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制造 > >> 缺乏有效引导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待完善

缺乏有效引导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待完善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09-26 11:44:10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产业快速发展所需要的外部环境尚不完善,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和企业自身的力量难以快速成长。为此,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通常需要借助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政策,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规划》于去年已经出台,各省市也都出台了相应政策。然而,当前我国既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存在着一些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吕铁日前指出,就整体而言,突出问题包括政策边界不清晰、瞄准效率不高和政策工具缺乏等。

  政策边界模糊 效率不高

  目前,我国的公共政策普遍存在边界模糊的问题,政府干预、干扰市场发挥作用的问题较为突出。如,中国力推 电动汽车作为 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路线,但是被扶持的企业在电动汽车项目上严重缺乏自生能力,一旦其他技术路线成为主导技术,产业发展风险较大。类似的情况在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也存在。

  同时,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在制定和实践中已经出现了政策瞄准效率偏低的问题,直接影响有关政策的效果。政策瞄准效率不高分别体现在区域层面、产业层面和产业链的不同环节等方面。

  吕铁认为,各地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似度高,产业布局雷同,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过度投资和重复建设的问题已经显露出来。地区之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缺乏基本的协调机制,跨地区产业协作、产业布局优化机制也没有建立起来。各地在产业的规划和发展实践中,没有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在目前的政策实践中,大量的政策资源被用于技术门槛相对低下的产能扩张环节,而没有被用于本该发挥作用的产业链环节。另外,政府与企业之间缺乏沟通,产业政策供给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现象。

  政策工具不足 实施不力

  总体而言,当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较为明显地延续了传统的产业政策工具。有些产业,如 光伏和 风电,即将面临过剩问题,新兴产业产能过剩说明还是用原来发展传统产业的模式来发展新兴产业。目前已出台的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主要集中在财税金融政策、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政策以及营造市场环境、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以及加强组织协调等方面。从这些产业政策的实践来看,实际发挥功效的政策仍然是以财税金融政策为主,而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面临着的突出问题则应对不足。

  在政策实施方面,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缺乏明确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难以推动政策的落实。政策部门条块分割,缺乏有效的协调和决策机制。尚未建立起相应政策调整的机制,而且也缺乏有效的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考核机制,难以满足政策及时调整的需要。例如,由于过度投资和重复建设,多晶硅、风电、液晶显示、碳纤维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是由于缺乏专门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计监测体系,难以在产能过剩出现之前做出预警,也难以针对产能过剩的不同程度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此外,一些政策还缺乏退出机制。

  构建新型政策体系

  吕铁认为,产业政策的重构,必须摆脱传统产业的政策思维,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政策必须有利于持续的技术学习和持久的资金投入,通过优化投资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率以提高创新的可能性,着力推动实现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制度环境的生成。吕铁就如何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