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冶金 > >> 集中度不升反降 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将提速

集中度不升反降 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将提速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4-04-16 15:50:11

  2013年我国钢铁工业集中度不升反降,前十家钢铁企业集中度从上年的45.9%降低到39.4%。在当前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提升产业集中度迫在眉睫。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苗长兴在日前举行的2014中国钢铁规划论坛上表示,未来我国将加快河北、山东等重点地区企业兼并重组,支持宝钢、武钢、首钢和鞍钢等重点优强企业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并购。

 

   按照规划,我国钢铁行业应有5、6家特大型企业集团占据国内粗钢60%左右的市场份额,其余为主要服务于区域市场或从事专业品种生产的钢铁企业。

 

   钢铁工业“再启程”

 

   与当初的钢铁元帅、全民炼钢时代相比,如今钢铁工业面临的发展形势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必须重新认识我国钢铁工业的产业定位。

 

   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看来,目前我国钢铁行业正处于从加速阶段向转型阶段过渡的进程中,而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将深刻影响未来钢铁产业发展的总格局。一方面,通过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推进国企改革,未来国有钢铁企业的国有资本股权趋于降低,资本放大功能逐步体现,国有钢铁企业经营效率提高,政府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微观干预将大幅减少。

 

   同时,我国钢铁企业的环保成本将加大,一批环保不合格企业、设施将被强制淘汰,环保成为钢铁企业生存发展的先决条件;而围绕钢铁产业的环保市场将大发展,包括环保设施、技术以及排污权、节能量、碳排放权交易等。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也将为钢铁工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根据城镇化规划测算,未来7年我国住宅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分别消耗钢材1.7亿吨和3.9亿吨,合计达到5.6亿吨。

 

   谈及近日热议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规划,李新创认为,京津冀三地一体化发展将加快钢铁过剩产能的压缩调整,以及企业兼并重组,同时带动先进装备制造等耗钢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区域钢材消费结构升级。

 

   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粗钢产量将达到8.3亿吨,国内钢材消费量达到7.35亿吨;到2020年,粗钢产量和钢材消费量将继续增加到8.5亿吨和7.6亿吨。

 

   兼并重组“在路上”

 

   站在新的起点,钢铁工业必须轻装上阵,再出发。

 

   然而,当前我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是毋庸置疑的。近两年来,我国钢铁产能利用率基本保持在70%~75%的范围,低于警戒值;而钢铁产能过剩总规模或达2亿吨以上,相当于日本和美国钢铁产能之和,估算涉及投资7000亿元,员工40万人。

 

   国际钢铁业发展轨迹表明,化解过剩,兼并重组无疑是一条捷径。“兼并重组是世界钢铁产业发展的历史潮流和本质规律,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高峰还没有到来,未来十年兼并重组将是中国钢铁产业的重要戏码。”李新创表示。

 

   然而,现实的情况并不让人乐观。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钢铁业的集中度不升反降,粗钢产能前十家钢铁企业集中度为39.4%,比2010年下降9.2个百分点,比2012年下降6.5个百分点。而2011年美国前十家钢铁企业集中度已经超过90%。

 

   “产业集中度低,导致钢铁业缺乏领军企业。”苗长兴表示,我国钢铁行业没有形成由优强企业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行业只能通过“铺摊子、上项目”寻求进一步发展,导致产能过剩。

 

   苗长兴表示,世界钢铁产业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世界钢铁行业兼并整合的发展史,而世界四次并购浪潮确立了美国、日本和欧洲的钢铁强国地位,同时也造就了数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巨头。

 

   然而,从我国钢铁工业兼并重组历史来看,区域内相同所有制企业重组最为普遍,且以横向并购为主要模式,以大企业重组中小企业居多,强强联合或弱弱联合很少,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还存在不少困难。
 

 

  “我国钢铁行业应有5、6家特大型企业集团占据国内粗钢60%左右的市场份额,另外40%的份额由主要服务于区域市场或从事专业品种生产的企业占有。”苗长兴表示,如果前五大或六大钢铁企业的集中度达到60%,其产能之和应该达到8000万~1亿吨的规模。

 

   为此,我国将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规模兼并重组,加快河北、山东等重点地区企业兼并重组,支持宝钢、武钢、首钢和鞍钢等重点优强企业开展并购。

 

   环保经营“正当时”

 

   面对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甚至绿色贸易壁垒,作为资源能源消耗大户的钢铁行业该如何应对?在本届论坛上,一种全新的概念———环境经营战略被重点提及,而宝钢正是这一理念的首批实践者。

 

   宝钢集团总经理助理胡学发表示,在同质化竞争日益白热化的背景下,未来环境要素将驱动市场竞争格局发生改变,而优秀的企业必须敏锐感知并顺应这种市场变化,惟此方可保持企业的持久竞争力。

 

   环境经营,顾名思义,是指把环境保护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使环境保护和企业发展融为一体。

 

   “与传统经营模式相比,环境经营对环保问题变被动治理为主动经营,变消耗型投入为赢利型产出,环保活动与企业经营活动不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同向发展的。”胡学发表示。

 

   据介绍,绿色制造、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是宝钢环境经营的三大任务,具体包括环境经营战略管理、绿色产业链的构建、绿色声誉的提升等。为此,宝钢制定了一套环境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涵盖7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51个三级指标,这属于全球钢铁企业首创。

 

   为发展绿色产业,宝钢2011年成立了节能技术公司,目前该公司已累计拿到EMC合同73个,营业收入达到5.88亿元,为客户节约标煤32.2万吨。此外,到2020年,宝钢上海地区固体废弃物将不出厂区,实现100%厂区内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为打造绿色产业链,宝钢在上游重点加强对供应商管理及绿色认证,自身完善绿色采购制度,不断提升绿色产品采购比例,在下游为客户提供绿色解决方案,创造附加值。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宝钢主要能源指标继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与2012年相比,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9.9%,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10%,废水中COD排放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减少7%和14%。

 

   正如胡学发所言,环境经营是一种理念,一种追求,一个体系,也是一种战略,它贯穿于企业整个经营管理过程,助推企业踏上转型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工业报

相关热词搜索: 集中度钢铁行业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