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需实现从‘小循环’到‘大循环’的角色转变。”谈及钢铁企业面临的低效微利、污染顽疾、产能过剩等问题的解决之道,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副会长宋继军分析认为,造成目前钢铁企业特别是民营钢企生存状态日益恶化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整个社会仍将钢铁企业单纯地当做传统生产企业看待,认识上的局限制约了河北省钢铁企业难以瞄准更深层次转型升级。
他提出,钢铁厂不仅是炼铁、炼钢的生产企业,而应成为建立在社会和行业之间,扩大产业链循环的社会机构。
宋继军建议,无论国有钢企还是民营钢企,若要在今后一个时期保持良好态势,必须加强产业间的链条循环、建立社会和行业之间的“大循环”,充分协调地发挥出钢铁企业本应具有的产品制造、能源转化、废弃物消纳处理等三方面功能。“从这一点来看,唐钢、邯钢已经远远跑在了民营钢企的前面。”
“由建立在企业内部的‘小循环’向‘大循环’转变涉及很多内容。”宋继军提出,钢铁企业要探索与供热企业合作,扩大余热利用范围;与电力企业合作,建立协同发电机制;与建材企业合作,提高气渣利用附加值;此外,还应利用深度处理日用水技术,发挥钢铁企业的城市功能,利用高炉或焦炉消纳社会废塑料发挥钢铁企业的社会功能等。
随着我国环境问责机制的不断完善,钢铁企业的角色转变也显得颇为急迫。专家认为,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推动钢企转变角色仅靠市场这支无形的手显得力道不足,“市场只能淘汰落后,而建立健全相关机制,还需要行政和法律这支有形之手发挥主要作用。”
这对于河北省大而不强的钢铁产业更具有现实意义。专家呼吁,在河北省国有钢企保持微利,民营钢企面临“生死劫”考验的当下,政府亟需抓住有利时机,出实招、出狠招,力挽狂澜,力促河北省钢铁企业在逆境中实现转型升级,将目前的“危”转化为“机”。
“一方面,政府应下决心建立钢企淘汰机制,咬住淘汰落后产能不放松,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重点钢企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力度。”业内专家如此建议。统计显示,在欧美发达国家,吨钢环保投入为70元至100元,吨钢环保设施运行成本为130元至156元,而我国,两方面的数字分别是25元和55元。
“产能过剩恰恰为河北省下大力度淘汰落后、治理钢企污染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宋继军建议,今后一年应是省级层面决策出台、落地、发力的重要时期。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