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次的中国领导层交接开启最后阶段。”英国广播公司(BBC)昨天如此形容中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开幕的意义。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说,会议更深层含义在于,它将完成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指明。在外界眼中,能体现这种继往开来的最佳载体,便是温家宝最后一次以总理身份做的政府工作报告,西方记者从这份10年中最精简报告里读出了颇多信息,如中国将政策重点转向拉动消费和改善民生,经济增速目标则维持在7.5%的“务实”水平。个别对华比较严苛的日本媒体则在报告中读出“中国政府过去十年挣扎在理想与现实间的痛苦”,论据是该报告中坦率触及中国发展过程中暴露的诸多问题。相比之下,以10.7%增幅维持稳定增长的中国军费预算似乎没有像往年那样被外界过度解读。德国学者柯尼西5日对《环球时报》说,中国政治运行给他最深刻的印象是稳定,而稳定是与治理中国这样的大国的需求最合拍的特性。
“更多笔墨倾注改善民生”
“人民大会堂内,即将卸任的温家宝用他所做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为新一届全国人大会议拉开序幕。”CNN5日以此为开篇的文章说,接下来的日子里,人大会议将讨论中国未来数年的政策重点,并完成对国家主席、政府总理等职务的最终任命。香港《南华早报》网站5日也将“政府工作报告为人大会议揭幕”作为当日首要“话题”。该报称,这份政府工作报告会告诉你中国政府已经做了些什么,以及来年这个国家可以期待些什么。
从外媒对历届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关注来看,他们对“中国版国情咨文”的好奇几乎总由一些敏感数据支撑,如经济增长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目标以及军费预算增幅。根据昨日公布的最新报告,2013年上述三项数据分别为7.5%、3.5%和10.7%。而2012年度这三项数据分别为7.5%、4%和11.2%。两相比较,路透社得出结论:中国政府变得更加“务实”。
“相较往年,今年两会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在目标设定方面明显着墨不多,而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则将更多笔墨倾注在民生改善方面。”与路透社这一解读相似,多家西方媒体昨天集中分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透出的“改变”。《华盛顿邮报》说,即将退休的温家宝总理释放的信号是,中国领导人将不再不惜一切地强调经济增长,此外,报告风格也在转变,语言比前几年版本更加平实。也有媒体注意到,今年这份1.6万字的报告是过去十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最精简的。日本时事通讯社说,做报告所用时间从以往的2个多小时压缩到1小时45分钟,“确实缩短了”。
“既歌颂成功,也列举矛盾。”法国《快报》说,温家宝在报告中用这样的方式强调了对中国未来的信心,他提到的中国近年来的成功包括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航母、高铁、2008年举办北京奥运会等,而他提到的社会矛盾包括教育、就业、医疗、住房、食品安全等。这种报喜也报忧的做法却被日本《产经新闻》解读为:“暴露了中国政府过去十年挣扎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痛苦”。CNN说,温家宝在报告中触及了一些人眼中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城市中富裕阶层与外来务工人员在财富与机遇上的不均。文章还说,今年冬天中国经历的“最严重污染”以及包括薄熙来案在内的一系列贪腐丑闻已损害中共的声誉,中共新一届领导层已展现出打击腐败、促进民生的决心。《华盛顿邮报》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切事关民众生计的诉求与许多代表形成共鸣,来自上海的农民工代表周振波说,“我觉得非常非常高兴,尤其是到最后,我特别感动,眼里充满泪水。”周表示,他尤其关注农民工住房和子女教育问题。
“中国总理承诺以消费驱动经济增长,但没有提及大国企的命运。”美联社5日的报道认为政府工作报告还有没说到的地方。文章称,中国政府希望企业能提高员工工资,缩小精英阶层与普通民众的收入差距,但中国国内消费增长的速度慢于政府的预期,在温家宝承诺的环保等问题上,具体实施时很有可能触及大国企的利益,从而产生阻力。路透社说,两会前引发热议的大部制改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丝毫没有提及,昭示着新一届政府在推进改革等方面任重道远。
“大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上午10时进行10年总理任期内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对两岸关系仅轻描淡写提到,要‘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内容堪称历年来最为简洁,仅85字,还不到去年的1/3。”这是台湾《联合晚报》记者林则宏5日发自北京的报道。岛内媒体对大陆重大政策报告往往研读得很细。而细读报告的绝不仅是台湾媒体,林则宏在报道中提到,采访两会的日本媒体也高度关注温家宝是否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针对钓鱼岛争议再次传达北京的立场。日本电视台说,温家宝在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守卫中国的海洋权益”,明显意在牵制日本。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