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层面治理产能过剩的方案终于在千呼万唤中浮出水面。
近日,国务院正式推出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求重点推动山东、河北、辽宁、江苏、山西、江西等地区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整合分散钢铁产能,推动城市钢厂搬迁,优化产业布局,压缩钢铁产能总量8000万吨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国家第一次出拳整治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在今年4月份的一次工信部的内部会议上,工信部就明确表示,将围绕已公布的《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会同有关部门推出一系列后续政策,对不符合规范的企业,将运用差别电价、严控信贷、监管部门查处、考核问责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逐步压缩其生存空间,最终使其退出市场。
除此之外,今年7月份,市场上更有传言称,央行下发内部通知银行严禁向近十个产能过剩行业发放新增贷款,同时禁止向此类企业以短融券、中期票据、可转债、新发企业债等方式融资。
事实上,钢铁行业历来都受困于产能过剩的泥潭。根据中钢协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纳入统计的86家会员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22.7亿元,其中还包括企业变更会计政策、少提折旧所产生的利润约15亿元。
与此同时,企业分化也非常明显。上半年累计亏损企业35家,亏损面高达40.7%,同比扩大3.49个百分点。上半年会员钢铁企业中,亏损前10的企业累计亏损91.25亿元。其中,销售利润率仅为0.13%,远远低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为5.4%这一水平。《意见》中给出数据也显示,2012年底,我国钢铁产能利用率仅有72%,远低于国际水平。
“产能过剩作为钢铁行业的顽疾,以前无论从行业自身出发,或者企业出发,希望来达到控制产能过剩的效果都不理想,甚至出现产能越减越多的现象。”一位不愿具名的钢铁行业研究员向记者表示,“现在整个行业迟迟不见起色,产能过剩的恶劣影响已经显现无遗,可以说已经到了不能不由政府出面解决的时刻了。”
来源:钢管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