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吉林省冶金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关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工信部等四部委《关于印发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的通知》和《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吉林省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总体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
支持企业融入国家钢铁产业大集团战略,促进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稳妥去产能、去杠杆、补短板,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发展钢制管廊等深加工产品,培育发展玄武岩复合钢筋等新材料。调整产品结构,发展2000/7000系铝合金等高性能铝镁合金,全力推进镍、镁、钼、黄金等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动吉林铁合金、吉林碳素整体搬迁改造,实现工艺装备水平升级。坚持绿色发展,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提高冶金产业综合实力。
(二)发展目标。
1.产业规模恢复性增长。到2020年冶金工业产值15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实现恢复性增长。行业兼并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产能利用率趋于合理。
2.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镁合金复杂铸造件及航空铝材等精深加工产品实现产业化,玄武岩复合钢筋、钢制管廊、热成形汽车高强钢等产品占钢材产量比重达到30%以上。
3.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全面稳定达标,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15%以上。
4.黄金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全省黄金矿山产业集中度和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显著提高,重点黄金企业产能占全省80%以上。黄金生产服务业不断发展,“吉林黄金”成为行业知名品牌。
二、推动供给结构升级
(一)推动产业升级。
1.钢铁产业。加快通化冶金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发展钢制波纹管、钢结构预制件、钢结构住宅等深加工产品。开发高等级建筑用结构钢,发展Ⅳ级以上高强螺纹钢。推进板材产品深加工,重点研发和生产汽车大梁及车轮用钢、冷弯型钢、热成形汽车高强钢。围绕客车轴承、齿轮坯、变速箱齿轮用钢,发展精品棒材。
2.镁合金产业。完善“镁锭—(稀土)镁合金-镁合金压铸件”产业链,拓展稀土镁合金应用领域。重点研发生产汽车轻量化用高精镁合金压铸件,推动开发航空航天用镁合金复杂铸造件、高强高韧耐热镁合金挤压件、高性能镁合金粉等产品,支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用镁基储氢合金发展。
3.铝合金产业。重点研发轨道交通及汽车轻量化用大端面高性能铝合金材料,支持麦达斯、利源铝业延伸铝加工产业链,开发预拉伸板等铝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生产铝合金箔材、2000系/7000系大飞机用高端板材,打造中国高精铝加工生产基地。
4.钼产业。积极推进钼酸铵和钼铁等深加工产品,形成完整的钼产品产业链。重点研发生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高纯钼粉以及钼合金。在吉林、延边等钼资源丰富地区,建设集采选、冶炼及钼制品深加工一体化的工业园区和钼材深加工生产基地。
5.镍产业。围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需求,建设镍锰钴酸锂三元系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支持羰基系列及功能材料产品研发平台建设,开展镍产业冶炼技术研究和高附加值镍合金产品开发。推进磁材专用铁粉、军工专用铁粉、医药食品级铁粉等高端功能性金属粉体材料发展。
6.黄金产业。积极推进黄金行业结构调整,鼓励和引导黄金矿山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开采,重点推进大型成矿区带、重点产金地区的企业重组和资源整合工作。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积极探索黄金及铜精深加工有效途径,推进吉林黄金文化产业园建设,打造“吉林黄金”珠宝及文化旅游产品,形成以黄金矿业为基础,多品种、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7.碳素产业。支持传统炭素制品结构升级,提升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品质和产量,扩大特种石墨产品种类和产量。推进炭块类产品向全石墨质和石墨化产品转变,开发高炉用微孔炭砖和超微孔炭砖。研发锂电池用石墨负极材料,积极开展石墨系列化前沿性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
8.铁合金产业。推动老厂区搬迁改造,全面提升工艺装备,实现产品结构升级、能源和废渣内部循环与综合利用。支持应用大型化、自动化铁合金装备,发展高硅硅锰、低磷低碳铁锰、低钛碳铬合金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利用废渣生产超细无机纤维矿渣棉、混凝土路面砖等产品。
(二)化解过剩产能。
1.严禁新增产能。严格执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投资管理规定,加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管理,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核准、备案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不得办理土地供应、能评、环评审批和新增授信支持等相关业务。对违法违规建设的,要严肃问责。
2.依法依规去产能。落实国家钢铁去产能任务,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对达不到要求的,要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要依法关停退出。支持企业通过主动压减、兼并重组、转型转产、搬迁改造等途径,退出低效产能。引导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等方式生存的企业,主动退出。
(三)推动技术创新。
1.钢制管廊应用技术。推动省内企业加大对钢制综合管廊的技术研发,突破不同断面形式、不同刚度结构的受力稳定性技术,着重解决结构防腐、接缝防水、内部防火、电磁涡流、支架设置、抗浮等关键技术,构建智慧综合管廊系统,打造国内领先的钢制智慧综合管廊示范基地。
2.高强钢温热成型技术。推动省内钢铁企业突破新型高强度及超高强度钢组织设计、冶金过程组织性能精细调制、产品性能一致性和稳定性控制等关键技术。支持吉林富峰进一步研发专用于高强度冲压件的先进温成型、热成型技术,打造温热成型高强度钢及设备制造基地。
3.稀土镁合金技术。推动长春应化所开展高性能镁铝合金中稀土强化相控制技术、复杂服役环境下稀土元素对腐蚀与疲劳损伤等技术研发。支持企业同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大型复杂薄壁稀土镁合金压铸技术,制备轻质高强高韧、耐蚀耐磨合金材料零部件,满足汽车轻量化和装备制造领域需求。
4.铝合金成型技术。推动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参与研发大飞机、交通运输用铝镁合金部件工业化设计制造与应用技术,大尺寸薄壁铝合金部件压铸成型系统技术。支持麦达斯、利源铝业等企业重点突破高强变断面铝合金管材、三维铝型材等关键技术,着力研发深海钻探用特殊铝合金管材、高铁动车车头骨架。
5.镍基复合材料技术。推动研发羰基化精炼技术,生产羰基铁粉、复合材料、隐身材料等特种粉体材料,打造羰基金属及特种性能材料生产基地。支持亚融科技与沈阳金属所、吉林大学联合开发湿法冶金、电池研发生产等技术,推动高品质动力电池用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产业化。
(四)促进绿色发展。
1.实施绿色改造升级。加快推进冶金工业绿色改造进程,支持企业采用节能降耗工艺和技术装备,推动主要污染物排放环保在线监控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加快实施封闭式环保原料场、烧结烟气深度净化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推进烧结和转炉余热发电、烟气脱硫和工业废水综合利用。
2.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在资源、能源丰富地区,全力发展循环经济园区,实现钢铁制造、能源转换和废弃物消耗三大功能。加强钢铁冶金渣、尘泥等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推广钢铁工业废水联合再生回收利用集成技术。支持铁合金形成产业链闭环生产系统,实现能源和废渣内部循环利用。积极研发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及固废处理工艺技术,消纳高铝粉煤灰。
三、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1.培育流程型智能制造。支持通钢、建龙、昊融等冶金企业完善基础自动化、生产过程控制、制造执行、企业管理四级信息系统建设,推进冶金制造信息化、数字化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支持冶金企业在环境恶劣、安全风险大等岗位实施机器人替代工程。
2.推动网络协同制造。支持吉林黄金设立吉林黄金珠宝交易所,推进黄金珠宝饰品定制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行云制造,网上展示珠宝技术、工艺、造型等各类资源,提供制造服务。探索建设钢铁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钢铁生产企业、下游用户、物流配送商、贸易商、科研院校、金融机构等各类资源,开展协同生产制造。
3.推广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支持钢铁企业基于互联网开展汽车、钢制管廊个性化定制配送新模式,满足客户多品种、小批量需求。鼓励铝、镍、镁等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建立研发设计平台,围绕轨道交通、汽车轻量化等下游用户个性化需求,扩展产品规格,提供加工配送、维修服务等服务。
4.开展城市综合服务。鼓励钢铁企业参与钢制管廊运营,建设智能检测体系,开展故障预测、自动诊断系统等运维新服务。推动钢结构生产企业参与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提供工程设计、部品部件生产、安装施工、后期维护等全流程服务。支持钢铁企业开发建设钢结构立体车库,研发智慧停车服务云平台,提供静态交通规划、智能停车设备研发设计与制造、停车场运营、手机客户端及云端应用开发等服务。
四、加强品牌培育引领
1.加强品牌推广。树立吉铁、吉碳品牌标杆,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拳头产品。加快培育一批钢铁、有色知名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开展与一流企业的质量工作对标工作,与质量标杆进行对标,实施质量整改,带动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创建。组织开展品牌产品推介活动,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吉林冶金品牌影响力。
2.打造“吉林黄金”品牌。打造“吉林黄金”珠宝及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区域性特色产业品牌。支持企业开展黄金产品探索创意设计、精细加工、品牌建设、营销模式和优质服务,研发工艺精湛的黄金产品,树立“吉林黄金”质量优良的品牌形象。
3.培育吉林镁合金品牌。利用吉林镁资源及稀土镁合金优势,发展汽车轻量化镁合金产品,打造吉林省汽车轻量化镁合金品牌。推动企业与浙江万丰奥特集团等企业合作,引进镁合金研发和生产技术,建设镁合金原材料基地及镁合金压铸件加工基地。
4.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引导钢铁、铝镁合金等领域企业采用国际和国家标准组织生产。完善重点领域标准体系,推动建设钢制管廊、镍氢燃料电池材料技术规范和地方标准,支持骨干企业主导和参与制订国家和行业标准。
五、推动需求结构升级
1.推广装配式钢结构预制构件。支持钢结构在文化体育、交通枢纽、商业仓储、大跨度工业厂房等公共建筑中应用。发展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钢结构桥梁,在中心城市建设钢结构立体停车场。围绕钢结构品种和质量,推动高强、耐火耐候等高性能钢材应用,普及400兆帕及以上高强钢筋,开发推广500兆帕以上高强钢筋,推进钢结构应用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
2.推动汽车材料轻量化。推广轻量化交通运输工具,加快汽车轻量化制造体系建设,研发高强钢、铝合金、镁合金等汽车轻量化材料,鼓励钢铁企业结合汽车轻量化研发生产高强度、耐腐蚀、长寿命的高品质钢材,完善汽车轻量化材料从研发生产到应用的全产业链,推动汽车轻量化材料发展。
3.加快发展钢制管廊。围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需求,加强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依托我省钢铁板材产品,发展钢制波纹管,提升我省企业在钢制综合管廊项目咨询、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技术水平,促进钢制综合管廊应用,推动建设高寒地带钢制管廊示范基地,促进省内钢铁企业转型发展。
4.发展海洋工程新材料。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利用我省玄武岩纤维产业优势,推动高性能玄武岩纤维复合钢筋在海洋工程建设中应用。加快发展具有高强度、高韧性、抗疲劳、抗层状撕裂、良好焊接性、耐腐蚀等特点的海工产品,推动海工新材料在海洋环境及极端气候条件下规模化应用。
六、推动人才培养
1.加强人才团队建设。发挥行业协会和联盟作用,围绕发展钢制波纹管、钢结构立体车库等实际需求,加强与中冶精诚、首钢城运等企业合作,联合培养设计研发与生产技术人员。支持人才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推动培养玄武岩复合钢筋生产制造人才队伍建设。
2.推动产教融合。依托吉林大学、长春工程学院等产教融合平台,支持重点企业、产业园区与高校协同育人,开发制定技术岗位能力标准、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共建实习实训、在职培训基地,按照企业需求,采用订单及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培养冶金行业现代产业工人。
3.培育黄金产业吉林工匠。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树立行业标杆和领军人物,营造尊重一线创造、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搭建黄金珠宝首饰产业学习交流平台,支持吉林黄金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行业名师工作室”,发挥人才集聚优势,推动“师徒传承”,培养珠宝名师继承人,建设工匠人才储备培育体系。
七、保障措施
(一)落实去产能政策。全面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严控钢铁、有色行业新增产能,依法依规退出和处置过剩产能,引导不具备竞争力的产能转移退出。落实好去产能的梯级奖补、职工安置、债务和不良资产处置等配套政策,通过内部分流、转岗就业创业、内部退养等方式,做好职工安置工作,运用市场化手段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和不良资产。
(二)优化市场应用环境。推进上下游合作解决产品应用技术问题,搭建产需衔接平台,扩展消费领域和空间。落实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关键零部件和重点新材料推广应用政策意见,研究通过保险补偿机制支持冶金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促进新材料新产品市场化应用。
(三)推进央企与地方企业融合发展。深化和扩大与中航工业集团、商飞集团、中冶集团等央企的合作,推动我省高性能轻合金材料、钢制管廊等高端冶金产品生产企业与其融合发展。鼓励吉林黄金集团与中国黄金集团共建吉林黄金文化产品园,加快我省黄金产业发展。
(四)加大金融支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支持主动去产能的钢铁企业按市场化原则开展债转股工作。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对符合条件企业在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品牌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支持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冶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