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钢铁物流成本始终处于高位,且一直居高不下,成为钢铁企业和钢贸商效益增长的“瓶颈”,一大“出血点”,因而引起业界关注的一个热点。
日前,商务部发布《关于促进仓储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表示将引导仓储企业由传统仓储中心向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物流商转变。提出了支持仓储企业创新经营模式,推广应用新技术,加大仓储建设力度等多项任务。这一《指导意见》是否对减少钢铁物流成本产生积极效应,业内经营者对此充满企盼。
钢铁行业的物流是国内整个物流业中所占比重最大行业之一,目前钢铁产能突破10亿吨,2012年全国的粗钢产量71654万吨,比上一年增长3.1%。7亿多吨粗钢产量,涉及的物流量多大。2012年我国进口铁矿石7.436亿吨,加上国内生产的铁矿石以及焦炭煤炭、废钢、铁合金等钢铁原料,其物流量若按1比5的关系计算,钢铁业产生的物流量近40亿吨。如此之大的物流量,是其它行业所无法比拟的。
钢铁物流量之大,而其物流成本之高,吞噬钢铁企业的效益。据业内人士介绍,钢铁物流成本包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管理成本、回收成本等,我国的钢铁物流成本占到产品总成本的20%-30%,甚至更多,而世界发达国家钢铁物流成本只占其产品总成本的8%-10%,造成利润空间被相关的费用所占据,钢铁业成为微得行业,不少企业甚至亏损。中钢协的统计显示,2011年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875.3亿元,比上一年下降4.51%;销售利润率仅为2.42%,同比下降0.59个百分点。而2012年1-11月份,会员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2440亿元,同比下降5.37%;实现利税660亿元,下降57.73%,盈亏相抵利润为亏损19.7亿元。截止到11月底仍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亏损,全年全行业钢铁主业仍处于亏损状态。
钢铁业产生的物流量几乎是国民经济之最,然而与此同时,我国钢铁业的利润越来越微薄,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我国钢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始终处于高位运行状态?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其中一大原因是国内钢铁物流业的散、小、多、乱现象严重,集中度低下,物流设施利用率不高,物流运行成本较大,比国外钢铁物流成本高得多。如2010年日本钢铁企业物流费用率为6.2%,比我国低5个百分点。如果达到日本的水平,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可节约物流成本2765亿元。
再加上这两年海运费、煤、电、油等与钢铁物流产业链相关的价格上涨,导致钢铁物流成本大幅上升。据国家有关部门在全国重点企业开展的物流统计调查显示,重点调查钢铁企业物流成本同比增长20%。据此推算,规模以上钢铁企业物流成本比2009年增加853亿元。其中,运输成本同比增长9.3%,管理成本同比增长15.5%,保管成本同比增长24.1%,直接影响企业物流成本增长6.7个百分点。
这次,商务部发布《关于促进仓储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着重指出要引导仓储企业由传统仓储中心向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变。加快仓储业转型升级,由仓库出租向仓储管理、库存控制、加工包装、分拣配送、质押监管等多功能增值服务发展;由平面堆放、人工操作向立体化存储、单元化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操作发展;由分散、粗放式经营向精益化、标准化与信息化发展。用五年左右时间,实现加工配送率达到40%,仓储服务达标率提高到40%,立体仓库的总面积占仓库总面积的40%;仓储企业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商品库存周转速度明显加快,流通环节仓储费用占商品流通费用的比率显著下降。
这对于钢铁仓储物流业来说,《关于促进仓储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指明了发展的方向,钢铁物流成本下降的路径十分清晰。
应该看到,目前我国大多数钢铁企业物流管理制度存在较大缺陷,钢材产品从生产到终端用户的流通渠道过于冗长、分级不清。由钢厂直供到最终用户占的比例仅为20%-30%,70%多的资源都是经贸易商倒手,钢铁的往返运输现象十分普遍,被戏称“钢铁大游行”;各种的过路费、过桥费、仓储费,等等,物流成本持续上升。我国现行的过路费、过桥费过高。据相关数据显示,全世界收费公路14万公里,其中有10万公里在中国,占全世界70%。对于物流业而言,路桥费直接占到物流企业总成本的三分之一,路桥费的提高势必会造成物流成本的增加,从而影响物流企业的发展。加上我国物流业整体发展滞后,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市场发展长期存在“重客流,轻物流”,使得物流专业化层次低。而钢铁物流环节多,路线长,运费高,直接导致钢铁物流成本攀升。
再有,我国钢铁物流行业发展没有统一科学、合理规划,缺乏整体考虑,各环节没有理顺、布局不合理、物流市场无序竞争日趋激烈。近几年来,一批钢贸企业纷纷向钢铁物流业“转型”,国内不少地区涌现出一批钢铁物流园、钢材城、钢材市场,仅福建籍钢贸商在全国就建立了150多家钢材市场。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钢铁流通企业数量高达20多万家,钢材市场830余家。若按符合“拥有加工储运功能”和“有商户入驻”这两项条件来划分,已有2000多家钢铁物流园区。如今,国内大中型钢企、流通商纷纷涉足钢铁物流园区项目,呈现“遍地开花”之势。僧多粥少,物流企业的恶性竞争,导致整个钢铁物流行业效益不佳,而物流成本却有增无减,居高不下。
此外,国内一些钢铁企业,特别是大型钢企厂内没有合理的物流运输管理体制,造成车辆的空载率较高,运输效率低下,加上厂内运输车辆众多,容易造成道路阻塞,物料不能及时运送,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造成物流无效作业的增加,使得物流速度下降,成本提高。
根据《关于促进仓储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的要求,钢铁物流企业必须转型升级,通过仓储联盟、兼并重组、共同配送、托管经营等方式,发展网络化仓储配送,创新经营模式,建设仓储资源交易平台等方式,规范开展质押监管等供应链融资监管服务,有效提高仓储设施利用率。等等,这些都是钢铁物流成本下降的路径。
具体来说,改变目前钢铁物流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现状;提高钢材深加工能力;加大铁矿石运输船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加快对港口散货物流技术的研发和改造;加快对重载列车的技术研究和应用;积极推进物流行业的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扩大单个物流业的规模,向专业化、一体化方向发展;探索建立行业新标准,统一标准,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力度。
业内人士指出,加快钢铁仓储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钢铁仓储企业由功能单一的仓储中心向功能完善的各类物流配送中心转变,是降低钢铁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的重要途径。我国的钢铁企业,在减少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充分发挥我国现有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化物流和信息化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尽最大限度降低钢铁物流成本。
然而,要真正降价钢铁物流成本,还需要物流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各地政府部门等多管齐下,从内外一起着手解决问题。不仅要解决物流成本外部环境问题,而且物流企业也要立足于自身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提升机器化、自动化水平,千方百计降低成本。
在日前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的“2012年中国城市物流发展年会”上,与行物流业代表感到在城市物流产业的发展方面找到了一些路径,特别是在空间布局上的一些路径,还有产业政策上的路径。
河北省将围绕几个方面做一些尝试:一是贯彻落实国办38号文件,消除限制和制约物流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二是认真组织实施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煤炭、粮食、快递等专业发展规划;三是积极推进煤炭、钢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在试运营的基础上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四是推进省级物流产业基地区建设,加快物流企业和物流要素聚集,加快招商引资步伐;五是加快发展港口物流、国际物流、农产品物流、快递物流等行业物流,形成河北新特色,新优势;六是推进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七是加快物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进一步提高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八是加强物流统计、物流培训、物流标准化等基础性工作。
时下,钢铁物流业的上下游企业和各地政府部门对钢铁物流业相当重视,这是降低钢铁物流成本的一个好兆头。可以相信,随着《关于促进仓储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精神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实处,那么,钢铁物流成本的下降是大势所趋,为期不远了!
来源:中国钢材价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