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忙:年里人情债
过年很多人反映短时期内会受到大量祝福短信,但普遍雷同,无真情实感
春节临近,祝福短信,发还是不发?
春节马上到了,在人们开始为团圆美好的节日奔走时,或许另外一个现象也慢慢袭来:春节山一样的祝福短信。人们普遍会有这样的体会:手机因为很多人密集的短信出现短暂的“休克”,认识的,不认识的,署名的,未署名的,都统统发祝福。其实收到来自他人的美好祝福毋庸置疑是好事,但近年来如此密集的轰炸和千篇一律的内容,也让人们感受到人情的敷衍和“快餐式”。于是很多人建议春节期间不要再发祝福短信了,让大家都能有一个安静、安心的节日氛围,专心陪伴家人。
到底过节互发短信,是因为挂念还是出于形式?
【支持方】
1、发送祝福短信是一种现代生活方式,是一种情感交流的便捷手段,发祝福短信是值得肯定的事情。是转发的还是自编的短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心意,说明人家没忘了你。
2、发信息给好友祝福是一种对好友的尊重,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亲朋好友过节发个短信,多有气氛啊,如果这都不让发,过节还有什么意思。
3、不可否认节日短信可以让很久不见的朋友加强对你的印象,比如10年不见的朋友如果一直没有联系可能真的忘了,但10年来每次过节都发下短信,他会一直对你保持印象,以后遇事需要帮忙的时候也方便些。
4、我倒是喜欢过节时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平时很难得沟通的朋友,此时发个消息寒暄几句让朋友感觉到我们心中还有彼此,如果碰到好点的信息我会顺便编辑下转发给各位朋友的。
5、其实,人们不必太刻意追求过节短信的“原创”性。它所表达的内容,与平时的短信有着质的区别。平时的短信是因“需”而发,有其实用性和功能性;祝福短信是发信人向收信人传达的一个友善信号。这好比我们逢年过节,向家人、朋友说祝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的话一样,只要祝福的意到情就到,就应该感到满足和快乐。
【反对方】
1、现在每到过节,都要忍受祝福短信的轰炸,但因内容千篇一律,连祝福短信也变了味。大家都收到过转发的祝福短信吧,明明是小王发的,短信署名却是小李,送祝福都不带改名字的,有意思吗?
2、坦率地说,我并不太喜欢用手机给人发短信,尤其是发节日短信。文字这东西在人情上用多了,容易败胃口。试想,收到100条信息有一半雷同,还有一些不知道是谁发的,千篇一律没有感情色彩,你会继续看下去吗?你又能记住几个给你发相同信息的朋友呢!
3、祝福短信和贺卡泛滥,不仅花费大家很多精力,也造成很大浪费。一过节就大量地转发,有意义吗?除了为中国移动瞬间增加几个亿的收入,毫无意义。真正的问候不在于一条随手转发一百几十人的短信。
4、亲朋好友之间,平时不常见面,过节发个短信,倒是不为过。但同事之间,成天见面,尤其给领导发短信,让人纠结。过节了,大家都发短信,就你不发,领导会不会有啥看法?
5、有网友为“克隆短信”定下这样“七宗罪”,造成尴尬、稀释人情、帮运营商赚钱、网络堵塞、审美疲劳、容易受骗、让社会冷冰”。再优美动人的节日问候,这么发来发去,就像当年,一盒过节的点心,送来送去,馊了都没人吃。 >>
过节要不要发短信?
一般而言,过年过节的时候我是会主动给亲友师长发短信问候的,主要是把它当成一种联系的方式,哪怕是转发的,至少也表明我还惦记着你。也许有人说这些都是形式上的东西,但我以为,即便是亲友,形式上的东西也是重要的。中国是“礼义之邦”,什么是“礼”呢?“礼”其实就是外在表现,就是形式上的东西,我们平时见面打招呼、谈天气、道谢道歉等,都是形式上的东西,你能说不重要吗?我们说的国民素质有多少不是表现在言谈等形式上的呢?
记住:当你收到别人的祝福短信时,你一定要清楚他不是找你借钱的,也不是来找你逼债的,即便短信毫无创意,他也只想表示友好,所以,你就一定要回复,哪怕只言片语,就象路遇熟人点头招呼一样必不可少。真不知道国人什么时候都能做到:受人之助,知道道谢;冒犯他人,知道道歉;收到短信,及时回复......呢? >>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