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真相
虽然在纳斯达克,新东方的处境非常危急,但国内的市场上,新东方仍然火爆,而且,从外表上看,两者就像是没有多少关联一样。
正值暑期,新东方的培训机构门庭若市,从这几年新东方的财报来看,其毛利率一直维持在60%的超高水平。不过,外界的质疑声也从未断过,很多人并不相信教育的理想主义与商业机构的盈利本质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甚至最终会被资本的追逐所主导。
而2012年全年,新东方净营收达到7.717亿美元,同比增长38.3%;归属股东净利润1.327亿美元,同比增长30.4%;另外,新东方总的办公和教室面积增加了超过20万平方米。
如此强劲的财务数据表明,新东方很会赚钱。
强劲财报的背后
时代周报记者走访了新东方广州的几个分校,每个分校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五花八门的报班广告及宣传单册铺天盖地,营业时间挤进新东方门口的家长络绎不绝,他们在咨询人员的帮助下仔细斟酌要给自己的孩子报个什么样的培训课程最合适。
“6月底到7月初的时候是学生报名上暑假班的最高峰,那时这里的门槛都快被踩烂了。”新东方黄花岗校区的咨询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描述,当然,这段时期的坐班收获颇丰,这让工作人员也感到高兴。
“暑假培训特别火,平均每天都有二三十人来我这里报名。像区庄那样的大区就更不用说了,一天一两百人是常事来的。”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从放暑假开始,自己每天可以通过培训咨询收到五千到两万元之间的学费,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三四万元。
在交谈中,该工作人员透露,暑假的业绩能占到全年的50%-60%,而新东方广州一年的业绩能有两三个亿。
2011年的寒假,李娜(化名)还是广州一所高校的大三学生。因为英语好、性格外向,她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成功应聘新东方寒假冬令营的兼职老师。
李娜告诉记者,当时她负责的班级是中学的一个训练营,每个班配备两个老师,一个抓教学,一个抓班级工作,而在这些老师当中,兼职实习的比例高达70%。当时李娜的工作主要是备课、教书、组织团体活动。据她回忆,在十来天的培训期里面,她平均每天只能睡三个多小时,通宵两次,最多的一次也只睡5个小时。李娜向记者透露,当时每天拿到的工资是两百块,平时参加一天广交会就有这个数了。而那时李娜带的班级一共有25人,每位学生的学费在2300左右,这样摊下来,每位老师拿到的提成微乎其微。
业内人士向记者称,新东方冬夏令营的收入相当可观,而且新东方大规模招用兼职老师带营也减少了很大一笔开支。
任职广州团体培训部的一位老师则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新东方老师的工资等级是有差别的,不同部门不同课程提成也有所不同。自己的提成大概是20%,收入与其他培训机构横向比较相对还高一些。但问题在于每天都在上课,一连多天每天要赶十个小时的课,学生越火爆,老师就越累。“有时候感觉自己付出了超量劳动,就像是富士康生产线上的工人。”
牛博网创始人罗永浩曾一度猛烈炮轰新东方,称新东方在社会上成功地制造了一个一群理想主义者创业的美好形象,但其实就是一个披着理想主义外衣,讲满口虚伪“百年教育”的纯粹的商业机构。新东方的精神,就是赚钱的精神。
在天线宝宝早教全国市场总监许志宏看来,教育机构的理想主义,与其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资本追求,其实是相悖逆的。新东方走上的就是这样一条“不归路”。新东方采用的是轻资产模式,没有所谓的产品,靠的就是招几万个老师,干一件很“富士康”的事。新东方赚钱的实质就是“盘剥”老师。在当下,新东方几乎是没有办法绕过去的培训机构。其品牌优势、规模优势、标准化及溢价能力,让它筑成很深的护城河。许志宏提出一个有趣的比喻,新东方相当于教育行业的“麦当劳”。
“新东方垄断市场,会出现的情况是,将有更多的老师被盘剥。而真正的培训市场发展,应当借鉴香港的道路,鼓励更多热爱教书、会教书的老师成为教育明星,享受价格优待,追求个性化发展。否则,这样垄断、标准化的培训市场孕育不出优秀的人才。同时,培训行业需要一场信息化的变革。”
行业混乱
2006年,新东方作为国内第一家赴美上市的教育企业,成功在纽交所挂牌,自此,教育培训机构掀开了赴美上市之路。安博教育、环球雅思、学而思教育、学大教育等先后登陆美股。到目前为止,中国教育产业已有11家公司在美国上市,其中2010年上市的就占了4家。
在诱人的回报下,近几年,外资、民办的各色培训机构通用的套路是纷纷攻城略地,加速扩张。新东方的教学点在全国遍地开花,达到664个,专注于早教市场的金宝贝也在国内布下200多个中心,致力于公职类培训的中公、华图等机构除了在各大城市开办分校,更加大力度打造全知识产业实体。英孚教育、华尔街等外资机构也已与中国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短兵相接。
在民办教育著名投资人汪潮涌看来,目前中国的教育培训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个行业还处在一种早期无序竞争的状态,人才匮乏、教学力量薄弱等问题普遍存在。
德勤咨询调研报告指出,目前中国教育培训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扩张过快、教育质量难以控制等,其中尤以专业师资力量以及管理人员的缺失最为突出。
俞敏洪则公开表示,未来几年内,教育培训行业必然经历大洗牌的过程。首先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洗牌;其次,政府需要出手整治民办机构和公立学校私下交易的情况;教育培训机构还要经历资本和自我革新的洗牌,才能浴火重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