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24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24期

李扬称国家资产负债表健康状况趋坏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6月30日在“博源基金会成立五周年学术论坛”上表示,近年,特别是2009年之后,中国的国家资产负债表健康状况趋坏,风险趋大。
  “此前截止到2010年,中国的国家资产负债表较健康,这与近年M2/GDP的高增长相对应,”李扬分析称,趋坏的时点在2009年,“现在看来几乎所有的数字都是在2009年有一个不利的变化,比如,2008年M2/GDP已经趋向健康,但2009年M2/GDP的比例则上涨了20个百分点(达1.81),此后居高不下”。
  2012年末,中国的M2/GDP已上涨到1.88,此前美国、韩国,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尽管也推出了一系列的货币宽松来刺激经济,但美国M2/GDP一直在0.50至0.60的范围,韩国更是在0.12至0.15之间。
  此前李扬针对国有资产负债表的研究数据梳理,是从2000年到2010年。李扬认为,截止到2010年,中国的国家资产负债表是较健康,净资产有20万亿元(最窄的口径)。所存在的问题是,在负债端是企业负债过高,尤其中国的央企负债太高;在资产端,可交易资产较少,大量资产与城市化有关,与土地有关,存在不能变现的流动性风险。
  李扬指出,2009年之后,中国货币供应和信贷增加过多,类似西方的QE(量化宽松);企业负债继续高起,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更加严重,“这是资产负债表趋向不好的一个主要的因素,使得中国资产负债表的风险加大。”
  他进一步分析称,近年中国整个金融体系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成为银行主导的高度复杂的金融体系,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美国也曾经历这一过程。“现在中国已说不清是直接融资为主还是间接融资为主,因为大量交易在金融机构之间进行。比如,70%以上的非金融企业债券由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持有,60%的国债也是由金融机构持有。
  李扬认为,前述这三个问题在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全面体现就是杠杆率在提高,2005—2008年杠杆率逐年下降分别为150、148、147、146,2009年—2012年杠杆率则是不断攀升,分别为176、184、186、194。“这是值得警惕的,中国的金融体系必须开始去杠杆,类似西方国家。”
  李扬强调应在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宏观政策不宜采取刺激性动作,整个宏观调控的节奏应适应新的增长平台,即经济增长从8%以上回落到 7%、7.5%水平;第二,企业的资本结构必须要有大的改革,即减少负债、增加资本,现在负债已过高;第三,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不宜把它当做纯粹的债务看待,因为它和实际的投资活动相联系,相当程度上都有对应的资产,真正需要做的事是厘清资产和债务,进行资产重组、做出相应置换,或者是用正规的阳光债(即地方债)替换灰色债;第四,金融机构的复杂化趋势不可阻挡,但要通过制度改革把这种创新引导到支持实体经济上,主要是放松管制、打破金融市场的分裂、避免监管套利。
 
专家论点辑要
 
  ▲中国经济将在2015年左右进入中速增长期
 
中国国研中心副主任刘世锦7月1日表示,去年底的中国经济回升仅是短周期的,未来两三年将进入转换期,中国经济增速或将在2015年左右下一个台阶,进入中速增长时期,新的平衡点或在6%-7%间,最近两三年都是转换期。
  刘世锦指出,去年第四季度的增速回升可能仅是由于存款调整引起短周期的回升,而短周期预计将在今年年底结束。他还预计,服务业比重将在2017年超过工业成为增长主力。
  他谈到,未来转换期潜在增长率将在7%-8%之间,而进入中速增长期后新的平衡点很可能在6%和7%之间。其中,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历史需求达到峰值将是高增长时代结束的主要原因,消费将构成未来增长主要动力。
  刘世锦并表示,最近两年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回落了,但是和2008年金融危机时候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就业的压力并不大。
  中国年初确定的今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是7.5%,一季度经济成长率7.7%低于市场预期,多家投行机构已经纷纷调降对二季度增速的预估。
 
▲国家信息中心预计下半年GDP增长7.6%左右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7月4日发布报告指出,下半年,“稳增长”政策会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企业适度回补库存,宏观经济将保持中速平稳增长态势。预计下半年GDP将增长7.6%左右,全年GDP增长7.6%左右,全年CPI上涨2.5%左右。
  报告称,要坚持既定的宏观调控政策,处理好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的关系,着力通过改革释放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提振信心,稳定预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报告认为,我国经济运行处在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和短周期弱复苏的交织阶段,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是长期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积累的结果,是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过程中新增长动力缺失的表现。应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为经济稳定增长赢得时间和空间,同时要提出改革开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从而增强社会信心,稳定市场预期,释放经济增长动力和活力。
 
▲“李克强经济学”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
 
投资银行巴克莱6月27日发布报告称,“李克强经济学”恰恰是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选择,未来10年中国年经济成长率将在6-8%之间。
  自从3月中旬正式出任国务院总理后,李克强就选择了一条和前任不同的政策道路。巴克莱认为他的政策框架关键点有三个:无刺激、去杠杆和结构改革,因此可以称之为“李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
  巴克莱认为,李克强经济学和日本安倍经济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更着重主动减速、去杠杆和提高经济质量,而后者则致力于扭转通缩、重新启动经济增长。
  “但两者的命运一样,都要由本国结构改革能否成功来决定,”巴克莱在报告中称。
  巴克莱对李克强经济学持赞同观点,认为这恰恰是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预计未来10年中国年经济成长率将在6-8%之间,“除非经济和市场面临突然的崩溃风险,预计决策者不会采取激进的财政和货币扩张策略。”
  不过巴克莱也指出,李克强经济学可能会让中国经济成长率和包括汇率在内的资产价格面临进一步下滑风险;该投行下行推演显示,未来三年中国经济可能出现短暂的“硬着陆”,也就是说季度经济成长率将降到3%,但之后经济将快速回升。
  中国二季度已经公布的宏观数据并不乐观,二季度经济成长率进一步走低已经是大概率事件。多家投行纷纷调降中国经济成长预估,国际评级机构惠誉今日亦决定将中国2013年成长率预测调降至7.5%,明年预估维持在7.5%不变,但到2015年恐怕会下滑至7%。
 
  ▲中国政府投资刺激经济空间受限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7月1日在《财经》杂志发表的文章中称,尽管当前阶段需要政府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但财政收入增速的放缓和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的高企,限制了政府投资发挥作用的空间。
  姜建清表示,2010年以来欧美普遍采取“紧财政+宽货币”的政策组合。而中国财政空间较大,同时基于对通胀及流动性过松的警惕,因而采取“宽财政+紧货币”的政策组合来稳增长。
  不过他警告说,尽管中国中央政府债务占GDP比重一直保持健康,但地方政府债务却存在上升隐患。他还称,地方政府未来的偿债形势不容乐观。
  文章称,根据公开数据,2010年中央财政债务余额7.12万亿元(年末余额限额,预算数)、外债余额5,489亿美元,加上地方政府债务合计占GDP比重为53.5%。对于政府总负债占GDP的比重,目前国际普遍共识的红线是60%。
  姜建清表示,未来分析,扩大政府投资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应更多地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撬动民间投资的快速增长,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不过他也指出,民间投资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多方面的障碍,包括要素成本的边际效益下降以及企业利润增长的形势严峻。
姜建清表示,要促进民间投资,应当确定哪些行业、哪些部门必须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哪些需保留国有成份,哪些应实行完全的市场化竞争,减少民间投资的心理负担。
 
▲中国未必一定会走向通缩
 
据报道,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日前在陆家嘴论坛间隙指出,中国经济当前的主要问题是面临结构性失衡,钱多和钱荒并存,金融没有很好地支持实体经济,而不是通缩风险。
  他认为,通缩可能导致的企业破产和就业压力是基本面可能无法承受的,而中国政府有强大的资源支配能力,目前启动的城镇化和棚户区等领域投资,显示政府已有危机意识,正努力避免中国经济走向通缩。“如果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处理得好,金融资金能很好地进入实体经济,中国未必一定会走向通缩。”他称,目前的关键就是要避免产业的空心化,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他解释说,和美国及日本等国家面临比较明朗的通缩局面,从而货币政策清晰导向治理通缩不同,中国政府会尽力避免经济“硬着陆”风险而陷入通缩,因其金融领域的债务风险主要是内债而不是外债,且政府在金融领域的支配能力,会用行政而非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债务去杠杆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最终通缩在中国并不必然发生。
中国经济如何才能避免走向通缩?孙立坚对此的政策建议是:对内加快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而鉴于当前国际资本形式过于错综复杂,对外则要放慢资本项目的开放进程。
 
中小企业
 
央行定向支持小微及三农信贷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对部分分支行安排增加再贴现额度12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投放。
  央行此次安排增加再贴现额度,明确要求金融机构用于扩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投放,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再贴现管理。
  一是通过再贴现向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融资力度。
  二是通过票据选择明确再贴现支持的重点。对涉农票据,小微企业签发、收受的票据和中小金融机构承兑、持有的票据优先办理再贴现,办理再贴现票据的票面金额原则上应在500万元以下。
  三是提高再贴现额度的使用效率,用好增量,盘活存量。要求各分支行加大对辖内再贴现额度的调剂,按照涉农和小微企业票据的分布情况,优化再贴现额度的分布结构。
  四是加强对再贴现投向的监测考核。要求各分支行对再贴现票据的类型、行业、企业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定期检查、总结再贴现业务的使用情况、业务效果和风险防控,确保再贴现用于支农支小。
  央行称,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再贴现对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引导信贷资金流向、促进信贷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进一步加大再贴现支持力度,对小微企业、涉农行业等融资需求较大的地区适当增加再贴现额度。
  再贴现是央行提供流动性、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向、促进信贷结构调整的货币政策工具。今年以来,央行已累计安排增加再贴现额度165亿元。截至目前,全国再贴现额度为1620亿元,再贴现总量中,小微企业票据占比为45%、涉农票据占比为27%。总体来看,再贴现政策的实施对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信贷投放发挥了积极作用。
 
深圳出台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深圳市政府日前出台了《深圳市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就促进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保障其发展空间、健全其公共服务体系等八方面提出30条措施。
  据了解,为了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措施》分别从加大专项资金投入、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落实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做出如下规定:
  一是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市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预算规模扩大为2亿元,市、区各类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每年资助小微企业的数量比例不低于60%。
  二是依法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市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分别投入一定资金,设立深圳市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
  三是落实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其中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将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中的技术类服务平台纳入科技开发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范围。对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按规定免征印花税。
  四是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深圳市企业注册登记费和发票工本费,工伤保险基准费率下浮20%。
  此外,在政府采购层面,《措施》规定,市、区两级政府采购中小微企业产品、工程和服务的预算比例不低于30%,其中面向小微企业的比例不低于60%。在采购评审中,对小微企业产品可视不同行业情况给予6%—10%的价格扣除。
 
上一页 1.. 3 4 5 6 7 8 9 10 11 ..15 下一页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