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风沙肆虐后有了大造林运动,现在首都“不见天日”,一切的环保问题又开始算到了钢铁行业这个长期顶着污染大户帽子的行业上面。联想到当年节能减排在期限将至时的“快打旋风”,似乎对于钢铁行业的弊病我们总是选择“运动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来时轰轰烈烈,后续悄无声息。
而之所以总是出现靠“运动战”来解决问题,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某些部门日常不作为,致使问题成堆,积重难返,等问题实在遮不住、掩不了的时候,只能采取在短期内立竿见影的“集中整治”工作方式。于是,这种“运动式”行政和日常不作为行政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既败坏了官风官德,也败坏了责任部门所管理的行业或领域的风气。
诚然,钢铁行业是个传统的污染大户,这已经是普遍的共识。但同样它也是地方政府的纳税大户和“财神爷”,所以一般情况下地方政府对于钢铁企业的污染问题更多的时候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有些地方钢铁企业“超生”现象严重了。
倒不是说“毕其功于一役”不好,只是我们更需要防微杜渐,将所有风险都化解在萌芽状态,比起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样做相对成本也小得多。就像一个病人,病入膏肓被医生妙手回春自然是好事,我们可以赞誉对方是神医,可如果一开始就发现病人重病的苗头,针石汤剂简单就给解决掉了,这样的医生虽然或许没有所谓神医的光环,但是不是更值得我们敬重呢?
对于当下的钢铁行业而言,我们实在经不起运动的折腾了,钢铁行业积重难返的问题也不是你来几次运动就可以解决了的。务实、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做起,用实干的精神去解决遇到的难题,方为解决问题之正途。
来源:现代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