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27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27期

▲阿海珐可能在英国建核反应堆

  法国核能集团阿海珐(Areva) 7月9日提前宣布,有兴趣在英国安格尔西(Anglesey)和格洛斯特郡(Gloucestershire)与一家中国企业合作兴建新的核反应堆。之前的出资者出于疑虑退出了这两个地方的项目。
  阿海珐首席执行官吕克·乌塞尔(Luc Oursel)7月7日表示,该集团可能参与竞购Horizon,后者旗下资产包括位于安格尔西威尔法(Wylfa)和格洛斯特郡奥尔德伯里(Oldbury)的项目。
  德国能源集团莱茵(RWE)和意昂(Eon)3月起开始挂牌出售这些项目。该集团把此举的原因归咎于德国政府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Fukushima Daiichi)危机发生后决定逐步退出核电。
  这对英国政府是个打击。英国政府原本指望一些由能源集团组成的财团会兴建新的核电站,以取代那些即将报废的核电站。
  如今,制定了明确计划、打算2020年前在英国兴建核反应堆的能源集团只剩下法国电力集团(EDF)一家。英国天然气(British Gas)的母公司Centrica有权选择是否投资于法国电力集团的项目。预计两家企业将在年底前作出最后的决定。
  关于阿海珐竞购Horizon的计划,乌塞尔说:“我们可能会与一些中国电力企业和其他方面联合进行收购。”阿海珐7月8日确认,有合作意向的可能包括中国广东核电集团(China Guangdong Nuclear Power Corporation),这是一家国有企业。乌塞尔补充表示,预计莱茵和意昂“可能在今年年底之前”决定获胜的竞购者。
  中国投资英国能源领域可能引发争议,但并非没有先例:中广核拥有英国铀矿企业Kalahari,中石油(PetroChina)则投资了苏格兰炼油厂Grangemouth。

  ▲英特尔将向ASML 投资41亿美元

英特尔公司(Intel Co.) 7月9日宣布,将向荷兰公司ASML Holdings NV (AMSL, ASML.AE)及其芯片相关生产设备研发活动投资41亿美元。
  根据两家公司的协议,英特尔承诺出资至多31亿美元收购ASML不超过15%的股权。
  ASML是芯片生产关键设备光刻机的主要供应商,该公司及其竞争对手目前正在开发一项称为超紫外线(EUV)的新技术。与此同时芯片生产商也在布局生产新一代450mm的晶圆。ASML及其他设备生产商进行了大规模投资来制造与大尺寸晶圆相匹配的设备。
  根据双方协议,英特尔初期将投资约21亿美元收购ASML约10%的股权,之后再投资10亿美元收购后者5%股权。此外,英特尔还将向ASML提供约10亿美元的研发资金。

▲日企三菱商事和住友商事进军中国楼市

日本三菱商事和住友商事7月10日分别宣布,将在中国与当地大企业合作开发公寓住宅和商业店铺楼。两家商事希望以此进军中国房地产市场扩展其在中国的房地产业务。其中,三菱商事计划在大连市投资额约660亿日元,开发约3500套住宅和约34000平方米的商业设施。另外将通过房地产投资子公司向在大连当地的项目公司出资约50亿日元,股权比例40%,并计划派遣1名非常驻董事和1名常驻人员。
  此次与三菱商事合作的中国企业是老牌地产企业金地集团。这次的合作也是双方继沈阳市的大型商业住宅开发项目之后的第二次合作。三菱商事此次投资是看准了大连市住房需求的不断增长的趋势,面向中等收入人群和有换购市中心房屋意向的人群,提供低层住宅以及较宽敞的居住空间的设计。
日本住友商事则将通过下属的住友商事香港有限公司与江苏友谊合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苏州双友置地有限公司,参与苏州市开展住宅的开发。住友商事将在苏州市工业园区投资约70亿日元,开发5栋公寓楼和商业店铺楼1栋。住友商事因其在国内开发的公寓获得好评。此项目上班族为主要目标,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将大量引入日本开发方法。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财富》全球500强新榜出炉

美国《财富》杂志7月9日晚发布全球500强企业最新排行榜,美国上榜企业数量依然雄踞榜首,中国则首次超过日本,位居第二。
  在全球500强企业中,共有132家是美国企业;中国紧随其后,共有79家企业上榜,其中中国内地和香港上榜企业达到73家,比上一年度增加12家;日本上榜企业数量由去年的第二滑落至第三,共有68家企业跻身全球500强。
  《财富》杂志指出,全球500强“榜单”最显著的一个变化就体现在上榜中国企业的数量上,2002年只有11家中国企业跻身全球500强。
  由于受到欧债危机影响,欧洲上榜企业数量从去年的172家下降至161家。
  英荷壳牌石油公司以去年全年4845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排名第一,结束了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连续两年的榜首地位。而在前10强中,8家是能源企业,中国占了3席,分别是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国家电网,依次排名第五至第七位。
除能源行业外,银行业和汽车制造业也是造就巨无霸企业的主要行业。

▲2012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发布  
  
  财富中文网7月13日公布了2012年中国500强排行榜。榜单显示,中石化、中石油、中国移动位居2012年中国500强榜单前三甲。今年入主前三甲的上述三家公司与其在2011年该榜的排名上并无差异。中石化蝉联榜首、中石油及中国移动位居该榜第2名、第3名。    
  中国工商银行首次冲入前五,成为最赚钱公司。不过,今年中国工商银行的表现突出,首次冲入前五。并且凭借4,752亿元的营业收入,(净利润为2,082亿元),在中国500强分榜--最赚钱的40家公司独占鳌头,成为最赚钱的公司。    
  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首次上榜,净利润率排名第一。纵观今年的总排行榜,我们发现第423位的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虽然首次上榜,但其利润率(净利润率59%)超过其他全部上榜公司,在利润率最高的40家公司中排名位居第一。   
  2012年中国500强榜单上出现了58家新面孔,包括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32位)、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33位)、冠捷科技有限公司(排名第68位)等等。 
  中国500强投资价值渐显--过去三年虽总利润不断上升,不过连续三年总市值却在下降。2011年,尽管中国500强公司的总利润增长了近13%,但是总市值(以每年12月31日计)却比上一年下降了10.9%。实际上过去三年,虽然上榜公司的总利润每年都保持了增长,但总市值却连续三年下滑。也就是说资本市场对于中国500强公司总体估值不断下降。总体而言,目前中国500强公司的估值水平比三年前下降了四成以上,股票的价格相比三年前大都打折了。  
  今年,中国500强的总收入达23.7万亿,比上一年增长25%,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4%。总利润为2.1万亿,比上一年增长了12.8%。实际上三年来,中国500强收入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逐年在提高。导致这种现象有两个可能的原因:1. 越来越多的大型公司在过去三年中上了市;2. 中国大型公司的成长速度总体上其实高于中小微型的公司。

▲世界顶级公司透明度排行榜出炉

国际透明监管机构7月11日公布世界顶级公司透明度排行榜。榜单显示,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以8.3分(总分10分)的绝对优势稳居榜首。不过,中国公司却集体在该榜上向后站,排名最靠前的中国工商银行也仅名列第76名。
  该排名榜选取了2010年《福布斯》排名前105位的跨国公司,按照市值、反腐措施、公司结构、缴税记录和收入等指标考量企业透明程度。
  除了位居第一的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外,必和必拓和力拓集团并列紧随其后。中国四大银行,除了工商银行排名第76位相对靠前外,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排名均垫底。
  而由巴菲特掌权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和汽车大腕日本本田公司,都没能逃脱透明度倒数的厄运。
  榜单显示,排名前十的大多为能源类公司,而整体看,能源类企业的排名也都靠前,金融和技术类公司排名靠后。
  公布此次排名的国际透明监管机构称,能源类企业得分普遍较高是因为它们多年来倡导的集团化经营方式所需,如果它们采取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则会被认为存在很高的腐败风险。相反,金融类企业平均得分只有4.2。
  国际透明监管机构表示,金融类企业虽然多次公开强调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将增加企业透明度,但在此次调查中仍表现出很不透明的公司治理结构。
  该机构建议,政府和银行监管机构应该迫使这些企业,根据不同国家标准公布所有的子公司、加盟商代理商、合资公司和其他附属机构。

▲2012中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企业发布

中国国家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7月10日在南京发布2012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名单。华为、中兴通讯、海尔集团名列前三。
  统计榜单中,百家软件企业共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401.16亿元人民币,与上届百家企业收入总和3135.47亿元相比,增长8.5%。蝉联榜首的华为年收入为850亿元。该榜单排名前十的企业还包括北大方正、浪潮、南京联创、东软、浙大网新、南京南瑞和同方。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介绍,2011年,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实力继续增强,成为推动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核心支撑。本届百家软件企业排名前三位的企业软件业务收入均超过300亿元,收入总和1533.64亿元,比上届前三位企业收入总和增加128.96亿元;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56家,比上届增加5家。本届百家企业入围门槛为6.03亿元,比上届入围门槛提升7116万元。
  杨学山表示,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对软件产业带来一系列深刻变化,开放式创新、产业链垂直整合、产业生态体系竞争、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成为新时期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特点。中国应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强供需对接,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工作机制,为大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五粮液两成股份划至集团

五粮液股份公司7月9日发布公告称,宜宾市国资委拟将其所持五粮液股份公司20.07%的股份(即7.61亿股)无偿划转至五粮液集团。
  公告显示,五粮液集团与宜宾市国资公司均为宜宾市国资委属下的国有独资公司。此前,宜宾市国资公司直接持有五粮液股份56.07%的股份,划转后,将直接持有五粮液36%的股份,仍为五粮液的控股股东;五粮液集团公司则将持有五粮液20.07%的股份,为第二大股东。
  五粮液集团公司董事长唐桥曾经称五粮液集团和五粮液股份之间的管理体制“很怪、很复杂”,怪就怪在这个实际管理着五粮液厂区大小事务的“五粮液集团”,却并非上市公司五粮液股份的控股股东,不持有五粮液股份。
  此次股份划转尚需取得国务院国资委的审核批准。若转让顺利完成,五粮液集团将告别“不持有五粮液股份公司股权”的奇特局面,并成为五粮液的第二大股东。

▲搜狐回购阿里巴巴所持搜狗股份

  据报道,近日,搜狐宣布以2580万美元回购此前阿里巴巴所持有的全部搜狗股份。此次回购,阿里巴巴获得75%的投资回报,而搜狗则获得1500万美元并赢得了两年的发展时间。值注意的是,此次退出的是阿里巴巴集团,马云持有股份的云锋基金仍持有搜狗股份。
  2010年8月9日,搜狐将旗下的搜狗正式分拆为独立的公司。与此同时,阿里巴巴和云峰基金共同向搜狗注资获得16%股份。阿里占10.88%、云峰占5.12%,张朝阳个人投资占股16%,搜狐公司保留68%的搜狗股份。
  按照搜狗的计划,今年下半年将对搜狗输入法、搜狗浏览器、搜狗搜索进行重大升级,还将发布若干款PC和无线产品。而这时,在搜狐看来当时作为战略投资者角色入股的阿里已很难对搜狗进一步的支持,于是搜狐选择了回购。

▲京东商城2013年前没有融资时间表

据一位京东商城内部人士近日表示,京东商城在2013年之前并不打算主动推进包括IPO或私募股权融资在内的融资计划。
  一份由普华永道为京东商城所做的财务评估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年底,京东商城的净现金接近10亿美元。
  “这说明京东商城目前并不缺钱,‘正在与黑石等私募机构谈融资’的说法也都是谣言。”上述内部人士认为,公司目前的现金流充裕,再加上每年可以从银行获得额度2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银行授信,以及正常业务运营所获得的账期,京东商城目前的财务状态很健康,并不急于融资。
  “从三四年前开始我就对外说过很多次——2013前之前不考虑上市,而且我也从来没说过2013年以后就一定上市。”京东商城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6月份时曾表示,自已心里的IPO时间表不会提前。
  7月5日,对于网上有关京东商城于6月向美国证监会申请上市,数日后又中止,转而寻求D轮融资的说法,刘强东在微博回应:“谣言漫天飞!”
  不过,多位接近京东商城的投资人士证实,京东商城5月末在香港举行的投行分析师沟通会,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讨论在今年夏末完成IPO的可能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机构人士说,与会投行分析师给出的估值并不乐观,其中最低者至50亿美元。不过,这位机构人士补充说,50亿美元的估值未来仍有上涨空间,京东商城如果坚持原来的IPO时间表,两三个月后,其估值可能会再提升20亿至30亿美元。
  据悉,京东商城在2011年上半年宣布完成C轮融资时,其中最后一批进入的机构——如DST和红杉资本,进入时对京东商城的估值约在70亿美元左右。
  目前尚未盈利的京东商城,其估值标准一直主要依据市销率(股价与销售收入之比)。对于京东商城估值在2012年出现大幅缩水的原因,目前市场说法不一。大多数人倾向于“电商产业已经进入挤压泡沫的阶段”的观点,但也有接近京东商城的私募机构人士透露,京东估值缩水现象更多属于个案性质,主要是公司2011年的实际业绩并未达到当初对C轮投资人的承诺。
  京东商城是否迫切需要融资,部分将取决于京东商城基础建设的节奏,以及现有主营业务的增长情况。
  刘强东已多次公开透露京东商城规模庞大的物流基础建设规划——未来三年内,京东商城会投资100亿元人民币用以打造全国性的仓储和配送服务。其中,在2014年底之前,将在全国投建六个实用面积达100万平米的“亚洲一号”仓库,每个仓库的成本在10亿元人民币,而2012年至2013年正是该项目实施的关键年。
  今年3月刘强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又称,2012年将是京东在硬件设施方面“花钱最多的一年”,总投入预计将接近36亿元人民币,因为这一年六个“亚洲一号”项目将同时工作,并力争在年底开通三个城市。
此外,京东商城的员工总数也在迅速膨胀。截止今年上半年,京东商城的员工总数已接近25000人,而刘强东对财新记者透露,到今年年底,公司员工总数将会扩大至40000至45000人的规模,这其中物流配送人员占到三分之二,而到2013年底,公司仅配送团队的人员将会进一步扩展至40000万人之众。

上一页 1..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