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20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20期

余永定认为资本项目开放宜谨慎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6月4日提出,当前并不是中国加速推进资本项目自由化的合适时机。他担心,如果汇率形成机制不改革,资本账户放开将导致很多套利行为。
  今年5月初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稳步推出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措施,提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操作方案。”随后,国务院批转国家发改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就金融体制改革方面提出,“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建立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研究推动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
  近期,金融机构及央行的研究人士发表报告提出,中国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越来越成熟,有必要加快其进程,制定并公布人民币可兑换的路线图、时间表,明确2015年末实现可兑换。
  余永定对此表示了反对意见。“如果真的很快完全放开资本项目,中国将面临资本大量外逃、人民币大幅度贬值、企业因借债很多而大量破产、利率上升等一系列问题。”他这样提醒。
  余永定指出,中国虽然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资本项目管理,但大幅放松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管制需要格外审慎,必须要在以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等一系列相关改革措施配套的情况下,才能逐步推进。在没有其他改革措施的配合下,单方面扩大资本项目开放,未必能实现改革初衷。
  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理由之一是,通过放宽对资本流出的管理,既有助于降低央行的资本管理与冲销压力,也有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余永定分析,加快资本账户开放未必能够稳定人民币汇率,反而可能导致人民币汇率出现超调。他称,人民币近期的快速升值,主要受资本项目的影响,因为贸易顺差并不大。这是错误的资源配置,传达出的信号也是错误的,本来不应该有那么多企业破产。
  “这不是说人民币不应该升值,而是中国应该尽可能把资本流动管起来,让经常项目顺逆差来决定汇率,而不是资本项目。如果中国放开资本项目,以后资本项目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民币汇率,就可能会超调。”余永定称,5月初开始,国家外汇管理局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制,这是对的。
  余永定还提出,目前发达国家央行正在集体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剩加剧、新兴市场经济体正在面临大规模短期资本流入,一旦中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那么中国很可能首先面临大规模短期资本流入。而随着美国逐渐削减量化宽松政策并步入新的加息周期,中国很可能接着面临大规模短期资本流出。短期资本的大进大出会严重损害中国的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稳定。“当前并非中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时间窗口”。
  而中金公司研究部联席主管黄海洲及央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周诚君等提出,资本项目可兑换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选择,并不意味着跨境资本流动完全自由,而是一个有弹性和调整空间的制度安排,具体开放措施在时间安排上也有一定的灵活性。
  “国际经验也表明,资本项目可兑换后,仍然可以从金融稳定等角度对可疑资金、外债、短期资本流动等进行宏观审慎管理,从而有效防范跨境资本流动可能带来的风险,趋利避害,发挥资本项目可兑换在多个方面的积极作用。”黄海洲和周诚君在报告中说。
 
专家论点辑要
 
  ▲摩根大通调降今年中国GDP增速至7.6%
 
据悉,鉴于目前的增长情况低于预期,摩根大通6月6日下调今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由此前的8.2%下调至7.6%。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滨认为,中国经济会缓慢复苏,但复苏的势头比原来预计的要弱。
  朱海斌表示,从环比看,一季度GDP环比增长6.4%,预计二季度将达到7.4%,三季度和四季度分别为7.8%。而同比增速则由于基数的效应,二季度预计为7.8%,三季度回落至7.7%,四季度继续回落至7.4%。
  为什么经济表现不如预期?朱海滨分析称,一方面,零售消费一季度下滑比较快。新领导层反腐动作以及改进工作作风八项规定出台后,与政府相关的消费下降非常快;一季度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增长有比较明显的回落,这也拉低了消费增速;一季度通胀增速低于预期,比去年平均通胀率要低,所以造成了名义消费增长率的下降。
制造业投资持续下滑是另一方面。制造业产能过剩仍然严重,致使企业利润下滑,企业投资意愿不强。朱海滨表示,从去年四季度以来,库存处于一个重建的过程,但是制造业的投资还是持续下行,主要是因为产能过剩造成了企业投资的回报率下降。企业在一季度的情况相对比较困难,制造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新的投资机会。
  对于出口,他认为,如果排除虚假出口和出口虚报,前四个月实际出口增速可能仅有8%-9%。对二季度的出口还是比较担心,全球需求不会有大的变化,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经升值较多,这对出口会有很多压力。
  朱海滨称,短期经济增长动力仍然来自基础设施投资与房地产。基建投资和商品房投资将基本维持目前的状况,楼市调控政策进一步收紧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短期经济数据并不好。
 
  ▲中国经济改革必须坚持“两个撤出”
 
美国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高级顾问、中国中心研究部主任伍晓鹰近日在“2013全球及中国经济增长与生产效率:现状与展望”论坛上指出,以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改善效率肯定更加重要,和解决经济增长速度问题的方法相反,解决效率问题靠的不是投资,而是调结构,是制度创新,归根结底靠的是改革。所以,为了给改革以空间,不应该为了提升劳动生产效率而设定一个更高的增长目标。
具体到改革的出路上,伍晓鹰认为,必须要有“两个撤出”:政府从经济活动中撤出,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部门中撤出。
 
▲吴敬琏认为当前亟待重启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6月6日在天津举行的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上表示,单纯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当前亟待重启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市场活力。
    吴敬琏称,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而解决的根本就在于重启改革。“认为内需不足、人民币升值等现象造成经济困难有一定道理,但根本问题症结就是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看就是各种生产要素结构不平衡的问题。”吴敬琏指出。
    吴敬琏认为,从各国经济发展历史看,单纯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一定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最明显的就是不断投入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消耗大量的能量。同时还会引起低端产能过剩和普通劳动者不同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吴敬琏说,在转变过程中,转变体制已经迫在眉睫,必须从粗放到集约、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体制转变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
    吴敬琏强调,必须建立和完善竞争性市场体系,坚持改革,在转变发展方式中调整经济结构,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报告称官方承认信贷数据或存重复统计
 
瑞信日前发出的一份研究报告援引经济金融管理部门的说法指出,中国整体流动性与实体经济表现背道而驰,原因之一可能在于信贷数据虚高。
  今年以来,新增人民币贷款、广义货币(M2)增长、社会融资总量等金融指标持续表现强劲,而实体经济中投资、工业、消费、进出口等指标,或较为平淡,或呈现低迷。
  “我们与国家发改委、央行、银监会的官员和学者举行了会谈,主要讨论话题是当下强劲金融数据与疲弱经济数据间的落差。”瑞信证券中国研究部主管陈昌华在报告中称。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强弱反差原因何在?瑞信的报告称,答案可能是信贷数据虚高、工业投资和私人消费疲软,以及时滞效应。
  在与中国经济金融管理部门进行交流后,报告援引中国有关人士的观点称,信贷增长数据可能存在重复统计和夸大成分——尽管这不能视为反差的主要原因。
  报告分析,信贷数据虚高原因有三:一是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票据融资,被用于实际上不存在的贸易;二是同一笔贷款重复计算,例如,企业融资被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理财产品的相关资金又被当作信托贷款或委托贷款计入社会融资总量;三是部分企业偿债压力大,不仅需要银行助力延展债务,也需获得新的贷款以偿还利息。
  对于下半年中国经济的复苏态势,国内大多数学者和智库表示并不担忧。报告称,多数观点预计,房地产投资将继续回升且后续无调控举措出台;反腐行动对消费的负面影响将会渐次走弱;下半年出口增速将会走强。
  相比今年经济走势,未来几年的工业投资走向更引人关注。报告援引国家发改委方面的说法称,当下企业投资制造业的意愿低迷,主要原因包括:劳动力成本上升削弱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目前诸多行业产能过剩,环境关切推高生产成本,美国页岩气开发削弱中国能源成本优势等。报告称,这些趋势性因素未来几年都不易转变。
  此外,虽然中国政府鼓励私营部门投资过去由国有部门垄断的领域,但政策实施的不确定性导致私营部门动力不足。
 
中小企业
 
银监会鼓励银行增设小微企业专营机构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日撰文指出,监管部门将把“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拓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覆盖面”作为工作目标,继续推动配套政策和外部制度环境的改善,从增供给、强服务、防风险、筑合力四个层面,更好地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鼓励银行机构增设小微企业专营机构,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倾斜,持续增加信贷供给。
  文章称,去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波动和银行业自身经营情况的变化,小微企业金融市场面临贷款风险上升、融资需求多元化、金融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考验。监管部门将制定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和信贷政策,不断增加小微企业金融供给,满足小微企业信贷需求;增设服务县域经济与“三农”领域小微企业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允许符合条件的小微信贷降低资本占用、支持符合条件的机构发行专项小微企业金融债、优先选择小微金融成效显著的机构进行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
  对于当前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个别地区和行业小微企业风险暴露增加且不良贷款反弹的情况,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要遵循市场原则,主动防范风险,及时调整完善小微企业客户甄别技术和信贷管理文化;及早化解风险,力争做到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早预警、早识别、早处置;审慎科学开展创新,健全风险隔离措施,把风险控制在自身可承受的范围内,切实防止风险外溢形成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上海金融联手政府探索服务中小企业新模式
 
据悉,浦发硅谷银行6月5日携手浦发银行上海分行、上海市再担保有限公司、上海闵行区政府联合推出“3+1”金融模式,将有助解决中小微科技企业的融资难题。
  这一“3+1”模式的金融服务,充分发挥了政府和金融机构的资源和专业优势。依托美国硅谷银行在科技信贷方面的丰富经验和成功模式,浦发硅谷银行将负责最核心的风控管理,即贷前审查、贷款结构设计和贷后管理;浦发银行将帮助暂时无法取得人民币牌照的“硅谷银行模式”在上海落地,同时获得由上海市再担保公司为贷款所提供的政策性担保。上海闵行区政府则将向企业提供保费补贴,并引荐区内的优质科技创新企业。
  通过这一创新安排,闵行区内的优秀企业将以不高于市场利率的融资成本获得急需的资金支持。据悉,首期贷款池规模为1亿元,并将根据企业需求逐步扩大。
  浦发硅谷银行行长魏高思表示:“虽然浦发硅谷银行目前还无法直接开展人民币业务,但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求创新的业务模式,以满足国内中小科技创新企业对人民币融资的需求。‘3+1’金融服务模式不仅加速、扩大了我们的业务能力,并且实现了多方共赢。”
  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屠光绍说:“如何通过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是我国金融服务长期以来的短板,浦发硅谷银行的‘3+1’模式就是完善金融服务的创举,也是地方政府利用金融资源服务中小企业、推动经济转型的具体体现。”
  上海闵行区区委书记孙潮表示,中国经济转型需要对信用制度不断探索。浦发硅谷银行的“3+1”模式,就是把金融机构对科技创新的专业判断,与地方政府对企业的了解和评价结合起来,配合财政的杠杆作用,破解小微科技企业“无抵押”困局,找到各方共赢的平衡点,推动地方经济转型。
  浦发硅谷银行由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与美国硅谷银行合资建立,注册资本10亿元,双方各持有50%的股权,是我国首家拥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科技银行。美国硅谷银行专注于服务创新企业,迄今已为全球3万多家企业提供过服务,在思科、推特、脸谱等企业的早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一页 1.. 3 4 5 6 7 8 9 10 11 ..14 下一页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