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资源 > >> 陈雷: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建设美丽中国

陈雷: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建设美丽中国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求是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01-16 14:55:55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党的十八大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明确提出通过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通过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通过完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按照中央治水兴水的决策部署,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把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

  一、在加快推进水利科学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不同,南方北方、东中西部、城市农村面临的水利问题千差万别。近年来,我们根据水利工作新形势新任务,因地制宜地提出可持续发展治水新思路,牢固树立民生水利发展新理念,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水利突出问题,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水利事业焕发勃勃生机。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准确把握国情水情以及水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的关系,全面考虑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统筹解决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等问题,加快实现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从局部水生态治理向全面建设水生态文明转变,在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为经济建设打下更为坚实的水利基础,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水利实惠,为子孙后代留下更为秀美的河流山川。

  二、在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上取得新成效

  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水利提出了更多新期盼和新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必须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不断向往作为水利工作的奋斗目标,把群众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作为水利建设的优先领域,把群众满意作为评判水利工作的最高标准,大力推进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构建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新格局。

  要加快完成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重点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扩大中小河流和大江大河支流治理范围,启动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和重点山洪沟治理,消除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防洪隐患。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积极发展集中供水工程,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努力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抓好农村水能资源开发与管理,加快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全面实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高度重视水利移民工作,在制定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和实施移民安置工作时,更加注重改善移民生活条件、提高生产能力、增强就业技能、完善社会保障,使移民真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建立健全蓄滞洪区管理制度,加强安全建设,完善补偿政策,积极改善蓄滞洪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三、在夯实水利基础支撑上实现新跨越

  我国已经实现了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历史性转变,但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集中、城市扩张、产业集聚、生活方式变革等问题,给城市的供水保障、防洪排涝、资源环境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压力。同时,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突飞猛进,对水利发展既提供了难得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水资源是基本条件,水利是基础支撑,保障任务十分繁重而紧迫。

  要不断完善现代水利工程体系,继续推进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重点建设一批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不断完善覆盖广泛、功能完备、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切实筑起一道城乡防洪安全屏障。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加快城乡重点水源工程、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着力构建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区域互补”的水资源宏观配置格局,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引排得当、循环通畅,蓄泄兼筹、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江河湖库水网体系,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加快利用信息技术对水利行业进行改造提升,推动信息化与水利规划、勘测、设计、建设、管理、预报、监测等各个环节的深度融合,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和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全面实施东北节水增粮行动,积极推进西北、华北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作,集中力量建成一批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片区,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

  四、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上取得新进展

  水是生态环境的主要控制性因素,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付出的水资源、水环境代价过大,导致一些地方出现水体污染、水质恶化,河道断流、湖泊萎缩,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等问题,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解决当前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要以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和切入点,抓紧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从源头上扭转水环境恶化趋势。严格控制用水总量,进一步落实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监督、水资源有偿使用等管理措施,制定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和调度方案,维持河流生态流量和湖泊、水库、地下水合理水位,保障生态用水基本需求。着重提高用水效率,抓好用水定额管理和用水计划管理,制定强制性节水标准,实施重点用水监控,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全面落实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实施入河湖排污总量动态监控。

  综合运用调水引流、截污治污、河湖清淤、生物控制等措施,加强对重点生态区和水源地的保护,推进生态脆弱河湖和地区的水生态修复,逐步实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人水和谐的文明发展。深入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大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快坡耕地综合整治步伐,积极开展生态小流域建设,有效保护水土资源。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农村水系和河塘清淤整治,给子孙后代留下山青、水净、河畅、湖美、岸绿的美好家园。

  五、在构建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上实现新突破

  随着水利综合功能逐步拓展,水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涉水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水利科学发展涉及面更广、推进的难度更大。在全力抓好大规模水利建设的同时,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下更大的力气,全面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水利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水情的水利发展模式,不断增强水利事业的生机活力。

  要着力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金融支持、社会广泛参与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在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机制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深化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在建立健全市场信用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工程安全运行保障体系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深化基层水利改革,在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深化水价改革和水权制度建设,在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兼顾效率和公平、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水生态补偿制度上取得新突破。同时,要大力推进依法治水,加快完善水资源管理、河湖水域管理、节约用水、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农村水电等领域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水情、科学完备、结构合理、相互衔接的水法规体系;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水行政执法体系;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机制。尽快完善全国、流域、区域水利规划体系,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指导和约束作用。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水利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力争在水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水利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陈雷实行严格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