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不容回避。淮河流域1500多个小造纸厂曾让1.2亿人喝不上干净水。要恢复淮河本来面貌,成本超过造纸厂创造GDP的数万倍!
快速发展的中国在不断改变世界经济版图之时,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感受到了切肤之痛。松花江水污染、云南曲靖铬污染、湖南“毒大米”……不断爆发的环境危机事件,已成了高悬在人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资源掠夺式发展的尽头
有统计显示,在20世纪50年代末,使用农药滴滴涕使全球粮食增产,让500万人免于饥饿。但后来又证明,大约同样多的人被它送了命。
作为中国环保领域的开拓者,国家环保局首任局长曲格平曾感慨:“谁都赞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可许多地方在制定具体政策时,还是宁可牺牲环境保护经济!”
在雾霾现象最为严重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三个区域仅占我国国土面积的8%左右,却消耗全国42%的煤炭、52%的汽柴油,单位平方公里的污染物排放量是其他地区的5倍以上。
目前,我国经济重型化结构仍比较明显,全国逾半数的重化工业还分布在长江、黄河等水系周围。在各地“十二五”规划中,依然有20多个省份把钢铁、石油化工等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环境压力持续加大。
忽视环保、掠夺资源的发展道路已越来越走不通,也走不起。中国支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严重不足,淡水、耕地、石油等人均占有量与世界相比明显偏低,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不到10%,能源消费却占20%左右。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刀鲚鱼,曾是辽河中的一种河里生、海里长的特产鱼。但在前些年辽河水质恶化时,这种对水质要求很高的鱼类一度濒临绝迹。经过近年来有效保护治理,辽河终于摘掉了“重度污染”的帽子,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灵动,刀鲚鱼也再度重现。
经历30多年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中国已站在全新历史起点上;面对今天仍然巨大的环境压力,中国正在谋求一条环保新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保护优先,不是不要发展,而是为了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好保护优先这一方针,就能占据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
保护优先,就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摒弃“高耗能、高污染”黑色粗放发展模式,自觉推动绿色发展;
保护优先,就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
保护优先,就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健全和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保护优先,就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彻底转变以GDP论英雄的观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