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前景尚不明朗,欧债 危机再次恶化,传统市场需求恢复有待时日,表现亮眼的新兴市场能否成为2013年中国外贸实现8%增速目标的助推器?
美国经济前景尚不明朗,欧债危机再次恶化,传统市场需求恢复有待时日,2013年中国外贸8%增速目标如何实现?新兴市场,特别是一直表现亮眼的拉美、东盟市场成为众望所归。
随着来自新兴市场的贸易救济事件愈发增多,少数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也同“ 中国制造”存在竞争关系。在如此背景下,新兴市场还能否为中国外贸实现8%增速目标添砖加瓦?
中拉经贸:调整前行
近年来,中拉经贸不断发展,双边贸易额从10多年前的150亿美元快速增长至近2000亿美元,年均增幅在28%左右。
不过,2013年开年后拉美地区密集对华发起贸易救济措施,为中拉经贸良好增长蒙上了阴影。资料显示,3月以来,包括阿根廷、墨西哥在内的拉美多国发生了至少6起涉华贸易救济事件,涉及产品包括合成纤维、铅笔、铝挤压件、玻璃杯等。
“拉美诸国对华贸易救济案件增多势头其实从2012年已经开始显现。”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拉美经济研究室主任吴国平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他进一步判断:“中拉经贸将步入调整发展的阶段,井喷式增长不再持续,结构调整下的均衡增长将是2013年中拉经贸主基调。”
吴国平有两点理由:一是随着2013年中国进行结构调整,经济增速由高增长时期转入平稳增长时期,对拉美等国传统资源需求下降;二是中国出口拉美国家的产品主要是 机械设备、化工、纺织和轻工类等物美价廉的制成品,对拉美国家的 制造业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压力,出于稳定就业和保护国内产业的双重考虑,这些国家难免“护己心切”,进而影响中国对拉美出口。
在此背景下,吴国平认为,2013年中拉贸易将以实现贸易平衡、减少中国对拉美顺差为目标进行调整。吴国平建议,拉美国家可以扩大对中国出口产品类别,包括特色食品、奢侈品、天然高档石材等;中国则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输出,另外还可寻求产业链内部的适当调整以实现产业链的最大优化。“只有尽快调整结构,才能实现2012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的争取未来5年中拉贸易额突破4000亿美元的目标。”吴国平直言。
中国东盟:竞争不是问题
2012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4001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创历史新高,中国已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来源地,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首选地。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累计达1007亿美元,中国也成为东盟的第四大外资来源地。
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光辉认为,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和东盟经济的逆势增长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共同造就了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亮眼数据。
2013年后,李光辉预计,在两者互补的贸易结构基础上,即东盟向中国出口果蔬、资源性产品,中国向东盟输出技术及相关产品,结合中国和东盟各自经济增长前景,未来中国与东盟贸易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李光辉认为,随着2012年中国与东盟《关于实施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第二批具体承诺的议定书》生效带来的效应仍将延续,服务贸易将继续成为中国与东盟贸易增长的主要亮点。
至于由于目前部分订单转移引发市场对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正受到来自东盟国家的挑战的说法,李光辉不甚认同。他指出,淘汰落后产能是必然规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愈发明显。目前无论是东盟市场还是“中国制造”,早已摆脱了“区域”标签的存在,中国—东盟贸易增长大势不会受此影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