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产能过剩、环保压力加大和市场供大于求,钢铁企业经营困难的局面难以有效缓解,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仍然艰巨。”日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屈秀丽在展望2014年钢铁行业运行走势时作出这样的判断。
2013年市场环境好于2012年
2013年,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和我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钢铁行业总体市场环境好于2012年。“钢铁企业努力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内部管理,积极节能降耗、降本增效,钢铁生产、出口和经济效益都保持增长态势。”屈秀丽说。
在产量方面,钢铁生产保持增长。2013年1月~11月份,我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7.8%,生铁产量同比增长5.9%,钢材产量同比增长11.5%,增幅分别比2012年高出4.7个、2.2个、3.8个百分点。同期,钢协统计会员钢铁企业的产量同比增长7.9%,略高于全国7.8%的平均增速。但是,前10家钢铁企业产量所占比重同比下降了0.4个百分点,至39.09%,产业集中度继续小幅下降。
在品种结构方面,长材产量增幅较大。“固定资产投资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对长材需求拉动仍较明显。”屈秀丽说。2013年1月~11月份,我国长材产量同比增长12.4%,增速超过板带材增速2.1个百分点,超过钢材增速0.9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汽车板带产量同比大幅增长14.38%,支撑了我国汽车制造业的持续增长。
在进出口方面,出口保持较快增长,进口略有增加。2013年,我国出口钢材6234万吨,同比增长11.9%;进口钢材1408万吨,同比增长3.1%;进口钢坯55万吨,同比增长53%;材坯合计折合粗钢净出口5079万吨,同比增长14.4%。同期,进口铁矿石8.19亿吨,同比增长10.2%。
在需求方面,增速弱于预期。2013年1月~11月份,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7.36%,增幅提高5.63个百分点。在主要用钢行业产品中,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8.1%,中型拖拉机产量同比增长12.0%,家用电冰箱产量同比增长11.3%,房间空调产量同比增长11.3%。“但民用钢质船舶产量在2012年同比下降11.8%的基础上,再次大幅下降24.5%;铁路机车产量在2012年同比下降30.3%的基础上,再次下降19.4%,显示出需求增长弱于预期。”屈秀丽说。
在价格方面,钢材价格呈现低位窄幅波动运行的态势。据钢协监测,全年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平均为102.76点,下降了9.00点,降幅为8.05%。其中,长材价格降幅为9.04%,板材价格降幅为6.63%,长材价格降幅大于板材。
屈秀丽指出,钢材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低迷,大家对钢材市场预期较为悲观,再加上流动资金紧张,贸易企业和用户存储钢材的积极性有所降低。2013年,钢材社会库存在3月末达到历史高位后,开始逐月下降;企业库存上半年相对偏高,下半年略有回落,9月份之后相对平稳。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增速有所回落。2013年1月~11月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4%,增速同比回落2.1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增速大幅回落9.8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投资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民间资本完成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投资额占全国投资额的77.25%。”屈秀丽表示。
经济效益好转但仍处较低水平
2013年,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钢铁企业采取各种措施降本增效,总体经济效益有所好转。但由于钢铁产能释放较快,国内市场继续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钢材价格同比回落且低位运行,行业盈利仍处于较低水平。
据钢协统计,2013年1月~11月份,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23%,实现利税同比增长26.54%,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61.80亿元,同比扭亏为盈,2012年同期为亏损7.56亿元;销售利润率仅为0.48%,同比虽提高0.5个百分点,但仍处于工业企业最低水平。2013年1月~11月份,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实现扭亏为盈,实现盈利58.15亿元,但盈利能力仍然偏低,主营业务利润率只有0.17%。
2013年,钢铁行业的盈利情况呈现出向优势企业集中的特点。宝钢、沙钢、新兴铸管、中信泰富4家实现利润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共盈利134.44亿元,其中宝钢实现的利润占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的55%。
“此外,鞍钢、山东钢铁、华菱、马钢、安阳钢铁等企业实现大幅减亏,减亏前10名的企业合计减亏228.49亿元,是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增加额的1.35倍,为全行业扭亏为盈作出了重要贡献。”屈秀丽说。
在分析影响钢铁企业效益的主要因素时,屈秀丽指出,钢材价格大幅下跌是主要的减利因素。2013年1月~11月份,大中型钢铁企业钢材平均结算价格为3451元/吨,同比下降323元/吨,降幅达到8.56%。
而制造成本下降则是钢铁企业增利的主要因素。2013年以来,煤炭、焦炭、废钢的采购价格出现下降,尤其是炼焦煤和动力煤价格受市场供大于求和进口低价煤的影响,降幅为历年最大,使炼钢生铁制造成本同比下降了10.24%。“但是,铁矿石价格受需求增加和进口垄断的影响,价格并未同步下降,是制约成本下降的主要因素。”屈秀丽指出。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海关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为129.03美元/吨,同比上涨0.28美元/吨,涨幅为0.22%。
负债水平上升资金风险加大
2013年1月~11月份,随着钢铁产量的增长,大中型钢铁企业的期间费用整体同比上升4.14%,特别是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上升明显,但增幅均低于产量增速。同期,随着央行的二次降息和企业扩大融资渠道,大中型钢铁企业的财务费用同比出现下降,降幅为1.57%。
由于钢铁企业经营困难的持续,企业负债水平明显上升。截至2013年11月末,大中型钢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达到69.76%,同比上升1.09个百分点。
同时,大中型钢铁企业的流动比率下降5.11个百分点,速动比率下降3.81个百分点。“这说明企业不仅资金紧张,而且资金周转也很困难,企业的资金风险相应加大。”屈秀丽说。
2014年增效任务仍然艰巨
2014年,国内外经济仍将保持增长,为钢铁工业转型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但是,由于产能过剩、环保压力加大和市场供大于求,钢铁企业经营困难的局面难以有效缓解,钢材价格也缺乏大幅回升的条件。再加上生产成本高、融资难度大,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仍然艰巨。”屈秀丽指出。
从全球经济形势看,2014年世界经济将缓慢复苏,钢材需求小幅增长。2014年,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较为明显,但新兴经济体增长将明显放缓,世界经济大幅回暖的可能性不大。在此背景下,钢材需求仍将小幅增长。国际钢铁协会预测,2014年,全球钢铁表观消费量将增长3.3%。
从贸易环境看,境外贸易保护明显增加,钢材出口将面临更多困难。据相关机构统计,国际金融危机5年来,各国新出台了近300项“以邻为壑”的贸易措施。2013年,境外对我国钢铁企业发起的贸易救济措施调查达到17起。
从国内经济形势看,我国经济坚持稳中求进,钢材需求仍将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4年将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保持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国家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建设、节能环保产业都将加大投资力度,机械、汽车、家电等行业对钢材的需求也将保持适度增长。“预计2014年钢材需求仍会保持增长,但增幅不会太大,钢铁行业必须实现由规模扩张到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转变。”屈秀丽说。
从钢铁行业看,中央把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狠抓大气治理,将有效遏制新增产能的增加和现有产能的释放,有利于缓解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但是,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偏大,将造成新增产能增加。在钢材需求增长有限的情况下,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扭转,再加上产业集中度低、同质化程度高的矛盾,2014年,钢材价格将难有大的提高。
此外,原燃材料价格难以大幅下降。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议价能力弱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价格仍然较高;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逐步退出后,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动力减弱,进口铁矿石价格将相对上升;资源、能源、财税等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水、电、气、运价格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和运行成本也会上升;国家加大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企业人工成本也会继续增加;银行系统严格控制钢贸企业和钢铁企业的信贷规模,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仍将持续,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都将进一步增加。综合来看,2014年,钢铁行业仍将处于高成本、低盈利的困难局面。
五点建议助企业提高盈利能力
“2007年~2013年,粗钢产量从4.89亿吨增长到7.75亿吨,累计增长了58.53%;钢材价格指数由113.49点下降到102.76点,降幅为9.45%;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由1454.84亿元降至200亿元左右,降幅达到86.3%,销售利润率由7.57%降至0.48%;资产负债率由56.93%上升为69.76%,升高12.83个百分点。”屈秀丽说:“钢铁行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真正转型升级。”
对于钢铁企业如何转型升级,屈秀丽提出了5点建议。
一是真正转变发展理念,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钢铁企业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钢铁工业已到了新的发展时期,钢材市场将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仅仅依靠规模扩张已经不能保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钢铁企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从规模效益型转向品种质量效益型,通过改革创新、加强管理、提高职工素质,实现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二是积极适应市场,优化品种结构,提升企业盈利水平。钢铁企业要有效控制产能释放,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合理调整生产安排,坚持“没有合同不生产、不给钱不发货、低于制造成本不生产”的经营原则;找准产品的市场定位,扩大自身竞争优势。
三是防范资金风险,确保资金链安全。钢铁企业要有效压缩库存,严格控制应收账款,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负债率;要进一步做好外部融资工作,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防范资金风险。
四是转换机制,加强管理,大力降低成本费用。钢铁企业要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创新营销模式,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通过生产流程、考核评价、管理体系的不断创新,深挖企业内部潜力;要加强系统成本控制,深入对标挖潜,重视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整合,进一步降低铁矿石、煤炭等原燃材料采购成本,优化配料结构,降低工序成本。
五是科学发展非钢产业,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钢铁企业应结合自身优势,在做精做专钢铁主业的同时,科学发展非钢产业,拓展企业新的效益增长点;通过产业链延伸、物流建设、金融投资、海外投资、资本运作等科学决策,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