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银四”无比冷清,一季度利润逐月递减,销售利润率几乎为零,钢价阴跌不止……尽管气候意义上的夏季已至,但我国钢铁行业的“冬季”至今仍未结束。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在目前已经发布中报预告的钢铁上市公司中,报忧者占据多数,就连今年首季利润增幅超三成的宝钢也预估半年净利减半,钢市寒意扑面而来。
业内普遍认为,今年钢铁行业前行的道路依旧坎坷,市场总体情况可能比2012年更加严峻,产能过剩依然是致命伤,利润率接近枯竭,钢价表现甚至难以超过去年。
接近零的销售利润率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一季度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税203.46亿元,同比增长30.24%,实现利润24.86亿元,钢铁主业明显减亏。其中,太钢不锈、久立特材等企业的利润增幅甚至超过30%,连续两年的亏损大户——鞍钢也在首季实现了5.4亿元利润,成功扭亏为盈。
尽管整体盈利略有改观,但是钢铁行业的潜在风险不容低估。一方面,钢铁企业利润逐月递减。1月份实现利润13.38亿元,2月份降至9.98亿元,3月份只有2.67亿元。
另一方面,企业销售利润率只有可怜的0.9%,这对于拥有近10亿吨产能的钢铁行业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并且,今年3月份钢铁行业亏损面已经达到35%,且呈逐月扩大态势。
钢铁业界分析师薛和平直言,今年一季度,全国钢铁行业虽然较去年同期扭亏为盈,但在盈亏临界点“挣扎”的窘境显而易见。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钢铁行业实现利润16亿元,但扣除投资收益后的实际亏损额超过百亿元。其中,鞍钢、华菱钢铁、马钢股份、安阳钢铁等大型钢企亏损超过30亿元,鞍钢和韶钢松山更是因为连续两年亏损而被“披星戴帽”。
除此之外,一些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化值得警惕。例如,目前钢铁行业的总资产负债率接近70%,进入高风险区域。截至3月末,纳入中钢协统计的86家钢铁企业累计负债接近3万亿元。今年一季度,国内30家主要钢铁上市公司流动负债总额接近7600亿元。种种迹象表明,当前我国钢铁企业的资金流和偿债能力已经出现较大问题。
多种因素交织影响下,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的经营环境依然严峻,二季度钢铁主业或重陷亏损境地,钢铁上市公司的总体情况难言乐观。
压不住的产能
尽管国家三令五申严控钢铁产能过快增长,但是全国粗钢产量却像疯长的野草一样,压不垮、按不住。
今年以来,国内粗钢产量更是上演“疯狂”一幕。一季度,在市场需求恢复有限的情况下,国内粗钢产量依然达到19189万吨,同比增长9.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6.6个百分点。从月度数据来看,3月份平均日产粗钢213.9万吨,4月份进一步增加到218.8万吨,环比增长2.3%,达到历史次高水平;5月上旬,全国粗钢日产量或达219.29万吨,再创同口径历史新高。
以中钢协会员企业为例,一季度平均日产粗钢172.7万吨,已达历史最高水平,5月上旬进一步增加到174.8万吨,旬环比增长2.71%。
高产能之下,钢材库存也迅速飙升。截至3月末,钢材社会库存已达2192万吨的历史最高点,全国主要钢材市场、主要钢材品种社会库存均比上年末增加了1000多万吨,增幅超过80%。虽然4月份开始回落,但4月末钢材社会库存仍为1972万吨,比年初增加657万吨,增幅超过55%。同时,企业库存也处于历史最高水平。3月末,钢铁企业库存达到1483万吨,比年初增加477万吨,增幅超过47%。
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产能过剩导致了当前钢铁行业的窘境,产能过剩已成为钢铁行业的“命门”。但令人担忧的是,目前钢铁企业减产的欲望并不明显。有调查显示,5月初唐山钢厂的高炉开工率为97.42%,成为今年以来的第二高点。
“当前钢铁行业的很多症结都与产能过剩有关。即使市场需求回暖,原材料价格回落,库存减少,也难以抵消产能过剩造成的不利影响。”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务之急依然是“市场之手”和“政府之手”联合起来,严格控制产能盲目扩张,加强行业自律,杜绝恶性竞争。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国家准备出台“关于化解产能过剩指导意见”,钢铁等行业在列,多部委正加紧调研并最终上报国务院。不过,从短期来看,由于产能释放较快、社会库存大幅上升,加上国际贸易摩擦增加的影响,钢铁行业供大于求的矛盾仍难有效缓解。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