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21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21期

河北启动排污权质押贷款
 
据日前举行的河北省排污权质押贷款启动仪式暨政策发布会披露,“排污权不仅可以进行交易,还可以用作抵押贷款。”启动首日,光大银行石家庄分行就为河北省有偿获得排污权的13家企业提供了排污权质押贷款3444.8万元。
  根据河北省环保厅与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分行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光大银行将提供500亿元人民币的绿色信贷额度,支持河北省环保事业,且300亿元人民币专项额度用于排污权质押融资业务,支持拥有排污权企业的融资需求。
  河北省环保厅副厅长李葆说,排污权质押融资,看似是具体的工作,实际反映出的是资源有价、环境有价的发展新理念,是金融部门联手环保部门共同推进绿色发展的破冰之旅。
  河北省就排污权质押贷款明确规定,进行排污权质押贷款的企业,必须合法合规、各种手续健全、已经有偿获得排污权指标、环境行为健康、承担污染减排工程项目或减排任务。排污权质押授信额度原则上不得超过质押排污权评估价值的80%。排污权质押授信贷款利率按中国人民银行现行利率政策执行,期限不超过企业获得排污权有效期限的届满日且最长不超过3年。
  据介绍,企业通过这项政策申请到的贷款主要有3个用途:一是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技术改造等;二是用于现有企业购买排污权或支付排污权有偿使用费;三是用于弥补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不足。
 
江西推动太阳能发电进入普通家庭
 
6月初,中国光伏产业大省江西宣布将实施万家屋顶光伏发电示范工程,计划在三年内让一万户普通家庭实现光伏发电。日前,示范工程在宜春、赣州等地市陆续启动,从6月20日起,城乡居民可提出建设申请。
  据了解,江西省将按照每户最大不超过5千瓦、平均3千瓦的装机水平建设户用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其中一期工程1000户至2000户,总装机3兆瓦至6兆瓦,力争3年内建设10000户。工程采取居民自建、合同能源管理和政府统一组织建设三种建设模式,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探索其他有效率的建设运营模式。
  根据《江西省万家屋顶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实施方案(试行)》,江西省相关部门将按政策,对列入工程的项目进行专项资金补助。
  近年来,分布式电源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以分布式光伏项目为例,其倡导就近发电、就近并网、就近使用的原则,可降低电力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可应用在工业厂房、公共建筑以及居民屋顶。根据中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中国分布式太阳能发电达到1000万千瓦,将建成100个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应用为主的新能源示范城市。
江西是中国重要的光伏产业生产基地,拥有赛维LDK、晶科等世界排名居前的光伏企业。
 
联合国报告称中国已成全球最大电子“垃圾场”
 
近日,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指出,世界生产的大约70%的电子产品最终变成垃圾并流向中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场”。
  电子垃圾是指废旧的电视、冰箱、洗衣机、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及其零部件。这些产品大多产自中国,在世界各国“履职”后,最终“叶落归根”,又回到了中国。联合国相关规定指出,禁止美国等发达国家将电子垃圾转移至中国和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因此,大多数电子垃圾只能通过非法途径进入中国,在不正规的小作坊分类处理后,最终又出售给富士康等大公司。
  小作坊的回收处理过程触目惊心,根据联合国《中国的电子垃圾》报告,很多电子垃圾的处理过程是简单的焚烧和强酸浸泡。
在政府部门的努力下,电子垃圾流入中国时不再那么肆无忌惮。然而,电子垃圾的依然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挑战。
 
中国光伏巨头英利与美国杜邦合作规避贸易壁垒
 
中国光伏巨头之一的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6月8日介绍,为规避贸易壁垒,实现全球光伏产业优化分工,英利与全球500强企业美国杜邦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先进光伏材料、光伏电站建设、太阳能开发利用以及解决世界范围内持续增长的能源需求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自2011年中期开始,全球光伏行业进入了周期性调整阶段。相继而来的美国、欧洲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致使全球光伏行业正经受着最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英利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公共关系总监梁田表示:“随着中国等光伏新兴市场的逐步崛起,全球光伏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人为地设置壁垒、割裂全球光伏产业链,只会阻碍全球光伏行业的健康发展。只有规避贸易壁垒,实现全球光伏产业优化分工,光伏行业才能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据梁田介绍,光伏材料是生产高质量光伏组件的关键。杜邦公司是一家以科研为基础的全球性企业,生产的光伏材料极具优势,使光伏产品具有更高投资汇报收益。这份协议的签订将确保英利拥有高质量的光伏材料供应,优化英利光伏产品的转换效率与耐久性,保障英利光伏产品的高质量。
  根据英利与杜邦签署的合作协议,英利将采购美国杜邦公司的浆料、薄膜等关键光伏生产材料,新型浆料将提升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新型薄膜将使光伏组件的使用年限得到延长,这将进一步提升英利光伏产品的发电能力。同时,双方合作内容更将扩展至新一代高效光伏电池与组件的研发、农业与食品营养领域等方面。
  杜邦执行副总裁马维诺表示:“这项协议进一步扩展杜邦与英利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我们期望与英利更紧密的合作,凭借供应高质量的光伏组件,持续加速光伏能源的使用,以解决世界范围内持续增长的能源需求。”
 
自主创新
 
中瑞镇江生态产业园将打造国家级区域性创新中心
 
镇江市政府6月10日披露,作为中国和瑞士加强双边合作的商务部国家合作重点项目,由中国商务部和瑞士经济事务部提出的中瑞生态产业园已在镇江市新区开工建设,未来将打造成为国家级区域性创新中心。
  近期中国和瑞士在自贸协定谈判中取得重大进展。作为中瑞合作重要组成部分,中瑞镇江生态产业园是中国商务部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国家战略发展,与瑞士联邦政府经济事务部之间的一项双向合作创新。
  镇江市市长朱晓明表示,瑞士作为经济强国,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创新型国家,其创新能力、创新理念是中瑞产业园首先要“复刻”的对象。
  据介绍,园区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位于镇江新区大港片区,包含研发、产业、生活、休闲度假四大板块,其中作为园区核心的研发板块标志性建筑群中瑞创新中心总投资25亿元,已于去年11月底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完工开始内部装饰。
  镇江市位于中国经济最活跃的长三角地区,交通便利、历史悠久。中瑞进行园区合作的设想提出于2009年,2012年双方经过实地考察和多轮比选,最终确定落户镇江,并定名为“中瑞镇江生态产业园”。
 
专家论坛
 
中国政府主动减速释放经济系统性风险
 
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6月13日在中国证券报发表文章指出,中国经济目前的状态还是比较明确的——简单讲就是稳住不破裂。假设中国的本金偿付非常宽松,所有到期债务都能展期,光利息支出占社会净融资的比例就超过1/3。总体来说,突破目前僵局的政策逻辑其实取决于政府主动减速的决心和勇气,提前释放经济系统性风险。
  中国经济目前的状态还是比较明确的——简单讲就是稳住不破裂。如果用官方话语,就是坚决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因此,对于未来的宏观政策,政府不太可能采取比较激进的方式挤破经济泡沫,很大程度是在维持。
  很多人困惑,为何PPI负了一年多,而CPI仍未感到明确下降?我的看法是,中国经济中线存在通缩压力,目前物价上涨压力主要来自于要素价格,这是不让低效经济出清的必然结果。
  地方政府和银行都不愿陷入困境的企业破产。过剩的产能仍逆势开工,不开工,现金流就会断,存量债务可能就无法存续。资金仍往死去的部分输送,以维系存量债务。低效经济占据了大量要素,人工、资金、原料很大程度处于无效消耗状态,使得这些要素价格呈现虚假的“紧平衡”。这个阶段的通胀还非常敏感,但实体经济创造收入的能力实际上正在快速衰竭。可能出于稳定世界对中国经济预期的原因,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是今年的首要工作。
  稳住防止经济泡沫破裂目前主要依靠两个手段。一是维持汇率的强势以稳住国际收支。央行对于人民币干预实际上包涵两层含义:直接入场买卖外汇,管理中间价。个人体会,在人民币升值的基本面消失后(真实经常账盈余萎缩),对于中间价的管理可能成为央行干预主要手段,特别是注重营造人民币中间价的强势,来引导市场预期。保持中间价进二退一强势,关键时点向市场注入预期引导。
  比方说,2012年11月12日人民币兑美元开盘中间价较上个开盘中间价上涨92点。而此前一周最后一个交易日,美元指数大涨,如果严格根据一篮子货币定价,该天人民币兑美元应该是跌而不是涨。央行在关键时点的作为往往给市场注入方向引导的强烈信号。
  特别是2012年12月之后,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与美元指数开始呈现明显同向关系(而在此之前两者都是明显反向关系),即美元强势上涨,而人民币强势升值。如果人民币盯住的一篮子货币是稳定的,在这个篮子中一定存在一种或几种非美元货币对美元强劲升值,但如果没有,那只能是另一种情况发生,即这个篮子是可以被改动的,或者最近半年人民币中间价的确没有再参考先前的一篮子货币。
  尽管今年1-4月的累计外汇占款增加了1.2万亿人民币(去年全年只有5000亿人民币),但新增外汇占款的构成出现了显著变化,主要不是来自实体经济盈利,更多来自金融层面主动对外负债。央行维持汇率强势的意图某种程度为跨境套息行为做了“担保”。
  我们做过一个简单的测算,如果一季度中国内地对香港转口贸易的出口增速只维持去年增速20%(今年一季度内地对香港的出口增长了74%),那么一季度中国的经常账盈余可能只有223亿美元,只占全部国际收支盈余的14%。2005-2008年这个比例高达75%,2009年开始逐级下降,去年资产项目出现1100亿美元的巨额逆差,今年国际收支结构严重变差,来源已不再是经济盈余,而是对外负债。这凸显出目前宽裕流动性状态的脆弱性一面。
  二是用一个非常宽的货币环境来帮助巨额存量债务存续。2009-2012年间,中国经济的整体债务率上升了近60个百分点。2012年中国的非金融部门债务达到了GDP的2.21倍(从今年一季度的信用扩张状态看,杠杆可能还在快速上升,因为一季度社会融资总量的增速显著超过名义GDP增速12个百分点)。在“基本不动存量”的前提下,恐怕也只能用一个很宽的货币环境来防止资金链断裂风险。央行在这方面还是非常配合,让存量债务尽可能滚动和存续下去。今年1-4月,社会净融资7.9万亿元,同比多增3万亿元,广义货币增速显著反弹至16%。然而经济极其疲软,因为可能有很多资金未必能进实体而滞留在偿债环节。以非金融部门的存量债务规模,假设以年率5.5%-6%计息,1年利息支出为6.3-6.9万亿元。这一年中还会有本金的偿付。假设中国的本金偿付非常宽松,所有到期债务都能展期,光利息支出占社会净融资的比例就超过1/3。
  鉴于生产和流通环节的通缩状态,目前一般性贷款的实际成本已经接近10%,企业的债务负担显著增加。后面不排除央行主动推低贷款利息,减轻存量债务负担。
  但维稳的政策能拖多久呢?外部风险可能升级。一方面,美国地产复苏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对于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讨论也逐步升级;另一方面,“安倍经济学”遇到难关,日债进入高波动状态诱发整个亚太区资产市场剧烈动荡。这些都有可能成为扎破中国经济泡沫的“刺”。
  今天中国经济的症结是,大量的资源错配至不具备经济合理性的项目和低效率部门,以至于许多企业已无法产生足够覆盖利息的资产回报率。这些僵尸型企业难以灭亡,并占据大量信用资源得以存活,导致生产率显著衰退。
  成功地去杠杆,一定要找到导致收入衰退的原因并加以克服,从而使收入增长重新恢复动能,使得收入增长快过债务的成本。不“拆弹”,收入增长很难回来,很难无痛过渡到去杠杆阶段。所谓“发展中解决问题”,现实中是没有的。
  历史上走出债务困境只有两条路径:一是抽货币并付出萧条的代价,也就是主动挤泡沫,让该死的都死掉,某种程度意味“创造性破坏”的发生;二是“水多了加面”,也就是货币深化,把政府控制的资源重新释放给市场。
  尽管主动实施经济减速要经历阵痛,但减轻痛苦的辅助政策依然很多。比如,强化资本项管制,可考虑出台“类托宾税”政策,防止短期资本大进大出;经济主动减速时,可以迅速松绑汇率管制,增强弹性的货币将为已经建立了完整产业链的中国贸易部门的增长提供极具竞争力的新基础;要变被动为主动,对待存量债务一定要采取一整套综合治理的方案,甚至不排除必要的金融救助措施,进行资产置换,类似当年AMC的撇坏账模式,如发行长期低利率特别债券对现有银行债权进行购买,积极推进债务重组。将大量坏账留在银行体系内是非常危险的状态,这样银行会变成“僵尸银行”,资本和流动性吃紧,未来发生外部风险冲击时,银行根本没有反周期操作的能力,反而放大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具体执行的技术细节可以再进一步探讨,比方说中央可能要跟地方和银行谈好价格,不能全额埋单,要倒逼硬化约束机制建立。
  总体来说,突破目前僵局的政策逻辑其实取决于政府主动减速的决心和勇气,提前释放经济系统性风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下一页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