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13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13期

部委决策
 
国务院部署下一阶段五大重点经济工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平稳,总体良好,经济增长速度、城镇新增就业等主要指标稳定在合理区间。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阶段,经济转型升级处于关键时期,发展有巨大潜力和空间。但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十分复杂,平稳运行与隐忧风险并存,制约发展的矛盾不断显现。要进一步加强分析研判,把握规律性,增强预见性,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牢牢掌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会议强调,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和用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政策针对性,统筹考虑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同时,用更大气力释放改革红利,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稳中求进,增加就业和收入,提高质量与效益,加强节能环保,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会议部署了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一)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完善消费政策,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大力发展服务业,开发和培育信息消费、医疗、养老、文化等新的消费热点,增强消费的拉动作用。保持合理投资规模,加强城市道路、轨道交通、环保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发展环保产业。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扩大先进产能市场空间。(二)夯实农业基础。增加有效供给。确保支农资金尽快拨付、足额兑现到位。切实应对自然灾害影响,抓好夏季粮油生产和春播备耕工作,通过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转型发展。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提高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能力。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因地制宜,减轻动物疫情对养殖业的冲击。硬化细化“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持市场供求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多渠道扩大就业、支持创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消除群众养老、医疗等方面后顾之忧。落实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加快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确保质量和公平分配。继续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加强联防联控机制,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救治费用到位,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四)深化改革开放。抓紧清理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并向社会公开,激发民间投资和社会创业热情。深化财税制度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进一步扩大开放特别是服务业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五)有效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信贷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李克强强调依靠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后劲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主持召开新一届政府首次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时指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是平稳开局,这有利于稳定各方面预期。同时也要看到,国际国内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形势相当复杂。把握宏观经济走势要增强预见性,善于在纷繁变化中寻找规律性、倾向性的东西,这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有了预见性,企业和社会就能更合理地配置资源,适时作出决策;政府也能够心中有数,谋定而后动,既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又可以做到处变不惊、及时和从容应对。
  李克强指出,把握宏观政策,既要站稳脚跟,更要着眼升级。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必须远近结合,在有效应对好短期问题、保持经济合理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力气更多地放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上来,放到扩大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上来。出台的每一项政策,既要对解决当前问题有针对性,更要为长远发展“垫底子”,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李克强强调,必须依靠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后劲。针对中国经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深层次矛盾,要对症下药,开出的每一剂“药方”,既能够治表、更能够治本。这从根本上讲还得靠改革,通过改革固本培元、增强经济发展的元气。即使必须要出台一些临时性的措施,也要注意不能给今后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发展设置障碍。要注重形成能够长期有效的、对增强发展后劲管用的制度安排,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促进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楼继伟称政府过分干预经济适得其反
 
  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4月15日撰文称,部分政府部门过分相信自身干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对微观经济活动的不平衡反应过度,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人为制造波动。
  楼继伟称,需警惕滑向过度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提取更大比例的财政收入和大规模的再分配来实现结果公平的“歧途”。楼继伟将这种方式比喻为“不归之路”并指出,这样的模式压缩了市场的作用,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率较低,就业不足。同时,他认为,如果过多靠国家福利,而不是靠自己奋斗,民众幸福感亦会打折扣,不可持续。
  作为一名“专家型官员”,新任财长楼继伟对于中国财税改革的态度一直广受关注。他此番指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统筹发展的“包容性增长”中,政府的关键作用在于关注发展机会的创造,而非仅仅将注意力投向结果。
  楼继伟在文章中解释,这意味着国家应适当提取财政收入,进行适当的再分配,以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他认为,正确的路径是保护市场机制与政府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相结合,而非对市场自身的修复能力不信任,“一遇不平衡情况,即出台干预措施”。
楼继伟强调,包容性发展要求把创造机会均等、平等发展、维护社会正义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而这些方面往往同财政制度相关联。所以,“财政部门既要加快自身改革,完善财税制度,也要积极支持配合相关改革,着重建立机制,促进包容。”
 
财政部将积极推动企业报告模式改革
 
  4月16日,国际综合报告理事会(IIRC)发布国际综合报告框架征求意见稿,面向全球征求意见。对此,财政部副部长、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李勇表示,改进企业报告模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将积极参与其中。
  近年来,企业综合报告这一概念在国际上逐步兴起。“综合报告是企业报告的一种形式,旨在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整合在一起,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全面、相关、准确的决策信息,并有着清晰、简洁、易懂的特点,其产生顺应了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企业报告模式改革的要求,是创新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的重要一步。”李勇介绍。
  此前,IIRC在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签署同意共同制定综合性企业报告框架时,IIRC执行总裁保罗·德鲁克曼就表示,国际综合报告框架的制定就是创造条件让综合报告成为企业与投资者之间更有效沟通的一种语言,创建一个新的企业报告语言可以更好地赋予企业和投资者,并最终可以为加强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现阶段,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成为中国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重要渠道和工具。而早在2001年,中石油就发布了中国第一份环境健康安全报告。2006年3月,国家电网发布了国内企业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随后一些大型国有上市公司以及民营企业也相继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2006年至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迅速增加。根据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统计数据,2010年-2011年,中国共有898家企业(机构)发布了2010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截至2012年4月20日,中国已有约540家企业(机构)发布了2011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增加的同时,报告内容机构也趋于更完整。从2011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情况看,多数报告具有完整的结构,围绕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披露公司的管理和绩效信息,并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说明。
  李勇指出,中国政府一直重视以社会责任报告促进企业报告的改革,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中央企业和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越来越多。
  此外,李勇表示,随着中国对这项工作的积极参与,综合报告框架的理念和良好实务将会对中国提供有益的借鉴,推动中国企业报告的改革。
 
银监会要求银行信贷支持扩大内需
 
  中国银监会日前下发的关于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要求,2013年银行业在信贷投放上支持扩大内需、节能环保、农业等领域。意见提出,银行信贷要支持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
  就银行业在信贷投放上支持扩大内需方面,意见要求,推进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支持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购房、大宗耐用消费品、教育、文化、旅游等消费信贷需求。推进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支持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创新和灵活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加大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
  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意见提出,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信贷支持。支持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大对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产业支持力度。
  在推进绿色信贷方面,意见要求,支持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优先支持国家节能环保重点工程或重点项目,支持企业节能环保升级改造,支持市场效益好、自主创新能力强的节能环保企业发展,对不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等标准的建设项目不予提供信贷支持。
  在支持城镇化建设方面,意见称,要探索城镇交通、通讯、能源、水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商业化融资模式。
  意见要求,加强三农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保障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信贷需求,加大对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农村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支持力度,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涉农信贷总量持续增加。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有市场、有需求、可持续发展的小微企业。
意见指出,要严守风险底线。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落实贷款资金发放和支付管理要求,防止贷款资金被挪用、转借或者改变用途,确保信贷资金投向实体经济。要严控表外业务关联风险,严格规范理财、代付以及各类跨业合作业务。要严防影子银行、民间融资和非法集资等外部风险向银行体系传染渗透,严禁银行业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参与民间融资、违规担保和非法集资活动。
 
银监会控地方融资平台贷款
 
  中国银监会日前下发《关于加强2013年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商业银行控制地方平台贷款总量,今年不得新增融资平台贷款规模。
  《指导意见》明确,2013年,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遵循“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总体原则,以控制总量、优化结构、隔离风险、明晰职责为重点,继续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控。
  根据银监会的要求,对于今年到期的融资平台贷款,各银行要与融资平台、地方政府制定详细的还款方案,逐笔明确还款日期、还款金额和偿债资金来源,并于5月31日前报各银监局和各银行总行。
  《指导意见》称,按照“保在建、压重建、控新建”的基本要求,继续坚持总量控制,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不得新增融资平台贷款规模。新增贷款应主要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融资平台、保障性住房和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对于现金流覆盖率低于100%或资产负债率高于80%的融资平台,各银行要确保其贷款占本行全部平台贷款的比例不高于上年水平,并采取措施逐步减少贷款发放,加大贷款清收力度。
  对于新发放的平台贷款,《指导意见》要求必须满足六个前提条件:一是现金流全覆盖;二是抵押担保符合现行规定,不存在地方政府及所属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直接或间接担保,且存量贷款已在抵押担保、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整改合格;三是融资平台存量贷款中需要财政偿还的部分已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并已落实预算资金来源;四是借款人为本地融资平台;五是资产负债率低于80%;六是符合《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有关要求。
  存量平台贷款方面,银监会提出应根据融资平台现金流能否达到全覆盖、项目建设进度等情况,采取“及时收贷、收回再贷、据实定贷、引资还贷、只收不贷”的方式,逐步缓释存量平台贷款风险。
银监会重申之前确定的对平台贷款实施全口径管理的方法,要求各银行建立包括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信托计划、理财产品等在内的全口径融资平台负债统计制度。银行必须审慎持有融资平台债券,不得为平台债提供担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下一页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