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于10月15日正式发布。与以往不同的是,国家明确提出对已建成违规产能进行清理整顿,明确了地方政府的职责和任务。指导意见是破解钢铁产能过剩顽疾的一剂良药,如能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有利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有利于打造中国钢铁升级版
2013年三季度,中经钢铁产业景气指数较二季度略有回升,销售利润率由二季度的0.7%增加到1.1%,但仍明显低于全国工业平均销售利润率5.5%,依然处于微利时代。
“十一五”后期以来,钢铁行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产量高、效益低,进入了微利时代。时至今日,有人认为钢铁行业已进入寒冬,以中钢协会长、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为代表的部分人士认为目前只是处于深秋、尚未进入寒冬,最痛苦的时刻尚未到来。无论深秋还是寒冬,高产低效的现实都需要改变。导致钢铁行业持续处于微利状态的主要原因是产能过剩。
导致钢铁产能过剩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拉动、企业盲目投资扩能等原因,又有现行考核机制、财税体制下的地方政府大力推动等原因,还有缺少退出机制等因素,总体看是长期粗放发展积累形成的。
三季度,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研究制定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总体方案并未出台,其原因除情况复杂、涉及面广需要一定时间外,更主要的是,这个方案已由部委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凸显了国家对化解产能过剩的高度重视。2013年10月15日,针对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和造船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国务院印发《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与以往不同的是,国家明确提出对已建成违规产能进行清理整顿,明确了地方政府的职责和任务。指导意见是破解钢铁产能过剩顽疾的一剂良药,虽对部分地方和企业有些苦口,但利于病。如能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有利于破解产能过剩顽疾,有利于打造中国钢铁升级版。
另外,钢铁第一大省河北省近期提出,为改善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拟在未来5年间削减钢铁产能6000万吨。这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从当前情况分析,要改变钢铁行业微利状态的被动局面,等待钢材需求和价格大幅增长是不现实的,化解产能过剩虽有效但却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远水不解近渴。因此,钢铁企业还需要立足自身找出路,苦练内功,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加强管理,强化成本控制。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全方位降低成本。
二是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创收能力。企业要密切跟踪市场需求情况,及时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为用户服务水平。
三是适度发展相关多元产业,防控风险,培育新的增长点。从国内外大型钢铁企业发展历程看,在做好钢铁主业的基础上适度多元发展已成为企业规避周期、防控风险的必然选择,也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展望四季度,钢铁行业有利和不利因素并存,总体上仍将处于微利状态。由于即将进入冬季,对北方地区建筑施工有影响,建筑用钢的需求将受到一定抑制。由于制造业出现企稳回升态势,制造用钢的需求情况可能好于建筑用钢。预计四季度粗钢产量仍将处于高位,2013年粗钢产量将达7.5亿吨以上。
来源: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