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太钢烧结机脱硫脱硝设备,由太钢和住友金属联合开发、太钢自行建造,吨矿及多种污染物处理成本约为9.7元~9.8元。”8月14日下午,太钢的厂内解说员在满载民营钢铁企业家的车上如此介绍。顶着末伏的酷热,包括40多名董事长、总经理在内的80余名民营企业人员参观了太钢的烧结机脱硫设备、高炉和热连轧系统。火红的钢板蒸腾着喷淋的水汽,使太钢2250毫米热连轧厂房温度高达42摄氏度以上。但是,企业家们仍然兴致勃勃。
选择在全国工商联中小冶金企业商会理事会召开之前参观太钢,名誉会长赵喜子有其深刻用意。“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说现在是‘深秋’,我说才开始‘过冬’,我们的观点是相似的。没有5年甚至更长时间,钢铁行业走不出困境。”赵喜子向《中国冶金报》记者表示,“太钢仅脱硫脱硝设备就投入7亿元,脱硫水平已经超过国家标准,在脱硫、脱硝、二口恶英、重金属等方面走在前列。我想让大家感受一下太钢的魄力,引导大家克服困难,加大环保投入,通过降本增效实现转型升级。”
近期,不少民营企业主感到压力重重,环保压力、资金压力、市场压力……对于不少企业来说,或许只有用生命来赛跑,才可能在这一轮“洗牌”中生存。
环保“命门”
“节能环保将是钢铁企业生存与否的重要‘命门’,不能做到环保合规、不符合《钢铁生产规范条件》的企业,明年肯定要出局一批。现在还有一些民营企业不愿意花这个钱。”赵喜子说,“从大环境来讲,中央在政府、国企、事业单位、大学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要求讲诚信、重质量、重视社会责任,做好节能环保和企业文化建设。这里面,最重要的是环保。”
今年,环保执法和淘汰落后力度空前加大,再加上日益恶化的经营形势,真真切切地让民营企业感受到了危机。过去不出门的民企老板都纷纷出来寻找对策。“现在,民营企业的环保问题还是不少的,有的环保设备白天开、晚上关,还有的企业没上环保设备。这会产生很大的问题。”赵喜子说,“环保部第一步治理脱硫,第二步治理脱硝,这一步不走是不行的。”
据了解,今年冶金商会将推动典型企业经验推广计划,包括山西中阳钢铁在内的5家企业将成为首批典型企业。这些企业在环保、社会责任和诚信、降本增效等方面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
新的焦虑
让民企老板们焦虑的不仅是环保压力,效益加速下滑、负债率快速升高是他们当前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据统计,上半年,民营钢铁企业产钢2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1.5%,同比增长9%。其中,88家民营骨干企业产钢1.43亿吨,同比增长8.5%。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吨钢利润从去年同期的33元降至8.7元,亏损面从去年的30%上升至47.7%;42家民营骨干钢企亏损,亏损额高达63.2亿元。在盈利的44家企业中,盈利在3亿元以上的仅有9家。此外,上半年,民营骨干企业的负债率达到70.67%,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其中,有3家企业的负债率超过100%,5家企业的负债率超过90%。
此外,民营钢铁企业的发展还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是南方地区盈利强于北方。“我们走访了江苏、河北、山西的很多企业,许多钢厂都处于困境中。除了效益下滑和负债率升高,北方地区的企业大幅亏损和企业间差距拉大等特点也开始显现。”赵喜子表示。据统计,在5个民营钢铁企业大省中,山西由去年的利润最好变为亏损;河南继续亏损;河北利润下降63.83%至10.78亿元;江苏实现利润17.22亿元,增长85.97%;山东实现利润9.52亿元,小幅下降。除江西外,亏损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以及内陆地区。
二是企业盈利开始分化。上半年,88家民营骨干钢铁企业中,盈利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0家,平均吨钢利润为90元,是全部平均水平的10倍。其中,有11家企业的吨钢利润为106元,是平均利润的12倍,而且差距仍在继续扩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一批企业将越做越好,另一批企业将出局。”赵喜子说。
新的机遇
据冶金商会调查,钢材深加工利润作为新的利润源已经明显超过产钢业务。上半年,黑色金属冶炼与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454亿元(不含铁合金和矿山),扣除铸造业利润50亿元,实现利润400亿元。这400亿元利润主要由钢材深加工形成,估算钢材加工平均利润超过150元/吨,而500多家钢铁生产企业形成的利润只有50亿元左右,吨钢利润仅为10元左右。“南方大量中小轧钢厂以低价购进钢材再加工出售,有的企业以3000多元/吨购进带钢料,冷轧成钢材器件可以卖到1万多元/吨。江苏天工特钢的粗钢产量仅为20多万吨,但深加工后的吨钢销售收入为4万元。”赵喜子分析。据统计,上半年,88家民营骨干钢铁企业共生产粗钢1.43亿吨,而钢材只有1.34亿吨。其中,广东、福建等8省的“材钢比”高达1.5∶1,河北省只有1.1∶1。赵喜子指出,这是南方钢材加工企业盈利大增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钢铁企业应该重视的新盈利点。
四个条件
从上半年的情况分析,民营企业利润大幅下滑还有几个特殊原因:一是银行对钢铁行业收紧贷款,民企贷款更加困难。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继续攀高。二是东北、西北、华北的钢产量明显大于消费量,而南方产量等于甚至小于消费量,“三北”地区钢材大量南运,边际效益被运费“吞噬”,导致北方企业亏损严重。
以下四个条件的企业活得都还不错。第一,规模在300万吨左右、管理较好、摊子铺的不是太 “据调查,满足大的;第二,负债率不高、资金状况比较好的;第三,产品结构调整比较好、深加工做的比较好的;第四,资源优势明显、节能环保综合利用比较好的。这些企业基本能保持一定的效益,有较好的抗压能力。未来,只有满足上述四个条件,企业才能生存发展。”赵喜子说。
“中国钢铁市场没有严重萎缩。上半年,我国钢材表观消费量增长了6.8%,东部地区投资增长18.7%、中部增长23.6%、西部增长24.4%。”冶金商会专家组组长刘勇昌补充说:“钢铁行业主要的困难来自产量过大和成本过高。”
“下半年的不确定因素很多,短期内企业的经营压力将非常巨大,而且利率市场化很可能对钢铁企业融资形成负面的压力。”赵喜子表示,“按国际钢铁协会的标准,我国钢铁行业是全球最好的,产能利用率接近80%,社会库存仅为1500万吨左右。但我们亏损最严重,价格、利润上不去。究其原因,市场被人为地扭曲是一个重要原因,亏损企业的产品大量冲击市场、环保执法力度不严、产量难以遏制都有其深刻的体制原因。”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