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财经动态 > >> 财经动态 第137期

财经动态 第137期

IMF称美联储退出QE或引发全球市场波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警告说,美联储退出史无前例的资产采购项目可能引发市场反应,导致“过度的”利率波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董事会在这份作为对美国这个世界最大经济体年度评估报告一部分的声明中指出,这可能有“全球性的不利影响”,声明认为,“就退出策略的有效沟通和对时机的精心选择对消除这些风险将是至关重要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的评估中维持了对美国2013年经济增长率1.7%的预测值,虽然美联储的决策还在形成中,财政政策还是对经济增长的一个拖累因素,但是房地产和劳动力市场正在改善。报告预测,2014年美国经济将会增长2.7%,与本月早些时候的一份报告中的结论一致。
    虽然美国国内失业率目前还是在7.6%的高位,联储偏爱使用的通货膨胀率指数显示,物价相比之前一年仅有1%的增长,远低于2%的目标值,美联储还是正在考虑减少每个月850亿美元的债券采购规模。联储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将在7月30日和31日举行下一轮决策例会。
    联储在之前表示,经济数据将会决定减少所谓量化宽松措施这个每月债券采购项目规模的时机。市场调查显示,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联储会从9月开始减少这个项目的采购力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董事会认为,虽然宽松政策“还在继续为经济复苏提供必须地支持,但是其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力应该被细致地评估”,很长时期的超低利率可能对金融稳定性有意想不到的后果,并使得部分新兴市场的宏观政策复杂化。美联储从2008年12月起一直维持主要利率指标在接近零点的水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警告说,“财政赤字的削减在2013年有些过于快速”,被称为预算封存的自动开支削减可能导致中期的潜在增长放缓。
    不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董事会也对美国房地产和劳动力市场的改善迹象表示了欢迎,称,“认同房地产市场的反弹是得益于货币政策行动以及政府担保项目对再融资和贷款修改的促进”。基金组织同时也认为,“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还有持续支持的空间。”
 
摩根大通宣布将退出现货大宗商品业务
 
    摩根大通7月26日宣布,考虑到监管机构正在加强对华尔街金融企业在大宗商品交易中所起作用的审查,公司正在为名下的现货大宗商品业务寻找战略选择,包括了所持有的任何大宗商品资产以及名下的现货交易业务。
    摩根大通表示,将会考虑包括出售、拆分以及战略合作等在内的全部战略选择。公司也强调,虽然正在寻求退出现货大宗商品业务,但是仍将继续致力于为大宗商品市场提供传统的银行服务。
    美联储在近期刚刚宣布,将对2003年时候做出的,允许接受其监管的银行在现货大宗商品市场进行交易的决定进行重新评估;美国司法部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同时开始了对华尔街金融机构在金属仓储行业所扮演角色的调查。
    此外,摩根大通还同时面对涉嫌在加利福利亚州和中西部地区操控电力市场价格的指控,有报道称该行可能同意支付创纪录的4.1亿美元和解金了结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提出的指控。
    摩根大通在声明中指出,考虑退出现货大宗商品业务的决定是在一次内部评估之后做出的。这个意外的决定和该行从2008年开始积极进入这一领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该行在当时通过收购贝尔斯登获得了大量现货交易资产并延揽的一批专业人员。2010年的时候摩根大通又收购了苏格兰皇家银行名下的Sempra大宗商品业务,迅速成为了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在大宗商品业务上的强有力竞争对手。
 
 
英央行今年或不再考虑增加QE规模
 
   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PC)将于7月31日至8月1日召开议息会议,并于会后公布利率决议。随着英国经济复苏信号加强,英国央行本周(7月29日-8月4日)很可能会维持利率和QE规模不变。目前,英国中央银行仍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5%的历史低点,并保持量化宽松规模3750亿英镑不变。
  已有越来越多分析师开始预期,英国央行新任行长卡尼可能在7月议息会议上不再投票支持增加资产购买(QE)规模。但6月的MPC会议纪要显示,一直以来的鸽派委员迈尔斯和费希尔也不再主张立刻提高QE规模,这一消息令市场略感意外。
  MPC将会讨论是否央行应该把QE规模纳入“前瞻指引”中。但在英国经济目前仍面临持续下行风险的现阶段,如果MPC早早就将增加QE规模的可能性完全排除的话,就过于鲁莽了。
  毋庸置疑,对央行不会增加QE规模的预期正在升温。一方面,美联储在退出QE的道路上显得比一两个月前略有犹豫,这对英国央行而言无疑是“减压”。另一方面,近期英国经济数据喜人,显示经济复苏正在冒出新芽,这也减小了央行增加QE规模的动力。
  第二季度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6%,比第一季度的0.3%足足翻了一番,表明英国经济复苏势头进一步得到巩固。但这种扩张是始于较低基数,而且仍然面临严重下行风险。而且这种扩张是始于较低基数,而且仍然面临严重下行风险,包括欧元区衰退、国内财政紧缩和高通胀。
  英国央行今年内可能不会考虑增加QE规模,但卡尼仍然会在议息会议后的政策声明中传递一个信号:英国央行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货币政策宽松,也会继续维持前瞻指引。
 
欧盟批准向希腊发放25亿欧元救助贷款
 
    欧盟委员会7月26日表示,将在未来几周向希腊发放一批25亿欧元(33亿美元)援助贷款的分期拨款,并将围绕希腊债务纾解项目的讨论延迟到德国9月大选之后再继续。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西蒙·奥康纳表示,在希腊于7月25日采取行动缩减公共部门薪酬,以满足援助项目债权人提出的最后22项条件之后,欧元区国家政府的高级财政事务官员已经在7月26日早些时候进行的一次电话会议中批准了这批付款。
    西蒙·奥康纳在新闻简报会上表示,“在国家层面的审批程序预计于7月29日完成之后,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将执行这笔25亿欧元的资金发放,同时希腊还会获得来自央行证券市场项目的15亿欧元资金。”
    德国一个议会委员会计划在7月29日进行表决,以批准德国参与这个项目的拨款。
    在获得7月的资金拨付之后,希腊还会得到来自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5亿欧元资金,并得到欧元区各国央行返还的,各自投资组合中希腊债券所产生的利润,后一批付款预计会在10月进行,而希腊政府也被要求需要满足其他一些要求才能得到这笔款项。
    希腊预计还会获得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笔18亿欧元付款。德国财政部副部长史太芬·坎比特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在7月29日的会议中讨论这一组资金的拨付。
 
·研究探索·
 
专家称经济下行压力或促政策微调
 
    7月24日公布的7月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录得47.7,低于6月终值0.5,连续4个月回落,连续3个月低于临界值,且为11个月以来最低。经济学家分析认为,汇丰PM I持续走低说明当前经济下性压力仍然较大,这可能会促使政策微调。
    产出的回落继续被看作是汇丰PM I下跌的主要原因,7月汇丰中国制造业产出指数初值录得48.2,低于6月终值0.4,为9个月以来最低。除产出指数外,7月汇丰PM I初值中的新订单指数、就业指数以及积压工作指数也都在加速萎缩。对7月数据,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评论表示:7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 I初值继续走低,这表明由于订单放缓和去库存加快,制造业延续了放缓态势。这会增加劳动力市场的压力。鉴于决策层最近强调增长的“下限”是稳增长保就业,PM I的初值增强了进一步政策微调以稳定经济增长的必要。
    以制造业为代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确实较大。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称这“在预料之中。”他说,从公布的数字来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上是平稳的,虽然下行压力短时期还难以改变,但是不会出现硬着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三个:一是内需、外需增长乏力,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不足;二是财政、货币政策近几年存在失误,导致金融风险在不断加剧;三是长期依赖投资保增长,导致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结构性矛盾突出。
    有专家表示,下半年经济政策的指导方针将是“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这方面的工作实际上从上半年就展开了。首先是行政审批权的下放,这被认为有助于下半年基础建设投资的增长。此外在近期召开的几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先是研究部署了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又研究部署了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的工作,这些也都被认为有助于内需扩大。
    政策微调有望在三季度继续。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中国经济下半年将会有一定反弹,反弹主要的依据是政府政策的调整和改革措施的出台。”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也说:“向前看,宏观政策将带有更多定向宽松色彩,以平衡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的风险降低。”
    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判断,汇丰PM I可能在7月触底。他说,随着6月银行钱荒过去,李克强总理致力于今年G D P增长7.5%,以及2020年之前年均增长7%的表态,信心和增长前景有望改善。库存在下降4个月之后,目前已经处于很低的水平,一些制造商正在重建库存,钢材价格从6月底以来反弹4%。预计8月1日将公布的7月中国官方PM I会小幅反弹。
    农业银行资深研究员付兵涛说,展望下半年,长期结构因素和短期周期性因素交织的矛盾依然是影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导力量,经济增长仍有下行压力。但是,随着政府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政策的逐步实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有望逐步增强,经济运行将有所趋稳。我们预计,全年经济有望呈现“前弱后稳”态势,全年经济增长仍能保持在7.5%左右。
 
国研中心专家称中国会推进存款利率上限放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7月27日在剑桥大学中国之旅2013“区域经济发展、民营企业创新与文化传承高端论坛”上表示,贷款利率的放开并不意味着中国利率市场化完成。对于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她预计,“短则三年,长则五年,肯定会放开,并且会得到很快推进。”
  7月19日,中国央行在利率政策上推出大动作,宣布彻底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为基准利率0.7倍的规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这意味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首次由金融机构自主决定贷款利率”,张承惠分析,这一举措将推动商业银行在“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上更加下工夫,并建立风险定价机制。
  她指出,在利率全面管制时期,商业银行没有自主对贷款资金运用和风险的定价权利,因此也缺乏风险评估的动力。今后商业银行需要独立判断贷款的风险,独立定价,并独立承担贷款定价的风险责任,因此其风险定价机制必将进一步完善。
  此外,张承惠认为,贷款利率管制的放开还将促进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她分析,随着市场化逐步推进和市场竞争加剧,存贷利差进一步收窄将迫使商业银行减少对利息收入的依赖。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银行净息差为2.57%,较去年末的2.75%进一步收窄。张承惠预计,未来商业银行将更多发展高利息收入的中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理财业务和一些资金业务。
  不过,她同时强调,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并不意味着中国利率市场化完成。“中国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利率没有放开,就是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
  就中国利率市场化“最后一步”放开的时间,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近日曾表示,今明两年都不会放开存款利率上限。而在张承惠看来,“短则三年,长则五年,肯定会放开,并且会得到很快推进”。
  张承惠认为,金融机构应借调整存量资金的契机改进自己的经济结构和经营环境,吸引更多资金进入,并借行业调整、政策倾斜小微企业的机会推动经济转型。
·社团工作·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近期财经动态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