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动态 第210期
穆迪警告称达成预算协议是美3A评级前提
据报道,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11月12日表示,美国应对“财政悬崖”的行动推迟至明年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出现,那么除非国会承诺达成预算协议并拿出明确的改革时间表,否则很难保住美国的AAA评级。
穆迪高级副总裁史蒂文·海斯以及主权风险部的董事总经理奥斯特菲尔德在当天发布的信用展望报告中指出,大选之后美国的财政前景没有变得更清晰,政治格局仍高度两极分化且难以预测。除非美国国会在年底前采取行动,否则约5000亿美元的增税减支措施将开始生效。
国会选举结果显示,民主党与共和党仍继续分别控制参议院与众议院。“分立政府”令市场对两党可能再次陷入旷日持久的政治僵局感到担心。眼下已经有经济学家警告称,“财政悬崖”一旦成真,可能会使美国经济重新陷入衰退。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11月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预计,如果无法采取行动避免“财政悬崖”,2013年美国经济将萎缩0.5%;到2013年年底,失业率将从现在的7.9%上升到9.1%。
在11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成功赢得大选后,穆迪与另一家评级机构惠誉已经警告称,如果美国国会无法解决“财政悬崖”和债务上限问题,美国信用评级可能被下调。目前两家评级机构给予美国的评级均为AAA,评级展望均为负面。
国际能源署预计2017年美将成最大产油国
国际能源署11月12日发布《世界能源展望》预计,到2017年美国将超越沙特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到2035年美国将基本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尽管近年来有关美国非常规油气开发将推动国际能源格局转变的论断不绝于耳,但国际能源署对美国能源前景的这一预测最为乐观。
支撑国际能源署论断的最主要论据是近年来美国页岩油气产量增长迅猛,而其背后推手主要是技术进步和价格杠杆。
页岩油气属于非常规油气,这种资源开采技术难度大、成本高,过去一直被认为是不可开发的能源。直到近些年,随着业界将水压破裂技术和水平钻井技术结合在一起后,页岩油气的开采才取得突破性进展。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资料,美国页岩气产量在2010年达到约1400亿立方米,约占干气产量的23%,而在2000年页岩气产量比重还不到1%。美国政府认为,页岩气是美国天然气产量最主要增长源,目前已开采量仅占技术上可开发储量的1%-3%,到2035年页岩气产量将达约5740亿立方米,约占干气产量的37%-60%。
尽管美国页岩气开发前景颇为乐观,但页岩层之间差异巨大,因此,开采成本、所需技术和预期产量也各不相同。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天然气井口价格一直徘徊在每千立方英尺(约28立方米)2美元左右,但2000年以来天然气价格突然大幅攀升,到2008年已逼近每千立方英尺8美元。正是受价格驱动,美国页岩气产量才节节攀升。
尽管美国一直作为全球主要原油生产国,但其超高的国内需求预计使其很难摘掉原油净进口大国的帽子。
首先,非常规油气资源并非美国独有。因此,俄罗斯等其他传统能源大国,拥有足够潜力提高非常规能源产量。其次,能源自给自足的论断需要更多数据支撑。国际能源署预测的前提是美国油气产量增加的同时,能源消费逐步下降。但这一判断忽略了可再生能源、世界能源价格、美国经济增速等其他诸多影响能源需求与供给的变量。
柯达获7.93亿美元贷款有望摆脱破产
昔日全球最大的胶卷公司柯达有望走出破产泥沼。据消息称,伊斯曼-柯达公司已与债主达成7.93亿美元的贷款协议,此举或可帮助其摆脱破产保护。
据悉,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为了获得上述融资,柯达必须以至少5亿美元出售1100项数码专利。今年1月,负债累累的柯达申请了破产保护。而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内,柯达一直试图出售自己所持专利,今年8月以来在破产法庭监督下柯达的专利资产拍卖也一直在进行。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柯达的专利销售并不顺利。竞拍者一直担心,由于不断的专利诉讼和授权,柯达已经挤压了其专利组合很多价值。由此可见,柯达的起死回生之路仍旧艰难。
分析称欧元区经济衰退威胁全球经济
据悉,目前欧元区经济正大幅恶化,而以德国为代表的预算紧缩政策无疑是正确的政策。但这些政策的执行正迫使欧元区陷入衰退。分析师指出,随着明年春季天气的回暖,欧元区出现社会动荡并非不可能。
严厉的预算瘦身举措已经开始对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造成了影响(爱尔兰目前的情况已经趋于稳定,而意大利也出现了正向的信号)。随着欧元区主权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就连法国甚至德国等欧元区核心国家都开始因此而受到影响。法国和德国有可能发布报告称其在本季度的GDP将出现下滑。
财政乘数(fiscal multipliers)带来的负面影响意味着,支出的进一步削减以及税收水平的进一步上调将会使GDP的降幅超过增税和减支带来的总效应,从而使得希腊、葡萄牙以及西班牙预算赤字水平以及债务GDP比值攀升(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观点,但欧盟并不这样认为)。
在今年11月上旬,欧盟大幅下调了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欧盟在对外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认为,欧盟和欧元区经济衰退都会在2012年加重,2013和2014年会恢复增长,但幅度比之前预测迟缓,且有可能被高度不确定性和持续的下行风险所打击。欧盟将其对2013年欧元区的GDP增速预期从之前的1%大幅下调至0.1%,并给予负面的前景展望。同时上调了法国以及西班牙的预算赤字预期,并大幅将其GDP预期下调。
欧盟计划数十亿欧元援助汽车产业
据报道,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兼负责工业事务的委员安东尼奥·塔贾尼日前表示,将对欧洲汽车产业进行援助,提供数十亿欧元的资金扶持。
塔贾尼表示,11月底将召集车企、贸易委员会和政府官员,共同商量应对危机的办法,评估产能过剩问题,以及投资和国家援助政策;各国部长将在今年12月10日之前出台规划援助其本国车企。
据了解,欧盟原先计划2014年至2020年间对汽车产业研发提供10亿欧元资金援助,现在将倍增至20亿欧元。不过,该计划能否实现,将取决于欧盟各成员国是否能够通过欧盟委员会就财政预算所给出的相应建议。2014年至2020年欧盟预算法案中,用于研究开发领域的部分总计800亿欧元(约合1020亿美元),其中交通行业占据77亿欧元。
此外,各车企还将从欧洲投资银行(EIB)获得更多的优惠贷款。2008年到2010年之间,欧洲投资银行已经向汽车工业提供了超过70亿欧元的贷款。
根据欧盟委员会估计,在欧盟地区,汽车工业设立了180座工厂,直接或间接提供了约1200万个工作岗位,产值超过7000亿欧元,占欧盟国内生产总值的4%,2010年仅研发费用就达到300亿欧元。
英国10月份通胀率升至2.7%
英国国家统计局11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大学学费上涨,英国10月份通胀率从上个月的2.2%大幅升至2.7%,创5月以来最大升幅。
英国国家统计局认为,教育费用特别是大学本科学费猛增和食品价格不断攀升是推高10月份通胀率的主要因素。
数据显示,10月份英国教育费用环比增长19.1%。大学本科学费上限由每年3375英镑(约合5366美元)提高至9000英镑(约合14310美元)。
食品价格攀升是另外一个导致英国通胀率上涨的因素。10月份,受恶劣天气影响,食品价格上涨0.5%,而去年同期是下降0.9%。
由于能源价格没有像去年那样大幅上涨,英国9月份通胀率为2009年11月以来最低水平。英国央行中期目标是将通胀控制在2%以内。
希腊通过紧急国债拍卖筹集资金
据悉,由于无法及时得到国际救助机构发放的贷款,希腊11月13日通过紧急国债拍卖筹集了40.62亿欧元(约合51.4亿美元)资金,以满足迫在眉睫的资金需求。
希腊国债管理局官员称,在当天的拍卖中,希腊政府以3.95%的利率拍卖了27.62亿欧元的一月期国债,以4.2%的利率拍卖了13亿欧元的三月期国债,其利率略低于今年10月份的水平。因一些购买国债的投标11月15日会被接受,届时,本次拍卖筹集的资金总额可能达到50亿欧元。本周(11月12日-18日)筹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偿还11月16日到期的国债。
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本应于今年6月份根据第二轮救助协议向希腊发放315亿欧元贷款,但由于希腊大选等原因,该笔贷款至今未能发放。希腊议会已分别于11月8日和11月12日批准了新紧缩措施和2013年预算,满足了发放贷款的两个关键条件。但由于各救助方对希腊债务的可持续性意见不一,该笔贷款迄今还没发放。
日本主要政党同意尽快通过赤字融资法案
据报道,日本执政党和反对党11月13日达成一致,同意尽快在议会通过一项斥资融资法案,以避免本国陷入“财政悬崖”。
据悉,这项法案是日本政府融资4800万美元、为本财年40%的预算提供资金的必要条件。如果不能通过,日本政府本月底将面临资金枯竭的局面,也无法于下月进行债券拍卖,而最新数据显示日本经济正处于衰退边缘。
韩国央行可能购买欧洲援助基金债券
韩国央行外汇储备主管Choo Heung-sik日前在一个采访中表示,由于欧洲新金融援助基金债券有着最高的债务评级,并且这些债券的发行者有多国政府提供支持,因此韩国央行可能会购买欧洲新财政援助基金债券。
欧洲稳定机制(ESM)系欧洲在上个月建立用以代替临时性援助基金—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的欧洲永久性援助基金。Choo Heung-sik表示,由于欧洲最近采取的包括无限制债券购买计划在内的政策措施降低了欧洲金融危机恶化的风险,因此欧洲稳定机制所售债券被认为是安全的。Choo Heung-sik表示:“考虑到欧洲稳定机制所售债券的AAA评级、资本结构及流动性,这些债券是央行投资的一个适当目标。我们已持有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债券,可能会考虑购买欧洲稳定机制债券。”
据悉,韩国央行外汇储备在过去十年中几乎提高了两倍,目前韩国央行正在对其外汇储备进行多元化投资以应对全球经济减缓产生的影响。由于美联储将基本利率维持在接近零的水平,因此韩国央行将投资对象逐渐从美元转向其他对象以提高投资收益。韩国央行最新公布的年度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该行持有的美元资产占其外汇储备的比例为60.5%,而这一比例是自2007年以来的最低值。
日本曾在上个月表示会支持欧洲5000亿欧元援助基金计划,推动欧洲采取更快速行动以解决主权债务危机问题。据悉,惠誉评级、穆迪对欧洲稳定机制债券的评级分别为AAA、Aaa,两个评级都表明欧洲稳定机制债券的投资安全级别达到最高级。
高盛将关闭韩国资产管理部门
高盛驻香港发言人11月13日称,该行将关闭韩国资产管理部门,退出亚洲第三大基金管理市场。
发言人称,高盛韩国资产管理部门拥有员工约40人,他们管理着约40亿美元资产。这40位员工的命运仍不明朗,但发言人称高盛将寻求把他们吸收至公司其它业务部门。
该发言人称,高盛将通过海外基金管理部门继续投资韩国。
澳门特区政府明年向永久居民派发8000元现金
据澳门特区政府网站消息,澳门特区政府行政长官崔世安11月13日下午在立法会发表2013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澳门居民明年可继续享受多项调升金额的纾困措施。
施政报告建议明年的现金分享计划向永久性居民每人发放8,000元,非永久性居民每人4,800元。此外,特区政府建议在2013年将敬老金调升至6,600元。
此外,报告建议继续向每名澳门永久性居民派发医疗券,并将金额由500元调升至600元,继续实施住宅单位电费补贴,每一居住单位每月200元。
·研究探索·
专家称中国已成中等发达国家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毛振华近日出席在纽约举行的“第三届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展望论坛”时指出,过去十年,中国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10.7%,这是中国过去所没有经历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在此期间,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
“过去十年中国在快速城镇化阶段中,人口红利也达到顶峰,而新一轮的科技进步浪潮,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都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毛振华说,利用这些因素,中国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由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迈入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门槛。
但中国进入中等发达国家之后,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中国人口结构的快速变化,人口红利、廉价劳动力、支撑外贸出口高速增长的国际环境也在改变,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因素正在消减和逆转。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需要依靠国内市场,提高居民消费在GDP中的比重。
毛振华说, 中国迈入中等发达国家的门槛,仍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并逐步成为一个“正常的”发达国家,即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提升社会消费结构,依靠国内消费市场,在较高的社会保障之下,劳动力价格得到较大幅度提升等,这些特点未来中国都会出现。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将相对放缓,外贸出口占GDP比重会逐步下降,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将逐步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1月10日发布一份题为《展望2060:远期增长的全球视野》的报告称,中国可能最早会在2016年就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
但毛振华认为,“预计中国将在2019年至2022年之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