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应酬为何会这么多?
“饭局”成生活常态 减少应酬须加强制度建设
减少应酬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从关系型社会转向法理型社会;私人应酬也应尽可能选择健康的方式,注重精神文化层面的交流
我为啥这么忙:应酬多让人吃不消
应酬多,是许多人的切身感受。不仅商务人士如此,国家公务员、基层干部、普通百姓等也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应酬。陈飞的妻子在一家高校当老师,春节前的这一个月也是应酬不断。其中既有被动参加的,如系里的年会、教研室的聚餐、学生的联谊活动;还有一些是他们主动张罗的“感谢饭”、“关系酒”,“我儿子去年上幼儿园,托了好几个朋友帮忙,年底请他们吃个饭,一是表示感谢,二来加深一下感情,以后再办事就更方便了。”
回家吃饭何时变得这样难? 透视国人"饭局社交"
如今,随着物质条件的提升,饭局,更趋普遍性。从出生、升学到开会、开业,披着人情外衣的饭局堂而皇之地在人际交往中成为主角,并迅速被复制、传播。置身其中的人们在“享受”饭局的同时,也在“被饭局”。长此以往,在这个方寸之地上轮番上演的各种“局”也让绝大多数人疲于奔命。
各方说应酬
●应酬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不能单纯地认为就是吃喝玩乐,更不能一棍子打死。如果没有了饭局,也就减少了人与人之间深入交往的机会。
——职业经理人 李 涛
●年底是联络感情的绝佳时机,人家请你吃饭,除非时间特别紧张,一般情况下都要参加,否则以后的工作不好开展。
——销售主管 陈 飞
●以前当副书记时是安排应酬,当上镇长后就变成了被动应酬。一天下来,真的挺累的。
——镇长 张 正
狠刹浪费之风 让回家吃饭成为常态
让疯狂的“中国式饭局”早日罢演
如果你听到有人说吃鲍鱼太累,只想喝小米汤,你会不会觉得太矫情?但这确实是河南某副厅级干部的内心所想,常赴饭局的他吐槽说:“鲍鱼海参龙虾都有,但吃不惯,饭局多时几天难吃上粗茶淡饭,他就会梦见豆芽菜小米汤。”负责招商引资工作的阮先生则一天6场饭局,从白天喝到夜晚,几年下来血压暴高;某基层干部说,一场饭局一次机会,不敢怠慢,陪领导喝酒,常备解酒药,控制着不敢吐。
让“回家吃饭”成为常态
整治公款吃喝就是要“一刀切”,这不仅为全社会带来一股清正之风,同时也让很多干部得到解脱,让他们的家庭更加和睦。一位机关干部对记者说:“这么多年来,今年春节前是最清静的。以前回家吃饭要打招呼,现在基本天天在家吃饭,轻松!”回家吃饭,天塌下来了吗?没有。
鲍鱼饭局,咱能不吃么
去年年底,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其中要求“厉行勤俭节约”、“严禁超标准接待”。这样的减负规定想必是那些吃鲍鱼吃得累了的官员们双手拥护的。事实上,规定出来后,全国各地的公务宴请酒席都大为减少。不过,有报道说,日前,记者暗访甘肃、福建等10余家省级驻京办餐厅,大多均被告知,至少3日内餐厅的包间和宴会厅都已预订一空。据调查,驻京办餐厅部分公务接待抽真龙喝茅台。饭局依然在,只不过更加隐蔽而已。要真让官员有喝小米汤的自由,离不开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放下手中的权力和资源赴局,才能真正吃得轻松,喝得自在。
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各地在行动
各地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 狠刹铺张浪费之风
连日来,各省区市纷纷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制定切实措施,狠刹铺张浪费之风。
全国餐饮业掀“退单潮” 主角多是各地政府部门
“公务宴”纷纷退订、年会宴接连取消、“光盘”行动响应者众……岁末年初,大江南北刮起的反奢靡、反浪费之风,让民众备感清爽与兴奋,也让餐饮业打起了“喷嚏”。反奢靡之风刷新了餐饮业,给其提供了转型的契机。
专访广东纪委书记黄先耀:春节严禁公款宴请
如何防止公款“大吃大喝”、奢侈浪费等问题,预防和打击收送“红包”的现象?昨日,南方日报记者独家专访了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他说,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干部作风问题、廉洁自律问题的易发期。从我省实际情况看,逢年过节,收送“红包”、公款“大吃大喝”、奢侈浪费等问题仍然存在,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还比较严重。全省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节日廉洁自律。
山东省委书记:反对“餐桌浪费”干部要做表率
云南官方发倡议 制止餐饮浪费
重庆:机关单位纷纷叫停年底宴请 饭店生意骤冷
甘肃出台“十大严令”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感谢信取代团拜会 长沙:政府带头“免俗”
甘肃开展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活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