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国务院再次出台了针对楼市的“国五条”,并要求地方政府在3月底拿出相关执行细则。
自2009年12月以来国家楼市调控政策经历了4次升级:2010年1月的“国十一条”、4月的“国十条”、9月的“9·29新政”和2011年1月的“新国八条”。今年2月20日的“国五条”是第5次调控升级。其中要求各地公布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对上涨过快的省级政府应要求其及时采取限购等措施,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等表述是最大亮点。此后二手房交易征收20%个人所得税的新闻随之持续升温,但从各地的细则中可发现,此举“误伤刚需”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多年来全国大多数地方已形成了鲜明的“土地财政”,靠卖地和房地产建设得到的财政收入或高达60%。因此有细心的人发现,国家对金融和税收等调控手段的使用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细化,用市场化手段去调控或许将是中国楼市未来的风向标。对于因调控楼市而失去部分GDP的地方政府来说,有可能通过征收房地产税和房地产交易税等税收调整来获得弥补。
此番新政出台后,地产大鳄潘石屹就多次放言,中国楼市将在三五年内挤尽泡沫。他还表示,早日实现住房联网有望释放二手房供应量,从而促使房价下跌。在今年的亚洲博鳌论坛上,对于如何真正让房价走向合理,业内人士认为或应对三套以上房产征“持有税”,或对住着大面积房产的富人征税。这样那些中高端群体将会面临两种选择:将存量房抛售,增加市场供给而致价跌;交税,房子越大交税越多,并或以之补贴弱势群体的住房需求。
政策效果显现仍需时日
今年4月,“鬼城”鄂尔多斯以及杭州和温州等地多次传来房地产五折甩卖的消息,业内称,这表明中央调控楼市投资的效应正在慢慢显现,而“十二五计划”中重点提到的“城镇化”势必再分楼市市场一杯羹,或再给火爆的城市房地产投资泼上一盆冷水。
然而与此同时,全国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势仍然强劲,尤其是一线城市的土地价格更是涨声一片。楼市经济的这种两极走势,引来了国内各界不同的看法和呼声。国内另一位地产大鳄,也是地产“挺涨派”代表人物任志强,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就表示,不能增加供给的任何房地产调控政策都会推高房价。
住建部政研中心主任秦虹则在回顾十年调控时指出,2003年到2008年的调控主要是为了应对经济过热,但2008年到2010年又服从了经济保增长的大局。2010年后由于贫富差距扩大导致了房价不稳定,房子已成为影响家庭财富分配的重要因素,因此近年来的调控政策主要是抑制多占住房,缓解社会矛盾。她同时指出,1998年以来建立的房地产市场很缺乏制度规范,目前的调控还属于临时措施,我国房地产市场需要完善制度以实现长效机制。
但也有人指出,对楼市的调控,我国的严厉程度和手段还远远无法和国外比,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房产税、遗产税”等重税种手段还未在国内全面开征。由此有人猜测这也许是高层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暂缓出台的一种考虑,但时机一旦成熟,势必会果断实施,并称这将是调控的真正“原子弹”。
“国五条”出台已数月,但目前只有北京拿出了实施细则,其他城市不是“一句话应付”就是处于难产阶段,这势必会引起高层的不满,或对“政策走不出北京”进行强力彻查,由此导致的中央对地方的铁腕治理值得期待。
有专家指出,房地产市场短期内由于市场需要、政策出台和执行的良莠不齐及投资客们“中国大妈式”的投机心态等,可能会出现短时间涨跌混乱、过山车式价格起伏,甚至冰火两重天的现实局面,但这也恰恰表现出了调控手段和投机客们的激烈博弈,随着买方市场心态的成熟和更大力度调控政策的出台,在长期的市场走势中,或应对中国楼市价格持理性回落缓慢下跌的观点。(戈桂玲 本报记者苏建军)
来源:中国商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