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企业盈利能力、实现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等严峻挑战,钢铁行业如何加快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钢铁企业如何寻求困境突围,提高国际竞争力?10月23日,就当前诸多热点问题,鞍钢集团公司总经理张晓刚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钢铁工业现在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产能严重过剩已经成为整个行业最大的“麻烦”。钢铁企业一定要从战略上重新思考自己的发展模式,改变传统的思维和曾经赖以成功的商业模式,系统地提升竞争力,并借助标准化工作到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企业的风采。
宁亏不减产源于错误认识过剩
随着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的出台,钢铁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大幕”正式拉开,路径和目标十分明确。对于过去几年钢铁产能违规建设屡禁不止的窘境,张晓刚表示,这源于对钢铁产能过剩的认识误区。
张晓刚强调,“对于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一定要重新认识。”有专家提出,中国是由于经济波动和周期性问题导致了钢铁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挑战。“这是一个巨大的认识误区。”张晓刚表示,欧美发达经济体当前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其产能过剩确实是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所带来的周期性问题导致的,所以他们也在减产、卖产业。然而,中国钢铁工业的情况更加复杂,如果照搬照抄其他国家应对经济周期造成产能过剩的方式来对待中国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那结果当然会南辕北辙。
张晓刚认为,中国钢铁工业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其产能过剩源于结构问题。如果用错了应对方式和策略,那么未来的挑战会更大,问题会更多,损失也会更大。很多企业还存在错误的思维方式,觉着自己只要能扛过这段困难时期,或者再上马一些新项目,等到周期一过还能挣大钱。这是导致很多企业宁亏不减产的主要原因。“所以,钢铁企业一定要认清我国钢铁工业产能过剩的本质,从战略上重新思考自己的发展模式。”张晓刚说。
结构调整要靠区域优化来解决
过去,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主要在北方,北方建设钢厂的能力、技术、人力资源、环境都非常好,钢铁工业发展非常迅速。但是,经济最发达、钢材需求量最大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却很少见钢铁企业的“身影”。张晓刚分析,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钢厂迟早要建,迟早要完善。这些钢厂一旦建设完成,其面对客户的物流成本非常低、服务优势非常明显,当地的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区域产能过剩的矛盾将加剧。“未来,中国钢铁工业将面对区域优化的问题,不能再捧着过去的观念和思维模式来优化产业布局。”张晓刚指出。
张晓刚认为,企业不能远离市场和资源,还要一味地扩大产能,那样风险很大。钢铁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产能、市场等情况,借助物流条件来优化成本,实现销售半径比较合理、产能规模比较合适,资源配置能力比较强,最终提升整个系统的竞争力。“区域优化就是优化企业的竞争力。”张晓刚表示,“企业必须及早考虑如何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问题,不要再想生产多一点、出口多一点。当然,大部分企业都会有一部分产品卖到很远的地方,但是这种产品的数量非常少,且大多是高附加值产品。这是国际化战略或者国内精品战略所追求的目标。对于绝大多数产品来说,还是要追求区域优化。这是钢铁工业结构调整面对的大挑战。”
标准化是淘汰落后的有效方式
张晓刚认为,标准化对于钢铁行业的结构调整具有积极的作用。比如,利用环保标准化来实现淘汰落后,采用标准来限制落后产品,限制环境污染企业继续生存和发展。这是一个有效的方式,但是难度和挑战会很大。“现在,政府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到了标准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标准化活动中,并运用标准推动淘汰落后产能和结构调整工作。”张晓刚说。
“从事标准化工作以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优秀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应该勇敢地走出去,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企业的风采、竞争力和优势,争取话语权。”张晓刚说。世界最优秀的企业是做标准的,正如业内人士所言,“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我国粗钢产量已经连续17年位居世界第一,我们最优秀的企业为什么不能走到世界舞台上,在世界标准的制定中展示世界第一行业的风采呢?这显示出我国钢铁行业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也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张晓刚充满信心和期待。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