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42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42期

专家论点辑要

▲中国经济需重新定位调结构任务清单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周期回落和结构调整的压力集聚期。总需求衰退带来的周期性放缓以及供给硬约束导致的结构性放缓“双叠加”,放大了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因此,为增强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中国需要重新定位结构调整的“任务清单”,通过供给改革创造经济增长新格局。
    一直以来,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都是判断全年走势最为关键的指标,面对扑朔迷离的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今年更是如此。
    如果按同比增速看,前三季度GDP,一季度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逐季回落”特征明显。然而,按季调后的环比增速看,却呈现“逐季走高”态势:从一季度的1.5%回升至二季度的2.0%和三季度的2.2%,显示宏观经济已经“缓中趋稳”,步入筑底回升通道。此外,在宏观刺激政策集中发力的作用下,9月官方PM I指数结束“四连跌”,“三驾马车”恢复增长动力,M1、M2同步大幅反弹,都显露出“稳增长”的积极信号。
    相对“稳增长”,与中国经济再平衡相关的“调结构”更为积极。从内部平衡看,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超过投资(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0.5%。这也是2001年以来,最终消费对于经济增长贡献率首次超过投资,内需失衡调整向前推进了极其重要的一步。而从外部平衡看,在出口因全球需求不振被动放缓和贸易平衡政策主动调整的双重作用下,外贸盈余占GDP比重已经从金融危机前的最高点8.8%降至今年上半年的2.1%,国际收支失衡状况正在趋于改善。
    不过,“调结构”也不能拘于短期需求,更要放眼于长期供给,因为长期供给才是决定一国潜在增长轨迹的关键。
    从当前“调结构”政策思路看,在“出口-投资-消费”之间找平衡,探讨的都是总需求概念。但从本质看,供给硬约束才是本轮经济回调的最重要因素。过去30多年间,以劳动力为基础的成本优势是催生中国出口导向模式和繁荣增长的主要原因,较低的劳动力价格和特定的经济制度导致产出分配趋于悬殊,衍生出高储蓄、低消费的结构特征。1978年的G DP中,储蓄率占38%,2007年甚至达到51%。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低劳动力成本、高储蓄、高投资、高资本形成。然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和供给冲击的影响,依靠人口红利、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形成的所谓投资成本“洼地”效应逐步减弱,“低要素成本”时代一去不返。这意味着中国过分依赖增加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方式已经难以持续,还要做好应对更加困难局面的准备。
    经济结构性变化正在全球范围内上演,为保证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就必须重新定位结构调整的“任务清单”,优化要素投入结构,通过人力资本提升、技术提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型”向“效率驱动型”转变,已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当然,在整体要素结构升级的过程中要符合经济跃升的规律,要和资源禀赋相适应,结构调整也不要过于剧烈,这样可以避免在“要素红利”形势逆转下,比较优势出现“真空”的状态。

▲余斌认为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与今年大体持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近日表示,由于投资增长面临下行压力和新一轮全球性宽松货币政策影响,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与今年大体持平,CPI涨幅为4%左右。
  余斌表示,当前一些积极因素正在积累,三季度应为短期增长底部,四季度将出现小幅回升,预计全年GDP增长略高于7.5%,CPI涨幅略低于3%,是新世纪(10.35,-0.29,-2.73%)以来中国实际经济增速与预期目标差距最接近的一年。
  余斌说,明年消费、出口增长将与今年大体持平,但由于房地产、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资不足,投资增长将面临下行压力。
  他认为,随着商品房销售回暖,明年市场主导的房地产投资将出现小幅回升。但与今年相比,明年保障房施工套数、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均有所下降,保障房投资增速将明显减缓,导致房地产投资回升力量不足。
  同时,出口不振、产能过剩和利润偏低将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长。由于制造业投资与出口增长密切相关,明年出口增长相对低迷,出口拉动的投资动力不足。今年企业盈利水平普遍下降,众多企业出现亏损,自有资金不足,投资扩张动力减弱。
  此外,根据中国“十二五”规划部署,公路、铁路、地铁、水利等基建投资明年仍有一定增长潜力。但地方负债率较高,税收增收困难而民生类支出压力较大,局部地区风险约束明显增加,基建投资扩张能力将受到限制。
  余斌说,受新一轮全球性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和短期资本回流,都可能推高明年的CPI。他认为,食品供求总体处于紧平衡格局,国际、国内供给冲击或货币宽松都容易使物价上涨预期转化为上涨现实。
  “明年物价综合压力将略有上升。再考虑要素价格改革等,应为CPI上涨预留一定空间。”余斌说。
  余斌认为,要把经济增长稳定在与今年相当的水平,明年中国政府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由于预期明年投资增长下降,需要政府财政加快保障房和公路、水利等基建的投资,而明年面临比今年略高的物价压力,货币政策保持稳健非常重要。

▲龙永图认为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20年高速增长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近日在“道合堂龙江经济论坛”说,中国经济将会继续保持二十年7%到8%的高速增长。
  在谈到新经济格局下中国经济的展望时,龙永图作出判断:中国经济将会继续保持二十年7%到8%的高速增长。并就高速增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论述:“中国的高速增长是必要的,因为中国经济要发展,才能解决面前的贫困问题,才能解决就业问题,才能解决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问题;中国保持二十年高速增长是有可能的,从国内来讲,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将继续推动二十年,而这二十年将会给中国经济提供重要的动力。”
  他认为,中国经济在保持高速度、高效率、可持续发展方面,关键是要实现经济转型。在经济增长方式方面,要从以投资出口拉动为主到内需、投资、出口并重的这样一个阶段转型;经济结构要从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并重的阶段发展;从企业的发展来看,要从主要以国有大企业为主向多种所有制、大中小微企业共同发展的方向转变。
  在谈到中国的对外开放时,龙永图表示,中国经济必须适应新的全球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继续扩大开放,这是一条“不归之路”。中国经济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努力,在2010年进入了一个转折性的发展,就是中国首次超过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开始了追赶美国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历史进程。中国作为“老二”追赶“老大”的历史进程当中,继续扩大开放,将会面临非常复杂的局面,会碰到很多的困难,遇到很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会远远超过过去三十年开放面临的挑战,对此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叶檀认为中国经济转型取决于内需和城市化

    9月份各项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出现回暖态势。不过,著名经济评论家叶檀日前在光大银行“集贤汇”上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判断是,市场流动性极为紧张,而投资拉动还是惯性思维,未来中国的内生动力在于城市化和内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能否成功也取决于拉动内需和城市化。
  “经济改革已无捷径可走,面对今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拉动内需被视为要打好的一张王牌。”叶檀表示,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无法在短期内拉动消费,在工业化阶段的人口大国,既要建立社保体系,又要防止社保不公、在某些领域过度福利化。
  据国家相关部门测算,城市化率提高1%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会产生巨大的消费“累计效应”。

▲交通银行预计10月份CPI与上月基本持平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10月30日表示,预计10月份CPI同比与上月可能基本持平,初步判断2012年10月份CPI同比涨幅可能维持在1.9%左右,继续在低位徘徊。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表示,由于节日影响结束,预计10月份非食品价格将回到前期平稳运行的态势,预计同比涨幅相比上月将有小幅回落(预计同比上涨1.6个百分点),加上本月CPI翘尾因素相比上月将继续回落0.1个百分点,因此预计10月CPI将低位徘徊。
  根据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农业部监测的农产品批发价格和国家统计局监测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的数据都显示,进入2012年10月份以来,由于节日因素影响结束,加上天气良好,各地蔬菜供应充分,使得蔬菜价格持续回落,预计本月食品价格环比可能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

▲亚行报告称中国有望在2030年前成高收入国家

    10月27日,亚洲开发银行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了《超越低成本优势:中国经济如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报告。报告称,为了应对各种挑战,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亟须调整发展思路:通过不断的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从依赖低成本优势走向生产高价值产品。
  报告指出,中国经济面临许多挑战。首先,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5000美元,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才能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其次,中国三十几年的增长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其低成本优势,而未来几年因接近“刘易斯拐点”以及人口老龄化而引起的劳动力成本上升意味着低成本优势对增长的贡献会逐步减少。再次,由于改革尚未完成,中国经济存在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如增长来源的失衡、收入差距的扩大等,同时面临日渐复杂的国际环境。
  报告认为,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需要三方面的对策。一是,超越低成本优势,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推动知识型经济发展。二是要深化改革,包括企业、要素市场与财政体制的改革,并推动城市化与服务业的发展,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三是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经济与社会环境,包括稳定的宏观经济和健全的金融系统,社会的和谐与包容,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稳定的外部经济环境。

▲中国经济已筑底不存在硬着陆

    瑞银财富管理携手《国际先驱论坛报》10月28日首次在亚洲举办跨城市的国际教育论坛。对于中国未来经济,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已筑底,走势呈L形,不存在“硬着陆”可能。
  汪涛表示,最新出炉的经济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已处在“谷底”,今年第三季度经济同比7.4%,预计第四季度经济增长7.2%,明年经济增幅有望接近8%。目前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既有周期性调整也有结构性调整,二者同时存在,中国经济增幅有所下滑很正常。
  汪涛说,9月份中国出口数据好于预期不是单独现象,部分亚洲地区都有反弹,这与美国消费者信心增强和房地产复苏同步,当然外需能否持续反弹还需观察。此外,信贷有所好转,社会融资额增加,实体经济流动性增加导致投资增加,预计第四季度投资将处于高位,基础设施投资会增长。
  汪涛说,第四季度企业盈利将触底,而房地产业也将温和复苏。政策方面,她预计,目前经济已经企稳,就业压力不大,预计政府不会出台新的刺激政策,在房地产调控上既不会有太大的放松也不会出台新的打压政策。
  她表示,欧债危机能否得到缓解是一大外部风险,这影响到中国出口。国内方面,要关注房地产业能否温和复苏。

▲中国2013年经济增长目标或被设定为7%

    据报道,此前公布的三季度GDP再度引发市场对经济刺激政策的呼声,而随着CPI同比增幅重归“1时代”,通胀的趋缓也令政策宽松的预期继续升温。
  然而,“虽然各地促进经济增长、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比较高,但财力受到一定限制”,正如国家统计局在经济运行发布会上的表态,显著放缓的财政收入,已成为经济刺激新政出台的一大制约因素。
  财政部数据显示,1-9月份国内财政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0.9%,约为去年同期增幅的1/3;继一、二季度增长14.7%和10%后,三季度财政收入增幅继续收窄至8.1%,曾经增速攀升迅猛的财政收入正在转入低增长轨道;1-9月份财政支出增长21.1%,已超过全年14.1%的增幅目标,盈余仅为去年的一半。
  对此,花旗银行认为,受预算所限,中国四季度的财政政策将趋于中性,加之经济增长和就业尚在可接受程度,短期内出台新的经济刺激政策可能性微乎其微。
  花旗经济学家丁爽在10月29日的报告中预计,中国经济主要的改革进程或在2013年三季度开始。改革领域将包括:通过利率自由化、开放国营部门和账户等来改善投资;通过放宽劳动密集服务业监管、结构性减税来创造就业及发展民企;以及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来鼓励创新和民间投资。
  丁爽预计,在潜在经济增速下降,外需疲弱和改革措施出台的背景下,中国2013年经济增长目标或被设定为7%。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5 下一页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