进口关税,也有抵御通胀的意图。巴西大量商品需要仰仗进口,美元升值造成进口商品涨价,使得本已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雪上加霜。今年6月,巴西通胀率已突破了政府管理目标的最高限。
  过去几个月里,由于外资大量出逃,美元对巴西货币雷亚尔不断升值,巴西央行多次干预也不见效果。目前美元兑雷亚尔汇率已由5月份的1比2升至1比2.3。
去年9月,巴西宣布把100种商品的进口关税提高至25%,涉及冶金、石化、汽车、制药、机电及农业产品,曾在国际上遭到普遍批评。
 
上一页 1.. 3 4 5 6 7 8 9 10 11 ..14 下一页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