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市场行情 > >> 增长趋缓,我国拉链行业须在变局中布局

增长趋缓,我国拉链行业须在变局中布局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2-08-10 00:00:00

  2012年对中国拉链行业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和经营压力的一年,无论是外部经济环境,还是行业内部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前所未有的,虽然已年过大半,但广大拉链企业对未来的市场走势仍然没有底,对面临的各种困难仍然感到困惑。


  有关专家认为,经过30年高速增长之后,中国拉链业已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将转入平稳增长期。在新的阶段,以往那种粗放型发展的传统之路越来越窄,单纯依靠廉价赚取眼球的时代渐趋远去,精细化生产、品牌化发展的产业转型之路势在必行。


  增长趋缓


  2012年中国经济已明显放缓,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拉链行业现在所面临的经济形势比2008年还要困难和复杂。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与拉链行业密切相关的服装行业虽然年度产量、出口和利润增长都保持稳定,但增长率则是逐月下降,绝大多数指标的增长率均低于上年。据海关公布的数据:2011年中国服装出口1532.19亿美元,同比增长18.34%,出口数量为292.23亿件,同比下降1.1%。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全年服装出口数量同比增长0.48%,接近零增长。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纺织服装零售额达到7955亿元,同比增长24.2%,但增速下降0.6%,价格提升成为支撑零售额保持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价格的提升也对销售量产生了抑制。总体上说,2011年中国服装行业经济运行的特点是:前高后低,增幅回落。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销企业都出现了销售量减少,存货增加,应收账款增加,现金流变差等问题。


  2011年,我国旅行用品及箱包出口239.4亿美元,同比增长32.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7.9个百分点。


  对比拉链行业2011年全年整体的运行情况,可以说是如出一辙。上半年全行业订单普遍较多,在2~5月份行业内还出现了订单高潮,绝大多数企业都来不及完成订单。销售值与上年同期相比,有些企业增长了20%~50%,但到下半年订单情况变得非常糟糕,由于受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国内市场碰到“暖冬”的极限气候,导致订单大幅萎缩。连出口一直保持强劲增长的义乌拉链市场也出现了2008年都没有遇到的情况,出口量下降,下半年出现的大滑坡拖垮了全年的经济指标。


  2011年拉链行业的产量和销售额与2010年基本持平或下降5%左右,销售额约为380亿元人民币,产量为400亿米。海关统计:拉链直接出口7.03亿美元,同比增加18.4%。进口3.51亿美元,同比增加4.8%。


  今年前5个月服装的运行情况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销售高潮,1~5月份纺织服装出口在剔除价格因素后同比下降了1%,国内衣着类零售额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9%,行业利润增速回落明显。


  拉链行业今年前5个月总体运行情况比较平稳,继1、2月订单较少后,3月份开始回暖,4~5月份全行业企业的订单普遍好转。呈现如下特点:大企业比小企业接单状况要好,自主品牌企业比无品牌企业接单好,内销企业比外贸企业接单好,金属拉链的订单数量好于去年,而注塑拉链订单少于去年同期。外贸企业订单总体呈下降状态,即使有些企业有大订单也不敢接,主要是由于人民币升值,出口存在较大的价格差原因。


  影响因素呈多样化


  2012年,影响拉链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呈多样化。从外部情况看,主要表现在:


  2011年,美国经济复苏显著放缓,欧元区经济明显下滑,日本GDP连续三个季度出现负增长,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普遍出现回落,全球经济宏观调控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


  国际市场疲软使得竞争更加激烈,东南亚国家依托更低的原料、劳动力成本,还有更优惠的的政策措施,夺走了中国很多订单。孟加拉、印度、越南、柬埔寨、印尼等国企业表现更为抢眼。


  在经济不景气时,单边贸易保护政策通常在政治上受到一定程度的欢迎,2012年,发达国家将会加大对新兴经济体货币升值的干预力度,要求新兴市场扩大内需,增加进口。国际贸易战和汇率战不可避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阻碍更加凸现。


  国内方面,2011年国内货币政策明显紧缩,对服装中小企业影响加大,贷款难,贷利率上浮等一系列问题凸现,流动资金紧张。拉链行业企业贷款综合利率达到15%到18%。按此测算,借贷2000万一年,一年多支出100多万元。


  企业对国内通货膨胀的担心在增加,居高不下的生产成本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去年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导致企业支出增加30%左右。用工荒背后的被迫产业转移也具有一定的产业风险,人民币持续升值,美元继续贬值,原本利润微薄的出口企业赚到的美元更不值钱。国内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成本不断上涨,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这些不仅造成企业产销不畅,库存增多和利润下滑,还影响企业正常接单生产和市场信心,严重阻碍了全行业的稳定运行。


  寻求突破口


  事实上,上述问题有些是因政策和外部环境变化等短期因素影响所致,有些是在转型过程中无法回避且长期存在,需要采取不同对策寻找解决的途径。


  专家认为,未来决定企业命运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本和规模,而是企业是否站在创新体系的基础上,确实获得了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价值。在新时期,全行业应树立全新的产业发展观和品牌观,实现由规模效应向价值增长的跨越,实现比较优势的根本性转换。


  2011年我国拉链对全球出口金额增长幅度减少,一个原因是主动或被动放弃低附加值订单,如义乌许多拉链企业因汇率和材料大幅变动,而放弃了较大数量、较低价格、较长时间的订单,调整了出口产品的价格和附加值。

相关热词搜索: 增长趋缓我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