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16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16期

节能减排
 
发改委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
 
据悉,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是“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为贯彻和落实相关工作任务,发改委5月9日发布关于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的通知。
  通知指出,目前,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各环节的技术研发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然存在成本和能耗高、长期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待验证等问题,开展试验示范既有助于通过实践来解决该技术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是该技术走向规模化和商业化应用、发挥其大规模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的必经环节。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应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整体要求,围绕贯彻《“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关于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的相关工作任务,按照“立足国情、着眼长远、积极引导、有序推进”的思路,加强对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试验示范的支持和引导,切实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健康有序发展。
通知指出,近期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试验示范工作:结合碳捕集和封存各工艺环节实际情况开展相关试验示范项目、开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示范项目和基地建设、探索建立相关政策激励机制、加强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发展的战略研究和规划制定、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加强能力建设和国际合作。
 
环保部称土壤污染数据“暂按国家秘密管理”
 
2013年5月7日,环保部在一份行政复议决定书中再次强调,依据有关保密法律、规章,对“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暂时按国家秘密管理。但同时表示,经过进一步的核定详查,会公布相关调查结果。
  2013年1月30日,北京两高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正伟,向环保部提出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相关信息。一个月后,环保部以土壤污染调查数据“属于国家秘密”为由,拒绝了其信息公开申请。
  随后,董正伟提起行政复议申请,指出环保部以国家秘密为由不公开相关信息数据的行为违法,并要求环保部继续公开相关信息。
  5月7日,董正伟收到环保部编号为“环法[2013]34号”的行政复议决定书。与前次回复简单地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属于国家秘密不同,环保部此次给出了“暂时按国家秘密进行管理”的较详细理由。
  环保部称,相对水体和大气污染而言,土壤具有不均匀性的特点,完整、准确、详细地掌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环保部称,中国土壤环境保护管理基础薄弱,环保部会同有关部门完成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属于普查性质,受客观条件的限置,调查样点较疏,以耕地为例,每8公里乘8公里的网格(即64平方公里,也就是6400公顷)布设一个点位,只能从宏观上反映中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的总体情况。
  决定书称:“环保部正在对调查的部分问题进行核定,在问题尚未核定清楚之前,对有关数据信息以相关规定暂时按国家秘密进行管理。”
  环保部接着表示,按照国家秘密管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的依据为《保密法》、原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保密局联合制定的《环境保护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环发[2004]187号)、《关于规范涉密文件资料定密解密工作的通知》(环办[2006]137号)等。
  基于以上,环保部认为,之前对律师信息公开申请的回复即《23号告知书》中第二项称土壤污染信息属国家秘密,是合法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决定书末尾,环保部不再强调国家秘密,又称“关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信息,环境保护部应当向社会公开”。
  该部还表示,目前正在对全国污染状况调查的部分问题进行核定,对重点区域,特别是耕地还需组织开展进一步详查。
  最后,环保部表示,将“实事求是”地向社会公布土壤污染的情况。
  “既维持了面子,同时留有一些余地。”董正伟认为,此决定书中的一些说法自相矛盾,一方面坚持要把土壤污染信息按照国家秘密管理,另一方面,又在公布信息的说法上有一些松动。
  董正伟表示,此决定书纠正了此前“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信息属于国家秘密不予公开”的答复,确认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信息应当向社会公开”。
  对“国家秘密”说法,变成“暂时按国家秘密管理”,董正伟强调,《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并没有“暂时按国家秘密管理”的级别。
  2006年7月起,环保部联合国土部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亦是中国首次开展的土壤污染普查,目的是摸清全国土壤污染家底,以便展开防治、立法等诸多工作。
  据公开资料,该调查已于2010年前全部完成。《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截至2010年底,已“组织完成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报告和专题报告”。此后虽经媒体和公众几番追问,调查结果一直没有公布。
 
环保部公开重点大气污染源减排工程
 
环保部日前公布全国燃煤机组脱硫脱硝设施等重点大气污染减排工程清单,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加强对重点减排工程的监督检查,并邀请社会各界予以监督。
  根据环保部公告,全国共建成燃煤脱硫机组4659台,总装机容量7.18亿千瓦。装机企业主要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份的燃煤热电、垃圾发电、石油炼化、生物化工企业。
  全国共建成燃煤脱硝机组548台,总装机容量2.26亿千瓦。装机企业主要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江苏等省份的燃煤热电、石油化工、钢铁冶炼企业。
  全国共建成钢铁烧结机脱硫设施389台,烧结机总面积6.32万平方米。装机企业主要为各省市的钢铁、冶金企业。
  全国共建成钢铁球团脱硫设施44台,球团年生产能力1461万吨。装机企业主要为河北、内蒙古、河南、四川、湖北等省的钢铁、冶金和煤化工企业。
  全国共建成水泥熟料生产线脱硝设施148台,熟料年生产能力1.57亿吨。装机企业主要为河北、福建、广东、湖南等省的水泥公司。
  环保部于2011年7月29日发布、2012年1月1日起实施的修订版《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物排放提出了新的限制,排放限值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要求。
  该标准对现有火电厂设置了两年半的达标排放过渡期,也就是说,现有火电厂应在2014年7月1日前完成减排设施改造,以达到最新排放标准。在此次公布的大气污染源减排工程清单中,不乏在2012年后增设减排设备的现有企业。
  据环保部2011年测算,实施新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带动相关环保技术和产业市场的发展,形成脱硝、脱硫和除尘等环保治理和设备制造行业约2600亿元的市场。
 
贵州公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方案
 
据悉,《贵州省“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方案》5月8日由该省政府印发。该方案提出,到2015年贵州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6%,能耗同比下降15%,清洁能源同比提高到15%。
  《贵州省“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方案》称,该省降低碳排放的控制措施为六大方面,即施行以降低碳排放强度为主旨的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节能降耗,积极发展低碳能源,努力增加碳汇,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加强高排放产品节约与替代。控制目标为:到2015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6%,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5%,天然气、水电、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
  贵州省提出以省会贵阳市为基础,开展低碳产业试验园区和低碳社区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适时推出遵义等一批试点地区,探索低碳城市发展经验。
  贵阳市是中国国家发改委2010年公布的首批8个低碳试点城市之一,其碳减排的“贵阳模式”已赢得广泛关注和好评。
  贵州低碳城市试点目标为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践行低碳消费理念,成为低碳发展的先导示范区。
  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时,贵州将以增营绿地等举措,增加农田、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碳汇功能。
 
欧盟新战略提倡绿色基础设施
 
欧盟委员会(简称欧委会)5月6日通过旨在加强绿色基础设施的新战略,认为实施这一战略有益于实现环保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根据这一题为《绿色基础设施——提高欧洲的自然资本》的战略,今后欧盟制定重要政策时都要考虑到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2013年年底欧委会将出台意见,指导2014至2020年欧盟在制定政策时考虑绿色基础设施;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基本数据的收集工作,加大有关技术研发力度;欧委会与欧洲投资银行2014年前将出台措施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绿色基础设施是近些年开始流行的新概念。相对于完全由人工设施组成的“灰色基础设施”,它把人工设施和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森林、湿地、绿化带等形成一个人工与自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可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加坡将巨资研发仿生物水处理技术
 
消息人士5月4日介绍,新加坡将在未来三年内投入巨资研发仿生物肾脏功能的过滤膜技术,预计这种新的水处理技术可大幅降低水处理能耗。
  据悉,研发工作由南洋理工大学下属的南洋环境与水源研究院负责,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国家环境局、经济发展局等机构部门将在未来三年内为此提供1.32亿新元(约合1.06亿美元)专项科研基金,用于研究仿生物过滤膜、废水处理和水中杂质检测等技术。
  该机构研究人员王蓉表示,仿生物过滤膜利用蛋白质模仿肾脏过滤功能,其过滤速度比目前常采用的反向渗透膜快一倍,但目前该技术面临蛋白质仿生膜如何持续发挥效能等难题。
  新加坡淡水供应曾主要依赖马来西亚进口,但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挑战,并在污水处理利用、海水淡化等领域取得长足进展。目前,新加坡理论上已具备淡水资源自给自足的能力。
 
专家论坛
 
2013年中国经济将呈现“前升后降”的态势
 
经济参考报5月7日发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文章表示,从中国经济的短期(2013年)走势来看。全年将呈现“前升后降”的态势。 其中,前三个季度可能会震荡上行(弱增长),最后一个季度可能会下行。
  首先,前三季度经济震荡上行的原因有四点:
  第一、2012年年底的经济反弹余威还在,“路径依赖”使这种反弹持续一段时间;第二、新领导班子上台,给投资者和消费者带来了新的信心;第三、中央提出推动新型城镇化。地方政府、资本市场、房地产企业都受到鼓励,从而带动经济继续震荡上行;第四、国际经济形势好转,特别是美国经济继续复苏,欧盟经济企稳,日本经济好转等,刺激中国出口,带动经济上行。
  其次,年底出现下行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去年五月份中国采取了稳增长的政策措施,这种政策带来的效果一般持续时间会有一年左右。例如2009年初的4万亿投资,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反弹,持续时间也就是一年左右。刺激政策是治标不治本的短期措施,一旦刺激政策停止,经济就可能进入下行通道,刺激政策这种“强心针”打多了会出现负面效应。去年采取的稳增长措施虽然从去年10月份以来带来了明显的反弹效果,但反弹的持续时间不会太长,最多也就一年左右,到今年的年底经济可能出现下行趋势。
  第二、今年二三季度可能会采取新的宏观调控政策。随着G D P、工业增加值等指标的反弹和上升,C PI和房价也会跟着反弹。实际上C PI和房价从去年年底就已经开始出现反弹,2013年2月份的CPI已经达到了3.2%,一些热点城市房价已经开始出现反弹,比如北京,部分楼盘增长幅度超过了20%到30%。“国五条”政策会对这一波反弹趋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如果C PI、房价等继续反弹再持续几个月,老百姓和市场将无法承受,届时中央有可能采取新的宏观调控措施,不需要太长的时间,经济又会出现下行。
  2015年之后中国经济将步入中速增长轨道
  文章分析,从中长期走势来看,2013年到2014年中国经济很可能出现一个深度调整过程。直到2015年之后,才可能走出这一轮调整,步入到中速增长轨道。
  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现在高增长已结束,中国经济将步入6%—8%左右的中速增长期,一直持续到2020年前后。2020年后可能以4%—6%保持到2030年,这样2030年就可能提前20年实现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之后,经济增速会进一步跌到2%—4%左右,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其他发达国家都是这样走过来的,中国也不例外。当然不排除个别年份政府通过刺激政策使经济增长超过10%,但那是不可持续的。因为我们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了,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严重,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环境恶化已经不允许这么高的增长率。
  近几年,中国正处在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速增长阶段转换的阶段,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对很多企业和产业带来了挑战,当前大量企业面临生产困难,都与这个背景有很大关系。
  2015年以后,尽管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如过去那么高,但仍可维持一二十年5%-8%的增长,这在全球仍属高增长。所以中国经济前景整体是乐观的。有两个主要原因:
  其一是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正处于中期阶段。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继续推进,中国经济还将保持一二十年的中速或中低速增长;其二是中央已经开始强调要加快改革。只要我们推进改革,就可以调动各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技术进步,推进两化融合,推进结构升级,获得新的生产力,这叫做改革红利。改革是中国未来最大的红利。
  未来十大产业具有发展潜力
  文章指出,根据市场趋势和对“十八大”报告的分析,未来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节能环保产业。原因有两个:第一,消费者认可。现在消费者买任何产品,都愿意购买节能、绿色环保和低碳的产品,这会成为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动力;第二,世界各国,也包括中国政府,制定了很多政策支持鼓励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二是生态产业。生态文明建设从产业角度需要有生态产业发展。包括林业、部分农业、水产业及沙漠治理方面的产业等。中国面对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需要通过发展生态产业,来实现既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发展经济的目的。
  三是海洋产业。海洋产业包括捕捞业、油气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沿海一些省市已设立了蓝色经济试验区等来加快海洋产业发展。
  四是信息产业。信息产业正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将可能出现大的技术突破,尤其是在信息行业与制造业及其他行业的交叉地带,将产生很多新的行业。信息产业的发展可以不断降低信息成本,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使所有产业都受益。所以信息产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五是绿色制造业。绿色制造业是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或节能减排产业。制造业下一步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绿色低碳。如果某个制造业企业能率先在节能环保上做得比其他企业好,且将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那它就能占领新的市场,获得新的竞争力。
  六是文化产业。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了文化建设。政策鼓励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文化产业符合消费结构升级的方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都需要提高自己及子女的素质,提高生活品质,这些都需要文化产业来满足。
  七是大健康产业。包括医疗产业、医药产业、保健产业、养老服务业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追求健康、快乐、长寿成为每个人的愿望,大健康产业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八是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业、物流业和商务服务业等,其中商务服务业里面有一部分与信息产业相交叉。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发展民营金融业,这在以前是没有的。在物流业方面,全世界500强中有几家是物流企业,物流业中的快递企业主要是同城快递公司,会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购物,快速发展,所以这个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九是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包括各种观光农业、旅游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都市农业和创汇农业等。现代农业比许多人通常想象的投资回报率要高,现代农业的产业链较长,产业附加值较高。
  十是与新型城镇化有关的行业。新型城镇化涉及房地产业、建筑业和很多服务业。意味着人口和生产要素从效率较低的区域向效率较高的区域转移,可以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率,同时带来很多相关行业的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4 下一页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