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摆正利益观这个问题上,企业领导必须正确处理好自己与下属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良好的利益调配机制来激发出下属的工作积极性。我在前面的讲座中曾谈到处理上、下级关系时要遵循“四三三”原则,即上级领导与下属之间应保持一种“四分尊重、三分利益、三分敬畏”的关系。这“三分利益”指的就是领导者要妥善安排好员工个人利益,让员工从你那里得到应有的回报,只有这样,你才能从员工身上挖掘出无限的潜能。现实生活中,有些企业老板总是把“他人之得”看成是“自己之失”,更乐意将别人应得的利益据为己有。这样的老板充其量也只能算得上一个守财奴,永远不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凡成大事的人,往往都具备仗义疏财的品行,凡是占小便宜的人,不仅当不好领导,做人也是“孤家寡人”,缺少朋友的关爱。
十六、竞争的欲望
究竞什么是竞争?这里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问题。说有两个小孩子去森林里玩,正在玩得高兴时,突然发现一只狗熊,正向他们这边扑过来,其中一个孩子对另一个说:“喂!我们该逃跑了”。
另一个却不慌不忙的在穿鞋,另一个孩子疑惑不解地问:“难到你跑得比狗熊还快吗?”正在穿鞋的孩子头也不抬地回答到:“不!我只要跑过你就行了”。
这就是竞争,这个简单的故事告诉我们领导干部,要想生存就必须在竞争中取胜,谁是竞争对手,如果你把狗熊误认为是竞争对手,就会影响你的勇气,可能让你放弁竞争成为失败者,取胜只过了生存关,而生存不是目的,生存只能给发展提供了时间条件
竞争是真理,竞争是自然法则,我们要遵循它,要掌握它,还要赋予它新的内涵,竞争已由过去的大鱼吃小鱼进展到今天的快鱼吃慢鱼,聪明鱼吃笨鱼。因此,策略就是企业作战的指导方针,是各部门实现即定目标的指南。而目标的设定、执行方案与资源调配则是制定策略的三部曲。如何在资源、限制与环境的三要素中去分配资源,制定主要方向,达到目标之架构及制定计划,对于任何一级领导干部来说,制定工作计划是基本的要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很多干部只会对发生的事情或模式化的工作采取固定的老一套的措施来处理或听命行事。他们往往不愿花费精力或者不会在做事之前考虑奋斗目标的具体工作步骤。然而领导干部则必需了解通过什么途径;采取什么方法从而更加有效的实现奋斗目标。如果没有计划,随心所欲;听天由命,员工就会无所适从,偏离轨道,迷失奋斗的方向。而设定计划就是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最佳方法的基础。
十七、善于雪中送炭。
新老交替是一种自然规律。每一个领导都有台上、台下的时候,每个企业领导者也都有顺风和逆风的时候。作为一个下属,都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老上级、老领导的问题。一个好领导,人们应该视之为一个师长、一个朋友,无论他在台上还是台下,无论他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应该保持前后一致的尊重态度。千万不要在领导顺风顺水的时候好话说尽;而等到领导陷入困境、遇到难题,需要大家真正帮助时,那些曾经跑前跑后的人一下子作了“鸟兽散”,落得个“门前冷落车马稀”(“太太死了压满街,老爷死了无人抬”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张雪奎教授在自己的企业经常讲:我不反对下属讲几句赞扬之类的话,但还是希望大家能少一点“锦上添花”,而多一些“雪中送炭”。一项决策做对了,一项工作做成功了,大家不免会有赞美之辞。但这种“锦上添花”式的赞誉在事后往往于事无补,而且极易混淆领导的视线,极易带来一种不好的风气。但“雪中送炭”就不同,它是在你危难之际给予帮助,这才是真实情感的流露,也体现了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患难之中见真情!对这种行为我们应该大力提倡。“雪中送炭”体现出来的其实就是一种“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的情商素质,同时也是一种牺牲自己、关怀他人的高贵品质。如果一个企业拥有很多“雪中送炭”的领导和员工,那么,习惯搞“锦上添花”的人就会失去市场,这个企业肯定会成为一个充满正气、空前团结的企业,也肯定会是一个市场口碑很好的企业。
十八、强健的体质和充沛的精力
商场如战场。无论是深入基层,强化生产经营管理,还是运筹帷幄,对变化莫测的市场形势作出战略决策,没有好的身体,都将留下力不从心的遗憾。因此,管理者必须选择年富力强的同志担任,才能肩负起繁重的生产、行政、指挥任务。
综上所述,合格的管理者对本单位和本部门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辅助促进作用。作为管理者,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管理者,应在新世纪的大环境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养及素质,为本单位和本部门提供更高水平高质量的管理和服务,不断增强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