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钢铁行业的内外部环境仍然艰难,但是,我们已经在困难中看到了希望。
希望并非来自环境的改善。2013年,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进一步显现,全年粗钢产量增幅或将达到8%,高于社会实际需求增速;铁矿石价格下降幅度远低于预期,而钢材价格下跌近350元/吨,资金、人工等要素价格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环保、社会责任等社会成本压力更大。然而,财税、金融等领域的改革还没有惠及钢铁行业。客观地说,2013年我们面临的困难比往年更大。
2013年,钢铁企业的经营业绩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部分企业利润同比明显增长,部分企业实现了大幅减亏甚至扭亏为盈,部分企业亏损额有所增加,更有少数企业已经退出了市场。这一方面说明,全行业仍然处于困难之中,钢铁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另一方面说明,那些勇于改革创新的钢铁企业已经找到了走出困境的方法和化危为机的信心。
真正给行业带来希望的,正是这些企业的改革与尝试。2013年,在环保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下,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工作已经展开;环保已经深入到钢铁企业的发展理念中,余热余压发电、烧结烟气综合治理、钢渣循环利用等节能环保技术的推广进一步加快;钢铁企业与下游用户衔接得更加紧密,积极推动由制造商向服务商的转变;企业技术进步和品种研发更加贴近市场,初步实现了与汽车、核电、海工、车轮、管线等领域的同步发展、同步升级。
展望2014年,钢铁行业的市场环境将比2013年有所起色,给钢铁企业走出困境带来希望。
从供求关系看,一方面,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工作将在控制新增产能上发挥明显作用。虽然短期内钢铁产量增长的趋势不会逆转,但市场倒逼和政策约束将迫使钢铁产量增速下台阶,预计2014年的粗钢产量增速将明显低于2013年,下降到4%以下。另一方面,钢铁需求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惯性增长,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出口增速均比2010年前后明显放缓,但铁路、汽车、机械等重点行业的需求仍然保持较高增长。保守预计,2014年我国粗钢实际消费量将增长3.2%,达到7.15亿吨。2014年,钢铁行业的供求基本面将出现积极改善。
从成本看,虽然供应垄断使得铁矿石价格的抗跌性较强,但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下跌和铁矿石供求关系发生逆转的形势下,矿价下跌已是大势所趋,全年铁矿石平均价格或将下跌15美元/吨左右。不过,融资成本的增长仍将困扰钢铁企业。
从价格看,2014年钢材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善将对价格产生积极的支撑作用,且钢材价格已经长期在低位运行,集聚了一定的反弹动力。虽然铁矿石价格下降有可能引发钢价的同步下行,但整体来看,2014年钢材价格将略高于今年的平均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小幅波动。
须要强调的是,虽然2014年市场形势的变化将出现一些积极因素,但钢铁企业一定不能盲目乐观。钢铁企业要深刻地认识到: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升级,才是钢铁行业走出困境的希望所在。
本轮改革涉及面较广、推进难度大,出于正确、准确、有序、协调推进改革的思路,改革的红利将会逐步、有序地释放。只有准确把握改革的节奏和形势的钢铁企业,才能充分享受到改革的红利。
首先,企业要加快推进内部的市场化改革,增强自身竞争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未来国企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将完全推向市场。在此背景下,国有钢铁企业应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适应市场化趋势,确立通过市场决策投资、通过市场确定产量、通过市场调整品种、通过市场加强营销、通过市场服务客户、通过市场倒逼管理、通过市场降低成本的发展思路,将市场机制引入到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中。近两年,无论是宝钢由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型的经验、河北钢铁集团唐钢生产组织模式变革的经验,还是新兴际华集团的“两制”经验,都是紧密贴近市场、强化市场机制的结果,值得学习借鉴。
其次,钢铁企业应密切关注国家在财税、金融、科技等领域的改革。利率市场化的加快推进或将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资源税改革将使原燃料成本继续提高,环境保护费改税对环保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国资收益上缴比例将使企业的经营压力明显增加。这些都是改革措施在短期内造成的压力,要求钢铁企业进一步加强资源节约和节能环保,完善资金管理,增强盈利能力。与此同时,国家在国有资本管理、结构性减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直接融资等领域的改革都将对企业产生直接影响。钢铁企业要准确把握改革的方向和节奏,推动自身在资本运作、股权结构、直接融资、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开拓与改进,抓住改革的红利。
此外,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和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将在2014年进一步推进。钢铁企业要严格按照政策要求,积极妥善地开展工作,并从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改革中寻找希望。我们相信,在企业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钢铁行业一定能够以坚定而有力的步伐,一步步走出困境,一步步走向钢铁强国。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