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益于国家相关政策措施的拉动,钢铁、汽车这两个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都实现了较大的发展。纵观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不难发现,作为钢铁行业主要的下游用户之一,汽车行业的发展与钢铁产品的更新换代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两个行业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向着向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迈进。
提升汽车用钢“中国造”水平
在2005年7月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陆续发布了汽车、钢铁等多个产业的发展政策,为这些行业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明确了方向。
在《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要求冶金、石化、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建材等汽车工业相关领域的生产企业根据汽车行业发展规划要求,注重在金属材料、机械设备、工装模具等方面,提高产品水平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与汽车工业同步发展,并提到,要重点支持钢铁生产企业实现轿车用板材的供应能力;支持设立专业化的模具设计制造中心,提高汽车模具设计制造能力。
与之相呼应,《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提出,要通过产品结构调整,使我国钢铁产品优良品率有大幅度提高,多数产品基本满足建筑、机械、化工、汽车、家电、船舶、交通、铁路、军工以及新兴产业等国民经济大部分行业的发展需要。鼓励钢铁企业生产高强度钢材和耐腐蚀钢材,提高钢材强度,延长使用寿命,降低钢材使用数量。
在这之后的几年里,我国的汽车产业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过程,对“中国造”汽车用钢的升级换代也越发迫切。当时,我国汽车用钢国产化率已达到90%以上,但从车型细分来看,国产钢材大多数是满足中低档轿车和卡车的需求,中高档轿车的钢板国内尚供不应求,需大量进口,如冷轧深冲板。
面对这种情况,我国钢铁企业加紧了汽车用钢的研发,以替代进口。国家相关政策也对此给予了关注,如2005年12月份国务院发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明确对发展冷轧薄板、冷轧硅钢片表示支持。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明确要支持大型钢铁集团的重大技改和新产品项目,加快开发取向冷轧硅钢片技术,提升汽车板生产水平,推进大型冷、热连轧机组国产化。
根据2011年发布的《机械通用零部件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由于汽车零部件的“全球化”采购和跨国公司的“本地化”策略,齿轮、紧固件、链条、弹簧、粉末冶金、联轴器制动器等将有巨大的维修和新装汽车市场需求,要积极与冶金部门协调关键零部件对高品质钢材和特殊钢材的需求,逐步提升关键零部件用材国产化率。
按照2011年发布的《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到“十二五”末,进口量较大的高强高韧汽车用钢、硅钢片等品种实现要规模化生产,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
高强钢支持汽车升级换代
2008年底,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其影响至今还未完全消散,钢铁和汽车行业的发展都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包括钢铁、汽车在内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汽车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加强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品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促进汽车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汽车行业本身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外,也少不了钢铁企业为其提供的材料支撑。
从全球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看,由于先进高强钢具有轻量化、冲撞安全性等优点而在汽车和车身零部件中的应用日益增加。这类产品代表着当今世界汽车用钢先进制造水平,也是汽车行业需求最迫切的产品之一,但一直是我国汽车用钢的短板,长期依赖进口。
同期发布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就要求通过调整和振兴相关产业,努力稳定和扩大汽车、造船、装备制造等产业需求,对发展高速铁路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强度机械用钢等关键钢材品种,给予重点支持。高强度轿车用钢也被列为重点发展的关键钢材品种之一。《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提到,要重点发展700兆帕及以上高强度汽车大梁板、780兆帕~1500兆帕高强度汽车板、汽车等制造业用高档齿轮钢等。
经过我国钢铁行业的努力,2013年,我国宝钢、鞍钢等企业已经成功研制了第三代汽车用钢,已位于国际同行的最前列。
要提升我国汽车整体制造水平,汽车零部件性能是关键。今年10月1日,《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正式实施。该规定对汽车的零部件作了严格的规定,使汽车零部件市场更为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也对钢铁企业的产品性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汽车零部件用钢材主要涉及碳结钢、合结钢、易切钢、弹簧钢、非调制钢、轴承钢、齿轮钢、冷镦钢、耐热钢等。《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就已经明确要重点发展高铁等重大装备用高品质轴承钢、车轴钢、车轮、弹簧钢,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耐热钢,高档不锈钢,汽车等制造业用高档齿轮钢。
业内人士表示,钢铁企业接下来拓展的重点是关键零部件所用的特种钢材,虽然这意味着要有更多的投入和更高的技术水平,但生产这类附加值高的特种钢材有助于提升钢铁企业的盈利水平,也是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措施之一。
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用钢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提出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节能环保逐渐成为工业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
2006年8月份,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明确要积极调整工业结构。严格控制新开工高耗能项目,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其中,就包括加强交通运输节能。要求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开发和推广车用代用燃料和清洁燃料汽车。
2012年12月5日,环保部发布了《发动机与汽车环保新标准》,标准要求自2013年1月1日起,所有生产、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的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必须符合“国五”标准的要求,相关企业应及时调整生产、进口和销售计划。为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大气污染治理,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决定从2013年10月1日起,实施1.6升及以下节能环保汽车推广政策。
业内人士表示,汽车排放与车重有着很大的关系,汽车自重每减少10%,可降低油耗6%~8%,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汽车减重则对钢铁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方面,有部分钢铁企业已经开始了有效的尝试,如宝钢股份与上汽集团在上海签署《汽车用钢轻量化战略协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进一步深化战略协作,共同研发和应用汽车用钢轻量化技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和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钢铁研究总院共同组建了先进汽车用钢结合实验室,加快先进汽车用钢的研发和应用,以进一步达到汽车轻量化、高平安性、节能环保低碳的目的。
近年来,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也越来越大,相关政策也越来越完善,从最初的“十城千辆”计划将重点放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和使用上,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将政策渗透到新能源汽车生产、使用和回收的每个环节。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对汽车用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总体上看,新能源汽车制造所用的钢铁材料与传统汽车大致相同。但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发生了新变化,车辆的底盘结构和整车的质量分布也随之变化,这都将导致用钢量和所用钢材性能与传统汽车不同。同时,新能源汽车由于电池等新增重量,对汽车轻量化的要求愈加迫切。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