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冶金 > >> 从钢铁企业改革发展成功实践,得到启示

从钢铁企业改革发展成功实践,得到启示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05-29 12:28:11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改革也是钢铁企业最大的红利。

 

  今年一季度,钢铁行业的运行形势有所好转,但仍面临严峻的困难,“高库存、高产量、高成本”的局面仍将持续。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复杂,钢铁产能过剩局面在一段时期内仍难以缓解,企业仍将经受持续微利的考验。面对持续低迷的钢材市场和激烈的竞争,再寄望国家出台政策拉动钢材需求大规模增长,已经很不现实。在这样的情况下,钢铁企业要如何走出困境,实现扭亏为盈?除了要理性判断外部形势,继续化解过剩产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两眼向内,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改革,提升企业管理和现代化运营水平。

 

  对于钢铁企业来说,深化改革,就是要让企业的组织架构、营销体系、创新能力、商业模式等真正面向市场,最终实现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不少钢铁企业已经在转变观念、改革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新兴际华集团以“层层模拟法人,环环快速联动,人人应对市场,招招应对危机”为核心的“两制”管理模式;河北钢铁集团唐钢“以生产组织模式变革提升成本控制力,以转变市场营销模式提升创效能力”的“两个转变、两个提升”改革;山东钢铁集团济钢推行完全成本核算、实施模拟法人管理机制,等等,正是通过对企业管理的创新和优化,提高了运营效率,增强了市场反应能力,并将市场的压力层层传导到每一位员工,增强了员工的责任感和工作动力,使其成为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发动机”。

 

  从钢铁企业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

 

  深入市场化改革,转变发展思路是基础。在当前产能过剩、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下,钢铁行业转方式、调结构,落实到企业的实际行动,首要一点就是钢铁行业高盈利时代建立的追求高产量的传统发展思路,以长期稳定的发展为第一价值目标。钢铁企业只有认清现实,摒除“等、靠、要”的思想,放开手脚在市场里拼搏,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壮大。

 

  深入市场化改革,市场规律是准绳。钢材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钢铁企业旧有的生产组织模式不能适应新的市场规律,是导致现今钢铁行业阵痛的重要原因。钢铁企业必须建立一个新的贴近买方市场的追求质量和成本控制的生产组织模式。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坚持以销定产,不收全款不发货,没有订单不生产,合理控制产量。二是降低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减少资金占用,降低成本。三是提高创新能力,调整产品结构,生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独特产品,扩大盈利空间,避免同质化竞争。四是推动产销研一体化,将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终端用户的走访服务,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

 

  深入市场化改革,优化管理是抓手。新世纪以来,尤其是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有大型钢铁企业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和管理改革,大大提高了效率。但是,钢铁企业所背负的社会责任仍然较重。钢铁企业必须通过深化企业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竞争性选人用人的力度,建立健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选聘、考核、奖惩和退出机制,充分激发企业和员工的活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深化改革,最难的是把企业的利益和职工个人的利益统一起来,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时做到整体利益最大化。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实在在地把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最大限度地提升每个员工的责任意识、发挥主人翁作用。

 

  今天,面对严峻的形势,钢铁行业改革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也更加迫切。对钢铁行业来说,危机正是一个机遇,通过改革,企业将把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创新能力和运营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这必将为行业的复苏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也必将大大提升中国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来源:中国冶金报

相关热词搜索: 钢铁企业改革发展成功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