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海洋工程装备最基础的材料,钢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海工装备的质量。目前,我国海洋工程用钢的标准与国内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国际海洋工程行业发展趋势已经脱节,海工产业急需一部符合国际要求的、专门的海工用钢国家标准。
标准脱节掣肘行业发展
随着国家及部分省市一个又一个关于海洋工程行业发展的规划出台,“海工热”甚嚣尘上。但业内人士指出,在海洋工程装备的最基础材料海工用钢方面,我国现有的标准依据的还是《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标准》这样一部并不专门针对海工领域用钢的规范,这无疑对国内海工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海洋工程用钢在性能方面具备一些特殊性。一座海洋平台的使用寿命为20~30年,甚至更长,其中绝大部分时间都停留在固定地点,不仅要应对海水、海风、海洋生物等的侵袭腐蚀,还要兼顾采油生产的安全性、易维护性和经济性。因此,在建造环节,海洋工程用钢要具备更高的物理性能、焊接性能;在使用环节,其要具备长的使用寿命。
目前,我国现行的海洋工程用钢标准与国际权威的美国、欧盟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包括对钢板不同位置的检验要求不够全面,对钢材的焊接性能、碳当量的要求不够严格等,跟不上海洋工程装备的升级换代需要。因此,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大型海洋石油生产企业,在与钢材企业签订供货技术协议时,往往参考美国或欧盟标准议定技术要求,以保证海洋平台的质量和先进性。而在这一过程中,钢材生产企业、海工装备业主、装备建造企业难免会根据各自的情况在具体技术条款上争执不下,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还会致使每一次商定的供货技术条款都不统一,增加了钢材生产企业、装备建造企业的生产成本,分散了企业的精力,放慢了企业积累经验、提高技术水平的脚步。
另外,国家标准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行业水平,因此,我国海洋工程用钢标准的落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海工行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形象。国外客户会认为我国海工技术和质量水平低,不愿将装备放在我国建造,更不愿使用我国生产的钢材。
新标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海洋工程用钢材产品在规格、质量和技术方面已经取得长足进步,进口比例下降到5%~10%。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等一些钢材企业的产品,已经基本能满足整座海洋平台建造的需求。华菱湘钢的E550、E690板材是船舶和海洋平台用钢领域最高级别的品种;舞钢的A514GrQ齿条钢最大厚度达215毫米,比国外同类产品还厚5毫米。他们的海洋工程用钢通过了美国和欧盟的标准认证。
同时,国外海洋工程用钢标准的完善也为我国制定专门的海洋工程用钢国家标准提供了参考。经过近几年的深入研究,行业内各大企业已对国外标准比较了解。我国可借鉴国外标准,并根据国内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完善,制定出自己的海洋工程用钢国家标准。
目前,我国建议使用的海洋平台结构用钢板行业标准是由华菱湘钢牵头起草的,为制定行业技术条款提供了依据,但这毕竟只是建议使用的行业标准,并不是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其权威性不足。业内专家认为,钢材是海洋工程装备的基础材料,制定一部符合当前和今后海洋工程行业发展要求的海洋工程用钢国家标准,对提升我国海工产业形象,促进海工装备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行业主管部门应予以充分重视,加快推动相关工作,为我国海洋平台用钢国家标准的制定创造条件。
近年来,我国钢铁业无论在产能、装备还是品种等方面都逐步达到甚至超过国外水平。在海洋工程用钢标准方面,我国标准与美国标准在钢板的基本力学性能强度、韧性等要求方面差异不大,但在钢板补充要求、对钢板后续使用要求的细化方面存在差距。
美国专门用于海洋平台用钢的API 2W和2Y规范,对有特殊要求的钢板在低温、应变时效、表面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供用户选用。我国海工用钢标准在产品常规性能标准方面已成体系,但在用户有特别要求时,却没有相关标准供选择,有关各方只能单独签订协议。
同时,美国海洋工程用钢标准对钢板后续使用要求进行了规定,如钢板不能在超过某一温度时成形或进行焊后热处理,否则会影响强度和韧性等。而我国目前的标准尚未延伸到这方面。
我国近年正在改变海洋平台用钢无专用国家标准的情况。2012年,由华菱湘钢负责起草制定的海洋平台结构用钢板行业标准通过专家审定,其具体规定了订货内容、尺寸、外形、重量,以及允许偏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质量证书等。专家认为,该标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来源:机电商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