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冶金 > >> 钢铁石化替银行“打工”发改委着手研究减负

钢铁石化替银行“打工”发改委着手研究减负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中国新闻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2-06-26 00:00:00

  11亿,这是今年1-4月份全国70余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总额,256亿,这是这些钢厂同期的贷款利率、“贷款顾问费”、水利建设基金等各种财务费用总额,财务费用同比上涨将近40%。巨大的财务负担让中钢协副秘书长屈秀丽感慨,中国钢厂不仅在为海外矿山打工,而且还在为国内商业银行打工。

  如此苦逼的不仅仅是钢铁行业,还包括看起来似乎风光无限的石化行业。财政部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国有石化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9.10%,销售利润率为3.21%,财务费用同比大幅上涨34.69%。

  这是一个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的现象:不仅仅大量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连宝钢、武钢甚至中石化下属企业这样的大型国企也面临着越来越突出的类似问题,导致财务成本剧增。

  钢铁和石化企业的上述境遇引来了关注。日前,由国家发改委产业司牵头,联合工信部、财政部、央行、银监会等数部委共同制定的一份政策建议正在起草当中。工信部相关司局的一位官员6月19日透露说,降低银行对企业在贷款环节中不合理成本,将成为政策中一个重要部分。

  联合调研

  6月初,国家发改委联合工信部、央行、财政部、银监会等数部委组成了国务院联合调研组,对湖北、江苏、辽宁、河北、上海五省市的钢铁和石化行业进行调研,调研组也因此分为钢铁和石化两组。国家发改委在6月1日下发的一份特急文件中称,通过此次调研“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成因,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形成专题报告上报国务院”。

  据悉,钢铁和石化两个调研组于6月5日出发,分别于6月7日和6月11日结束。石化调研组先后赴上海化工园区和南京化工园区这两个当地知名的石化企业进行调研,钢铁组则走访了包括宝钢、武钢、沙钢、鞍钢、唐钢等在内的大型钢铁企业。

  前述工信部官员说,融资贵、不合理税费高,是此次调研中企业反映很普遍的一个现象,同时也存在原材料成本上涨、产能过剩等问题。正在起草的政策建议,将会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上报国务院。

  早在去年下半年,中钢协主管财务的副秘书长迟秀丽就已经发现了钢铁企业财务费用成本在迅速增长了。只不过,在当时,她和大部分的钢厂一度都认为这只是央行连续加息导致的结果。到了年底,屈秀丽对全国70多家大众型钢厂的财务统计结果显示,2011年全年大中型钢厂的利润总额为875亿,但包括贷款利息、汇票贴息等在内财务成本总额达到了621亿,利润与财务费用比达到了1:0.7。到了2012年,财务成本进一步上升,继2011年上半年大中型钢铁企业的财务费用同比上升33.79%后,今年前4个月再次上升近40%。

  屈秀丽后来的分析发现,导致企业财务费用成本上涨的原因中,央行加息只占到三分之一,剩下的都是由于银行向企业私自收取“贷款咨询费”、“专家顾问费”等许多不明不白的费用和银行自主上调利率等非正常因素所导致的。

  屈秀丽说,“在企业的三大成本费用中,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企业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降低,但是唯独财务费用掌握在银行手中。在矿山之外,钢厂又沦为给银行打工的地步”。

  河北省冶金协会秘书长王大勇说,融资成本高不仅存在于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在民营钢厂中更加明显。武钢集团新闻发言人白方也对本报表示,融资贵、财务费用高,对于钢铁企业来说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

  类似的情况在其他行业也同样存在。去年9月份,行业机构在对几家大型铜材加工企业的财务分析显示,该行业在去年上半年的利润与财务费用比达到了1:0.6。融资成本的上升,对于铜材企业尤为明显,此后随着承兑汇票贴现利率的提高以及银行对资金的收紧,企业的财务进一步攀升。

相关热词搜索: 钢铁石化银行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