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47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47期

▲acebook进入纳斯达克100指数
  
12月5日,纳斯达克-OMX集团在开市前宣布,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 Menlo Park)的社交网站运营商Facebook,将在12月12日进入纳斯达克100指数(Nasdaq 100 index)、纳斯达克100平均加权指数(Nasdaq 100 Equal Weighted Index)及纳斯达克100科技业指数(Nasdaq 100 Technology Sector Index)成份股。
  此次,Facebook是取代印孚瑟斯(Infosys)进入纳斯达克100指数成份股的。

  ▲诺基亚出售总部大楼筹集现金

诺基亚公司( Nokia Corp)12月4日宣布,由于急需更多现金,诺基亚已签订了一份协议先出售其位于芬兰埃斯波的总部大楼,之后再作为承租商租回该楼。
  这栋大楼在过去的16年里一直是诺基亚总部,但现在以1.7亿欧元(约合2.204亿美元)出售给了一家芬兰房地产投资公司Exilion Capital Oy。该楼建筑面积有4.8万平方米(约合54万平方英尺),能俯瞰芬兰湾。全楼分三期建成,最后一期工程于2001年建成。此前,约有1800名诺基亚员工在那里工作过。
  目前,诺基亚正在评估运营业务的其他部分,包括房地产(不动产)和专利权,旨在削减成本并为诺基亚智能手机采用微软Windows Phone 操作系统的过渡提供资金支持。
  诺基亚首席财务官Timo Ihamuotila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拥有房地产不是诺基亚的核心业务之一”。他还补充道,若时机成熟,诺基亚将会退出这些非核心业务领域。
  诺基亚的不盈利处境让其在最近几个季度里严肃认真审查现金寸头,而诺基亚也不得不接受三个主要的信用评级公司将其信用评级下调至垃圾级。
  截止到9月底,诺基亚的净现金为36亿欧元,低于前两个季度的42亿欧元。

  ▲飞利浦等公司操纵价格被欧盟罚款14.7亿欧元

  据报道,欧盟反垄断机构12月5日宣布,对飞利浦、LG电子、东芝等6家公司处以14.7亿欧元(约合19.3亿美元)罚款,这些公司涉嫌在1996~2006年期间操纵电视机和CRT(阴极射线管)的价格。
这是迄今为止欧盟反垄断机构针对市场垄断行为开出的最大金额罚款,其中处罚金额最高的是飞利浦公司,达3.13亿欧元。

  ▲丰田向美肯塔基州工人提出退休激励方案

丰田汽车公司(Toyota Motor Co.)日前向肯塔基州2,000名制造业工人提出了退休激励方案,这表明这家日资企业也感受到了底特律汽车生产商已经承受了几十年的市场压力。
  丰田汽车在肯塔基州乔治敦生产汽车已有25年的历史,投产的车型包括凯美瑞、Venza及Avalon,其位于当地大型工厂的员工总数始终保持在6,000-7,000人。由于丰田乔治敦工厂1988年投产时雇佣了大量工人,有相当多的雇员已接近退休年龄。
  丰田汽车在肯塔基州的雇员并不归属于工会组织,但享受与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 Co., GM)、福特汽车(Ford Motor Co., F)和克莱斯勒(Chrysler Group LLC)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会员相似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这意味着丰田汽车的雇员在工作满25年后可享受完整的医疗福利,以及退休金和401k养老金。丰田汽车发言人Mike Goss称,退休激励政策旨在确定具体的退休日期,避免大量员工在同一时间集中离职。

▲李健熙之子李在镕晋升为三星电子副董事长

韩国三星电子公司12月5日宣布,三星电子社长兼首席运营官李在镕正式升晋为三星电子副董事长。
  李在镕是三星电子董事长李健熙之子。李在镕于2009年被任命为三星电子副社长,2010年升为社长。
  三星电子方面表示,李在镕具有国际化的经营思路和广泛的人脉网络,此前,他作为公司领导层之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出色地应对并协调了与竞争公司的关系,同时进一步强化了与合作公司的关系,为三星电子在智能手机、电视机以及显示器等领域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韩国舆论认为,李在镕被任命为三星电子副董事长标志着他向全面掌管三星电子又迈进了一步。

▲奥兰国际宣布配售计划融资对抗“浑水”做空

据报道,遭遇美国做空机构“浑水”攻击的新加坡上市公司奥兰国际12月3日晚宣布通过捆绑配售债券和供股(增发)计划,筹集最高可达12.5亿美元的资金,以证明其筹资能力,稳定投资者信心。
  据悉,持有奥兰国际16%股权的新加坡主权投资基金淡马锡已经承诺认购所有配额,并包销配售计划,这意味着任何未获其他股东认购的配额,淡马锡控股将全部买下。奥兰国际总裁魏吉思说,这是淡马锡控股首次包销一家公司的配售计划。淡马锡控股是奥兰国际的长期投资者,这一举动展示淡马锡对奥兰国际的信心。魏吉思说,淡马锡控股从2003年至2011年已经四度投资奥兰国际。
  奥兰国际最近两周遭遇美国做空机构“浑水研究”发表负面言论攻击,“浑水”创始人卡森·布洛克质疑奥兰国际的负债水平和会计方法,致使奥兰国际的股票不止一次剧烈波动。虽然奥兰国际的股价在两次重挫之后都收复大部分失地,但仍面临股价下挫的压力。奥兰国际也在新加坡法庭起诉“浑水”和布洛克,而布洛克则表示将捍卫自己的立场,“浑水”也在发表负面言论和长篇报告之后,再向奥兰国际发出挑战,称愿意掏腰包请国际评级机构为奥兰国际的债券评级。

▲国泰航空承认参与操纵货运价格

香港最大航企国泰航空12月6日发布公告称,承认澳洲政府对其参与航空货运价格操纵的指控,并同意支付1175万澳元(约合人民币7673万元)和解费。
  据悉,2009年7月,澳洲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表示,针对国泰参与2000-2006年的航空货运价格操纵一事,将采取法律措施。当时,国泰航空被指与其他国际货运航空公司达成了70多项协议或谅解备忘录,其目的或实际效果是确定当时的燃油附加费、安全附加费和航空货运费率。而这一举动被认为是垄断价格的违规行为。
  国泰航空表示,2009年7月收到澳洲竞争与消费委者员会发出的申诉书,目前公司已与该机构就此事达成和解:国泰航空承认有关违反澳洲《营商法》的若干指控,将支付1175万澳元费用,其中包括罚款1125万澳元及向澳洲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支付讼费50万澳元。
  事实上,早在2006年,美国和欧盟就开始对多家跨国航空巨头展开货运价格垄断调查,当时,该事件在全球航空业内引起轩然大波。随后,包括国泰航空、法航、大韩航空以及日本航空在内的多家航空公司曾承认其价格共谋行为违反了美国反垄断法,并在美被处以巨额罚金。而此次,国泰航空只能再度乖乖缴纳罚款来了结其在澳洲的官司。不过,国泰航空还表示,这依旧不是终点,其还在接受其他法域的竞争事务管理机构就其货运业务进行的诉讼。
  值得注意的是,国泰航空近两年经营面临较大压力,不断曝出的负面消息也让其业绩雪上加霜。除了货运价格操纵纠纷不断,安全性也一度受到质疑。就在今年年初,国泰航空曾在两周内发生6起机械故障及事故。对此,国泰航空致歉并承诺将斥资1900亿港元陆续更换新机。

▲港交所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正式完成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12月6日宣布,已完成对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全部已发行普通股本的收购,收购已在相关法院命令当日送交英格兰及韦尔斯公司注册处处长后正式完成。
  伦敦金属交易所是全球基础金属期货及期权合约交易方面首屈一指的交易所,估计约占全球市场比重80%。去年成交量达1.466亿手,合约价值超逾15万亿美元。
  为完成收购,港交所此前宣布,将以每股118港元向独立专业及机构投资者配售6570万股新股,相当于经配售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的约5.71%,约募集资金77亿港元。预计配售将于2012年12月7日完成。

管理视点

中国企业"走出去"要直面诸多障碍

经济参考报12月4日刊发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张文广的文章指出,中国企业“走出去”有三大好处,但需直面诸多障碍。
  最近,中信证券以12 .52亿美元的总对价收购里昂证券100%的股权;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计划以150亿美元的总对价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三一重工以5.25亿欧元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等等。这些交易,不但金额巨大,而且涉及金融、能源、机械等多个行业。中国企业的并购行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英国《金融时报》惊呼,“我们正从‘中国制造’阶段进入‘中国收购’阶段。”但实际上,中国企业大规模海外投资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国际环境上面临多重困难。
  海外投资业绩差是个现实问题
  实际上,中国企业“出海”并不是现在才有的现象。在此之前,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海外投资就有平安入股比利时富通集团、吉利收购沃尔沃、中投入股黑石和摩根斯坦利等等。
  然而,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大多数并不理想。中投公司入股黑石和摩根斯坦利,至今浮亏仍高达数十亿美元之多。平安投资富通,目前的账面价值仅为初始投资额的一个零头。由于海外投资的业绩实在太差,中国一度被视为国际“傻钱”的一个主要来源。
  中国企业“走出去”有三大好处
  中国之所以鼓励企业“走出去”,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外汇储备保值增值,需要中国企业“走出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根据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字,截至2012年9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为3.29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如何保值增值,成为决策者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不少专家建议,中国的外汇储备一定要多元化,海外投资比购买欧债、美债要强。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成为分散投资风险的选项之一。
  第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中国企业“走出去”。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迅速增加,中国与其他国家之家的贸易纠纷不断增多。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已连续17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通过海外投资,中国可以获得稳定的原料来源,亟须的专利技术和分销渠道,避开贸易保护措施,开辟海外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第三,海外资产价格处于相对低位,吸引中国企业“走出去”。
  在经历长期快速发展与经济繁荣后,国内多个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国企垄断依旧,地方保护盛行,成本不断上升,投资机会匮乏,发展遭遇瓶颈。反观海外市场,金融危机持续,世界经济低迷,很多公司的股价只有危机前的几分之一。上述因素让中国企业意识到,海外抄底的时机已经到来。
  大规模“走出去”面临经济、政治、法律等问题
  应当承认,从长远看,中国企业的确应当“走出去”,世界五百强也大多都是跨国公司。但是,魔鬼藏于细节之中。在大规模“走出去”之前,我们是否应当问一句:中国企业准备好了吗?海外投资时有很多需要考虑的因素。除了常见的政策、环境、劳工等风险外,下述因素,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海外抄底为时尚早:欧债危机何时结束、美国经济是否复苏尚无定论
  欧债危机何时结束,美国经济是否复苏,目前尚无定论。下述两个事件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其一,在2012年6月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金砖四国”承诺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 F)注资730亿美元来帮助欧洲和世界经济渡过难关。然而,世界第一大经济体、IMF第一大股东美国却坚持“一毛不拔”。其二,欧洲债券被许多人视为解决欧债危机的一剂良药。但是,6月2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再次严词拒绝欧洲债券,声称“只要我活着”,就不会推行欧洲债券。如果连美国和德国都觉得出手尚早,不愿意全力救市,中国又有何理由率先抄底呢?
  □政治因素不容忽视:中海油收购尼克森遭遇麻烦
  中国在海外购买矿山、油田等资源型项目的大笔投资,往往都引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的炒作。例如,对于中国在非洲的投资,《纽约时报》报道,“中国把焦点放在如何从非洲掠夺石油和资源上,并将取代欧洲在非洲的殖民地位”。
  许多西方发达国家还认为,中国的央企政企不分,央企海外并购既是企业行为,但更可能是政府的意志。正常的企业并购行为往往被上升到了国家能源和资源安全的高度,各国政府以保护国家主权和资源、能源安全为名,出手干预,严格限制,甚至禁止央企的海外并购。在中海油宣布计划斥资150亿美元收购加拿大能源公司尼克森后,美国议员即致信财长盖特纳,要求盖特纳以“外国投资委员会主席的权限扣留审查”。
  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则面临较高的主权风险。
  □高端人才极端匮乏:中信证券并购里昂证券只得个招牌
  由于本土人士的经验、能力有限,在海外并购中,中国企业只能依靠外国的投行及律所;并购之后,需要全力留住人才。专业知识匮乏,谈判能力有限,中国企业并购,通常是代价高昂且缺乏相应的风险分担机制。以中投公司为例,其入股黑石与摩根斯坦利的条件明显逊于同期发生的淡马锡入股美林以及巴菲特入股高盛。近年来,中投公司引进了一批“海归”,人才状况有所改善。然而,整体而言,这些人才还处于成长期,与海外顶尖高手过招的能力有待提高。2011年,中投境外投资亏损4.3%,创四年来最差业绩。虽说世界其他主权财富基金业绩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中投的业绩落后于绝大多数主权基金却是不争的事实。再以中信证券并购里昂证券为例,最近一段时间,里昂证券有很多员工离职,中信证券尝试各种办法挽留,但效果甚微。在豪掷79亿元之后,中信得到了里昂的招牌,却得不到最重要的人才资产,经营前景堪忧。
  □并购价格并不便宜:三一重工血本收购的资产盈利能力差
  应当承认,没有企业愿意当“冤大头”。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也是经过精心计算,认为价格合算时才出手的。但是,由于经验缺乏,能力没有跟上,中国企业往往是担心买不着,急于出手,高位接盘。2012年1月30日,三一重工通过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90%股权的董事会决议,收购金额高达3.2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6.54亿元)。据悉,并购双方仅用半个月就完成谈判。三一重工总裁更是宣称,“此次并购价值连城,就是200亿也要拿下”。但是,经过分析便能发现,三一重工不惜血本收购来的其实是盈利能力极差的资产。在这场股权交易过程中,三一重工无疑充当了一个“冤大头”。再以中海油准备以150亿美元现金收购尼克森全部股份为例。尼克森的资产以油砂为主。油砂只有当国际油价超过80美元/桶时才有商业价值。
  即使是在中国石油圈子里,“中海油买贵了”的声音也不绝于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宗商品、汇率的定价权并不掌握在中国手里。目前看来便宜的资产,未来则可能成为企业的包袱。以能源行业为例,并购价格建立在油价高企或不断上涨的基础上。一旦油价大幅下跌,中国企业并购的油田就可能会成为不良资产。决定石油价格的,是美元、华尔街与地缘政治。而这些,都不是中国企业所能左右的。
  □资本借机逃离的风险不可小觑:不少富豪在向海外转移财产
  目前,中国经济的风险正在积累,国际上唱空中国的声音不断加大。一些企业,借海外投资之名,行资产转移之实。胡润研究院和招商银行分别发布研究报告,声称中国60%以上的富豪正在琢磨移民并向海外转移财产。转移资产常见的做法就是进行海外投资。近日,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进一步为资本外逃提供了时机。
  □民众的感受值得重视:国内外民众都可能有消极反应
  目前,国外失业率高企,经济前景黯淡,民众情绪激昂。在西方媒体的引导下,很多外国民众认为,中国人偷走了他们的工作机会。中国企业的并购,往往被西方媒体歪曲为“趁火打劫”、“落井下石”。与此同时,由于海外市场的拖累,国内经济增速下滑,股市低迷,内需不振。要打破这种局面,必须树立民众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大量的资金外流,巨额的投资亏损,可能会刺激民众的神经,令民众变得迷惘、丧失信心,这反过来又将影响中国经济的复苏。
  企业海外投资能力亟待提高
  可以说,我国企业大规模海外投资的能力尚不具备,结伴“出海”的时机尚未到来。在风险防控体系成熟之前,政府应引导企业将更多的资金投向国内,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其实,世界最大的机遇在中国。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救中国就是救世界。海外投资的目的在于服务国内经济,切不可本末倒置。海外投资,当慎重实行。

上一页 1..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