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钢协的统计,2012年统计在内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同比下降98.22%,亏损企业大幅增加,亏损面高达28.75%,其中2012年全年有6个月是全行业亏损的状态。
对于整个行业一直濒临亏损边缘,仍有企业愿意“顶风”扩张新产能,一家位于河北的民营钢铁企业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目前纳入中钢协统计的近80家企业,多为大中型钢铁企业,而一些中小民营企业由于拥有成本优势,各项成本费用低,但这些企业的生产规模往往不大,而只有扩建生产线,才可能进一步降低成本,赚到更多的钱,因此,它们都有扩张产能的动力。
此外,与一些大型钢铁企业受困于国家原则上不核准新的钢铁项目相比,居于地方的小钢铁企业“天高皇帝远”,更容易私上新项目,由于钢铁生产也是地方税收和解决就业的主要来源,地方政府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以前淘汰落后和控制产能,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目前看来收效不大,只有通过市场倒逼和优胜劣汰,”上述河北民营钢铁企业的内部人士指出,不过,由于钢铁需求增速在放缓,而产能仍在增加,目前已经有部分企业在建高炉的建设速度在放慢,一些计划在去年四季度投产的高炉产能,已经推迟到2013年释放,而去年钢铁实际产量也是低速增长,创近年来新低。
而对于最近频繁被提到的“新型城镇化”对消化过剩钢铁产能的作用,多家钢企和业内分析人士对本报记者预计,城镇化的推进有利于增大对钢材的需求量,但在如今的巨大产能之下,10到20年的城镇化进程对钢材需求的增幅将是一种稀释。
“城镇化的推动会对钢铁需求带来刺激,根据我们对国外的研究,城市化率达到30%~60%时,钢铁消费的增长是最快的,而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占比只有近30%。”“我的钢铁”研究中心主任汪建华分析,而具体到钢材品种,预计城镇化的推进首先利好的是房地产和基础建设投资,这对螺纹钢等长材的需求将增长,然而之后几个月利好将传导至家电、家居制品等用钢。
不过,韶钢松山的证券事务代表李怀东则告诉本报记者,城镇化的实质推进,利好从预期转化为实际需求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还需要各级政府相关政策和资金的配套启动。
“4万亿政策带来的利好已经逐步消化,今年的需求估计越往后越不好。”上述国丰钢铁的管理层也对本报记者指出,钢铁行业经过近10年的高速发展,供求关系发生了逆转,已经跨过了从“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的拐点,对钢厂来说,那种一哄而上赚大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企业如果不练内功降本增效,主动开拓市场,将最终无法摆脱被市场逐渐淘汰的命运。
来源:中协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