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12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12期

投资视点

中国正在形成23个城市群

  据报道,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日前完成的《2010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称,中国正在形成23个城市群,其中,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跻身于国际公认的6大世界级城市群。
  在6大世界级城市群中,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外,另5席分别是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英国伦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报告称,城市群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是中国主体功能区战略中的重点和优化开发区,也是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报告提出,经过10-20年建设,中国要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分别建成国家综合竞争力最强、亚太地区最具竞争活力、国家创新能力最强的世界级城市群,同时,将海峡西岸建成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海岸型城市群,将环鄱阳湖建成国家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的生态型城市群,将成渝城市群建成国家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辽东半岛建成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城市群,将南北钦防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海湾型城市群,将天山北坡建成中国面向中亚五国合作的陆桥型城市群等。
  ◎标准
  根据“城市群内都市圈或大城市数量不少于3个,至少有1个特大或超大城市为核心”、“人口规模不低于2000万人”、“城市化水平大于50%,非农产业产值比率超过70%”、“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经济密度大于500万元人民币/平方公里”等标准,中国正在形成的23个城市群呈现为“15+8”的空间结构格局。
  ◎8个未达标城市群
  南北钦防、晋中、银川平原、呼包鄂、酒嘉玉、兰白西、黔中和滇中。
  ◎15个达标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海峡西岸、长株潭、武汉、成渝、环鄱阳湖、中原、哈大长、江淮、关中、天山北坡。

黑龙江战略新兴产业收入三年内将超3700亿元

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3月24日介绍,到2015年,这个省的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收入将超过3700亿元。
  作为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黑龙江省,近年来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使传统工业“脱胎换骨”,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节能环保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根据黑龙江省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新材料产业将重点发展高性能金属材料、纤维及复合材料、新型陶瓷、硅基及光伏、石墨等项目,生物产业将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项目,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将重点发展核电、燃气轮机、风电等项目,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将重点发展联合收获机械、大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等项目,交通运输装备产业将发展轨道交通和汽车等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对电石、铁合金实行限量生产

近悉,为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今年内蒙古自治区对电石、铁合金实行限量生产,电石、铁合金产量分别控制在477万吨和343万吨。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已向各盟市下达电石、铁合金产量分配计划,要求各地按时完成限产任务,并在每月15日前将上月电石、铁合金产量完成情况报至内蒙古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室。内蒙古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定期对各地电石、铁合金限产情况进行通报,并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内蒙古提出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依法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电石和铁合金企业。今年年底前,内蒙古将关闭和淘汰单产炉变压器容量小于12500千伏安的电石炉和6300千伏安以下的铁合金矿热电炉,进一步提高电石、铁合金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实现生产装置密闭化、大型化、自动化。
  内蒙古还将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电石、铁合金企业与上下游企业重组,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今年,除乌兰察布市和乌海—乌斯太—棋盘井沿黄河“小三角”地区外,内蒙古其他地区没有配套和延伸加工的电石、铁合金企业将全部淘汰退出市场。 

《深圳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总体方案》获批复

据报道,深圳市规划国土委秘书处处长刘世会3月26日证实,酝酿两年的《深圳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总体方案》(下称《改革方案》)近日已获国土资源部和广东省政府联合批复。
  刘世会表示,3月底将就《改革方案》召开一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和改革试点启动仪式,届时将对外公开《改革方案》的“具体细节”。
  据相关部门的官员透露,此次土地改革亮点是产权制度创新,改革核心主要包括: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二次开发利用机制创新,调控手段围绕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改革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两大重点。
  此次改革还包括在土地资产资本运作机制、完善土地利用和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即以土地资本化为重点,丰富完善土地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的理论体系,探索土地资产资本转化途径和方式,为创新土地调控和管理模式奠定基础。据《方案》,改革分近期(2011-2015年)和中远期(2016-2020年)两阶段推进,近期重点对改革涉及的基础性配套制度进行全面研究和探索,以光明、坪山新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为重点试验区,在土地用途管制、土地有偿使用、土地二次开发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产权制度等方面展开。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分析认为,此次改革最大亮点在于,通过土地二次更新利用模式,将现状土地和房屋的复杂产权进一步清晰化。
  在旧产权导入新产权模式过程中,把非法利益转化为合法利益,把不可实现利益转化为可实现利益,实现了利益最大化和增值,“原住民参与和配合积极性自然得到有效提高,从而可有效化解旧有土地开发利用模式带来的社会矛盾。”宋丁说。
  作为一个城市化率达到50%的城市,深圳具有典型二元特征矛盾体,既是一个没有农村建制的城市,又是城中村与村中城并存的城市。理论上土地全部国有,但原农村集体却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
  对于此次将权属问题纳入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整体框架下,多位业内人士称,这是国土资源部给深圳小产权房在一定框架和方向下进行产权创新的“准许”。
  原深圳市规划局规划处处长贺承军表示,深圳土地改革最大障碍,是对某些类别的现状土地和房产确权问题,“首先,以原住名义占有土地并完成建设的那部分违法建筑如何处置。此外,根据深圳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和规划法,规划区土地全部国有,但实际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土地并没有完成土地征地手续,即没有实现补偿交易,只是名义上的国有。”
  而上述类别现状土地和房屋权属问题一直是困扰深圳市政府产权突破难点。贺承军推测,这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动作,是“想把违法建筑占地、土地法规定的征地办法未曾完成而实际上已开发成片的地区,打包放到一个政策框架里,让国土部认可,从而实现对国土法的绕道通过”。
  北京大学国土与城市规划所所长顾正江则认为,相关部门批复的仅是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总体方案中仅涉及到在哪些方面改革,但具体如何改革,怎么改革则有待进一步落实”。从这个角度说,顾正江认为,深圳土地管理制度“还需很长的路要走”。

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会议指出,温州市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金充裕,民间金融活跃。近年来,温州部分中小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和企业主出走现象,对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开展金融综合改革,切实解决温州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仅对温州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全国的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使金融服务明显改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明显增强,金融环境明显优化,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
  会议确定了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的十二项主要任务:(一)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二)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三)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引导民间资金依法设立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及相关投资管理机构。(四)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五)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鼓励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支持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六)创新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探索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温州辖区内各银行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融资租赁企业。建立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中心。(七)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依法合规开展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及技术、文化等产权交易。(八)积极发展各类债券产品。推动更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再担保体系。(九)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创新发展服务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保险产品,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推动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市场监管。(十一)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防止出现监管真空,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建立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加强监测预警。(十二)建立金融综合改革风险防范机制。清晰界定地方金融管理的职责边界,强化和落实地方政府处置金融风险和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责任。
会议强调,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意义重大。浙江省和温州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工作。浙江省要成立工作组具体负责实施改革方案。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管,随时注意总结经验。

温州市金融最大问题是流动性不足

浙江省温州市3月27日表示,当前该市金融最大问题是流动性不足。这凸显出,温州市尚未走出信贷危机的阴影,官方的扶植政策尚未完全奏效。
  温州市3月28日公告称,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现象并未得到缓解,近期企业还贷压力加大。同时,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
  该市表示,目前全社会融资呈现萎缩,各方主体信任度不够。温州市截至3月20日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757亿元,较年初减少399亿元;贷款余额6,262亿元,较年初增加67亿元。而截至2月末,温州金融机构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112.4亿元,不良贷款率1.74%。
  此前,由于官方紧缩信贷,导致众多中小企业难以为继。一些融资困难的企业被迫通过“地下钱庄”借高利贷,从而引发浙江温州等地的信贷危机。
在此情形下,中国官方为维护稳定,已经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扶植小型企业。而温州市自身也宣布将实施一系列政策,推动温州金融业创新发展。

四川天府新区描绘千亿汽车产业项目“施工图”

3月27日,四川省“一号工程”天府新区建设迎来大单,一汽大众扩能项目等6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一汽铸造等112个产业化项目签协落户,开工及落户位于龙泉驿区的汽车产业功能区的项目累计投资总金额突破1000亿元。此次集中开工标志着天府新区龙泉起步区建设从“规划图”变为“施工图”。
  据了解,此次新开工的60个重大项目投资总额高达678亿元,涵盖汽车研发、制造、配套全产业链。其中包括沃尔沃成都生产基地项目等5个汽车整车项目、德国博世底盘等12个汽车配套项目、卡特彼勒成都基地等5个工程机械项目、成都国际汽车技术研发中心等5个工业综合体。据保守估计,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将达到1372亿元,实现利税128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2000个。
  天府新区于2011年12月25日正式开工启动,旨在打造中国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经济增长极,是四川省委省政府贯彻中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部署、落实国家《成渝经济区区划规划》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总体规划面积1578平方公里,其中龙泉片区总面积277平方公里,龙泉片区起步区约30平方公里。按照该区规划,未来天府新区龙泉片区将建成高端化的城市业态、现代化的城市形态、特色化的城市文态、田园化的城市生态有机耦合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上一页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6 下一页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