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28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28期

▲吴敬琏称“钱荒”的根源是粗放的增长模式
 
据报道,对今年6月的“钱荒”,一些人士主张要用财政政策和资金政策来弥补需求,解决流动性短缺所造成的问题。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7月27日在第九期中国改革读书会上提出,“钱荒”发生的根源在于中国靠投资驱动的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靠投资驱动,就往往要用一种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把增长率拉到潜在增长率以上。在效率很差的情况之下,要保持高增长,结果就是超支,宏观经济表现就是货币超发。
  吴敬琏说,对这种长期问题应该分析供给,而不是凯恩斯主义着眼需求的分析框架。而且,经济学上的投资报酬递减规律以及现实情况已经说明,凯恩斯主义这种短期救市的方式越来越不灵了。2009年的4万亿一度将GDP拉到8%以上,但只维持了将近一年就连续下降,2012年4、5月地方注入资金的力度并不比2009年差, 有的地方还提出“大战一百天,大投资、大建设、大繁荣”。但只是第四季度提升0.9个百分点,今年第一季度又下来了。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在变成了从投资拉动转成消费拉动。在吴敬琏看来,这两个提法是一个层面的意思,其实仍然是凯因斯主义的短期办法。吴敬琏提出,讨论长期问题应该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方法,以效率提高支持增长。所谓转型升级就是要加大效率在增长中的贡献。从劳动者来说,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使农民工变成有知识、有技术的劳动者,收入增加,才能把这个“型”转过来。为此,要清除体制性障碍,推动全面经济改革。
  吴敬琏提出,全面经济改革的核心是建设竞争性市场体系。为此,要放开商品、要素包括汇率、利率、资源的价格,打破行政垄断,建设法治。其中,法治包括三个环节:全民树立法治观念、制定公平正义的法律、保持司法审判独立性以公正执法。
  此外,吴敬琏提出当下还要做一些其他的准备工作。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一方面不要再实施大幅度的投资,另一方面也要去杠杆化。另外,对大量的“僵尸企业”,应该按照市场经济的正规办法实施破产保护。“有很多内容需要来做才能够真正的把统一的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建立起来。”
 
  ▲国研中心测算地方政府债务为14.8万亿
 
国研中心在新近出版的名为《中国中长期负债能力与系统性风险研究》一书披露,2010年中国政府资产负债净值为11.3万亿元人民币,政府资产负债率为80.2%,流动比率为46.4%,均处于世界中等水平,近期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上述政府负债中,地方政府债务为14.8万亿元,其它包括养老金债务15万亿、国债6.7万亿、政策性银行金融债5.2万亿、国外债务2.3万亿及原铁道部债务1.9万亿元。
  这项研究认为,即使考虑隐性债务,并以窄口径统计政府资产,当前中国资产负债率仍世界平均水平,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较低,风险可控。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影响,中国经济自主增长动力减弱,经济增速持续下降。这项研究预计,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将从过去接近10%的高增速回落至6%-7%左右的中低增速。受此影响,财政收入增速将显著下降,并影响到政府债务水平和偿还能力。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欧盟成员国政府债务占GDP比重不得超过60%,该标准已成为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政府债务可持续性评估指标。
  研究者强调,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财政政策的稳健性,是中国应对未来主权债务风险的根本手段。
 
  ▲余永定忧虑地方还债意愿及能力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7月31日在网易经济学家年会2013夏季论坛上论及债务危机的发生机理时称,在居民、企业、公共部门及金融部门债务中,最危险、最值得关注的是地方政府债务,因为不知道其余额到底是多少。
余永定同时以他多年与地方政府打交道的经历及感觉,对地方政府还债意愿及还债能力表示怀疑。
  对于中国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风险,余永定称,地方政府债务、中国企业债务、影子银行、国际收支结构存在问题、跨境资本流动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会导致债务危机。“当然,这只是些可能性。”
  他表示,中国目前的债务总体情况,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总额最新的官方数字是21万亿元,居民债务是2万亿元,公司债务的判断非常不同,有人称是60万亿元,有人说57万亿元,有人说更小。他把比较大的债务数字加总除以GDP的比是160%。
  谈到房地产泡沫问题,余永定称自己回避用房地产泡沫这个词,他对中国房地产的问题判断是资源严重错配。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作为只有5000多美元平均收入的国家,不应该把这么多资源用于房地产投资,不应该让房地产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他提出,为了降低房地产投资在GDP中的比重,同时又达到抑制房地产价格上升的目的,主要应该采取财政方法、税收的方法,如征收房产税。
 
中小企业
 
证监会将积极拓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7月31日,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在人民日报撰文称,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拓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推动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加大创新力度,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针对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肖钢指出,一是加快发展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截至今年6月底,中小企业板共有上市公司701家,首发融资4793亿元;创业板共有上市公司355家,首发融资2310亿元,7家创业板公司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融资19.8亿元。二是将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从北京中关村扩大至上海张江、天津滨海、武汉东湖。截至今年6月底,4个高新园区累计有212家公司挂牌,其中7家公司实现在中小企业板或创业板上市,47家挂牌公司完成了56次定向增资。最近,经国务院批准,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目前正在制定相关工作方案。三是启动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对非上市中小企业非公开发行债券采用备案制,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截至今年6月底,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范围已扩大至22个省(区、市)。沪深交易所累计接受311家企业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备案,备案金额413.7亿元;210家企业完成发行,筹集资金269.9亿元。
  就推动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加大创新力度,肖钢表示,推动证券公司开展资产管理、直接投资、承销中小企业私募债、资产证券化等业务,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期货公司创新风险管理工具,重点引导中小微农业企业通过农产品期货开展合作套保、定价服务、仓单服务等期现结合业务,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促进公司稳健经营;拓宽基金管理公司投资范围,共批准41只主要投资于中小企业的基金,截至今年6月底,规模达到291.9亿元。
  近期东方证券公司对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资产进行证券化,并在深交所上市交易,肖钢认为,这为支持众多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融资进行了有益尝试。
  此外,肖钢表示,证监会还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自2001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已分6批累计取消136项行政审批项目,为包括中小微企业在内的企业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对于证监会接下来的工作,肖钢指出,一是完善中小企业板制度安排,优化创业板准入标准,建立创业板再融资规则体系,形成适合中小微企业特点的“小额、快速、灵活”的融资方式。二是加紧落实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扩大至全国的具体实施方案。在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基础上,支持证券公司通过区域性股权转让市场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挂牌公司推荐、股权代理买卖等服务。三是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范围,更好地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四是抓紧推出非上市公众公司定向发行细则,适时出台非上市公众公司并购重组管理办法,支持中小微企业股本融资、股份转让、资产重组等活动。五是稳步推进商品期货品种创新,为中小微企业管理风险、发现价格提供有效工具。六是推动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规范务实、有序探索创新,开展资产管理和资产证券化等业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专业、便利的金融服务,推动中小微企业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
 
财政部强调为小微企业免税需考虑财政承受力
 
据悉,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决定从今年8月1日起,对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据初步估算,这将为超过600万户小微企业带来实惠,预计年减税规模近300亿元。有观点认为,此项政策的力度不够大,受益面不够广。对此,财政部7月30日作出回应称,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往往需要充分考虑政策的协调和均衡性以及财政的承受能力。在当前形势下,针对月销售额2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实行免税政策,适用范围是适当的,措施是有力的,也是比较公平的。一方面,每个企业在发展初期,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对较低,生产经营的税收敏感度更高,对政策扶持的需求更大,同时,这些企业往往也最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好钢用在刀刃上”,才能充分发挥减免税政策的扶持效果。从另一方面看,如果减免税规模过大,将会影响公共财政支出的规模,实际反而会削弱财税政策整体效果。
  除上述免税政策外,财政部税政司称,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原适用5%营业税税率的小微企业,改征增值税后,大部分按照3%征收率缴纳增值税,税负水平下降40%。原适用3%营业税税率的小微企业,因为由营业税的价内核算变为增值税的价外核算,税负也有所下降。改革试点使小微企业普遍受益。
 
银监会将聚焦五方面改进小微金融服务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8月1日表示,银监会下一步将主要聚焦于五个方面加强监管引领,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这五个方面包括:确保2013年继续实现“两个不低于”(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目标;积极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加强监管政策的正向激励;鼓励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中国央行近期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这对小微企业融资会产生哪些影响?阎庆民说,从短期来看,此次改革可能不会对小微企业融资有显著影响。从中长期来看,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可为商业银行增加小微企业信贷留出更大的空间,有利于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
  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商业银行尤其是广大中小银行的目标客户将逐渐下沉,向小微企业客户转型的进程会不断加快。
 
苏北成立首家中小企业互助会
 
  据报道,苏北首家中小企业应急资金互助会最近在江苏洪泽县正式成立,试运行期间,互助会已发放资金33笔,累计金额达1.5亿元,帮助20家中小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互助会实行会员制度,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协会监督、银企联手、互助发展”的新路子。会员企业自愿认缴一定金额资金作为运作基金,首批8家信誉度高的企业共认缴资金843万元。政府注入资金1500万元,进行先期运作。入会企业最高可以申请到认缴资金10倍的短期借款。
  今年以来,互助会又吸纳12家企业入会,已筹集资金2470万元。
 
调查分析
 
工商总局发布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
 
  7月30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对2000年以来全国新设立企业、注吊销企业生存时间进行综合分析,绘制了一份企业的“生命周期表”。
  半数企业“年龄”在5岁以下,企业成立后3—7年是生存“瓶颈期”
  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五成企业生存时间不足5年,企业成立后的3—7年死亡率较高。
  截至2012年底,我国实有企业1322.54万户。其中,生存时间5年以下的企业652.77万户,占企业总量的49.4%;5—10年的435.24万户,占企业总量的32.9%;10年以上的234.52万户,占企业总量的17.7%。
  总体来看,我国大部分企业较为“年轻”,生存时间在1年以下的企业占14.8%,“年龄”在2年和3年的企业分别超过10%。
  从2000年以来新设立企业退出市场的情况看,其死亡概率呈倒“U”型分布,即前高后低、前快后慢态势。企业成立当年的平均死亡率为1.6%,第二年为6.3%,第三年最高,为9.5%。企业成立后的3—7年死亡率较高,维持在8%以上。7年之后,死亡概率渐趋平缓,下降到8%以下。
  企业在成立后的第三年开始进入死亡高发期。从各地区情况看,多数地区企业生存危险期为第三年。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企业寿命众数为3年,即企业成立后第三年死亡数量最多,死亡率达到最高。
  另外,企业成立后3—7年是生存“瓶颈期”,也是企业能否进一步成长、发展的关键期。
  不同行业平均寿命分化严重,住宿和餐饮业死亡率较高
  从2008年初至2012年底,全国累计退出的企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数量最多,达142.84万户,其次是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这3类行业合计退出企业248.54万户,占退出企业总量的63.0%,构成企业退出市场的主体。
  从2008年初至2012年底,传统服务业平均寿命为6.32年,现代服务业由于行业特点不同,内部各行业平均寿命差异较大。如金融业,由于准入门槛高、企业实力强,平均寿命为8.84年,是目前统计中最“长寿”的行业。
  相比金融业,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在房地产行业中数量比重大,准入门槛低,对经济环境和国家房地产宏观政策调整比较敏感,企业进入退出比较频繁,致使房地产行业平均寿命较低,为4.49年。
  此外,报告分析显示,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行业由于存在一定的进入壁垒,如资金、技术和政策限制等,行业竞争较少,发展较为平稳;而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经营服务对象受地域等因素影响较高,竞争较为激烈,死亡率较高。
  企业规模越大,存活率越高
  企业生存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生存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外对此有许多调查研究。据美国《财富》杂志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能存活50年;日本《日经实业》的调查显示,日本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
  对10个经合组织国家的数据分析发现,20%—40%的企业在最初2年之内就会退出市场,40%—50%的企业可生存7年以上。通常来说,在一个给定的市场,在1年之内大约有5%—10%的企业离开市场。总体来看,我国企业的生存规律与这些国家相近。
  另外,国内外企业生存时间研究表明,企业规模越大,存活率越高,这可能与行业进入政策、规模经济、技术等的壁垒等原因有关。
  对比我国注册资本分别在100万元以下、100万—1000万、1000万以上的企业存活率,大规模企业由于抗风险能力比小规模企业强,其生存曲线较为平稳。到第十年,这三类企业的存活率大约是40%、65%和90%。
  国外的情况同样如此。美国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40—42年,而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一般跨国公司平均寿命10—12年。欧洲存活5年以上的中小企业只有50%。
 
上一页 1.. 3 4 5 6 7 8 9 10 11 ..13 下一页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