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资源能源消费约束明显显现,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作为能源、水资源、矿石资源消耗大的资源密集型产业,钢铁工业在防污减排、节能降耗等方面的任务尤为艰巨。面对微利时代的压力,被称为“能耗大户”的钢铁企业,如何在降低能耗的同时,还能实现自给自足?
一些钢企,一面做减法,一面做加法。“十一五”期间鞍钢先后淘汰7座1000立方米左右高炉、9座落后小焦炉、12套90平方米烧结机和热烧结工艺。淘汰落后的同时,鞍钢做加法,应用节能环保设备。投入15亿元巨资,建成了一组世界上功率最大、最先进的燃烧低热值高炉煤气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年可发电23亿千瓦时,相当于一个年消耗70万吨标准煤热电厂的发电量,可将鞍钢剩余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全部回收发电。
然而,在钢铁企业普遍面临“转型阵痛”的困难时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钢铁企业不仅面临着绿色转型的良好政策环境,而且绿色转型将为钢铁企业再造竞争优势、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党的十八大强调“生态文明”的执政理念,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新一届政府加大节能环保监管执法力度的政策取向,将为钢铁企业加速绿色转型形成强有力的倒逼机制。另一方面,钢铁工艺技术进步,为钢铁企业进一步降低能耗、减少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了有利条件。
钢铁企业完全有能力、有条件依托宏观政策支持,充分挖掘“内部金矿”,开拓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渠道,把钢铁产业链的一些传统劣势转化为新的竞争优势。
第一,政府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和管理职能,规范和提升能耗排放标准,将为钢铁企业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
第二,政府通过强化能耗环保监管而形成的倒逼机制,将有利于推动钢铁企业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低成本绿色转型。
第三,绿色发展将为钢铁企业降本增效和延伸产业链开辟新的路径。
发展“绿色钢铁”,一方面,钢铁企业可以依靠技术创新,提高冶金过程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减少资源能源消耗,降低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钢铁企业可以进一步强化冶金过程“三废”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由被动投入转向主动经营、创造价值,充分发挥钢铁产业链的优势,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
笔者认为,不论是技术,体系还是到能源管理,中国的钢铁企业正经历着从“黑工厂”向“绿企业”的悄然转变。钢铁业的低碳战略,已初见端倪。
来源:宝源钢铁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